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书生活

论教书生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方面,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因为孔子的教育是因人而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各人不同的状况给出对当事人最有帮助的答案。教师须健康生活,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倘若内在的生命力已经衰竭,教师无论作为教育者还是帮助者都只能加速衰惫。教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应为了生命、生活而从事教育,教育是文化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我以为,教书方式更似教师生活方式的升级。

钱锺书认为,学校里一般教师,授完功课后的精神储蓄,缩挤得跟所发讲义纸一样的扁薄了!我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变成钱先生眼里的“一般教师”:精神面空虚,知识面狭窄。

做教师,我最苦闷的是教学内容的固定性、教学节奏的稳定性。工作二十几年,教学内容的改变基本属于“微调整”。教师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因为内容是由不得教师选择的。但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充其量就是新瓶装旧酒。

教师有时像精确的时钟,只需上好发条(排好课程表),就能准确无误地报时(传授知识),同时发出轻柔的响声(道德训诫)。我知道,知识不过是个起点,是个生活跳板。教师不应该倚仗着知识去“裹挟”学生,而应凭借我们的“思想”去吸引学生。教师不仅是工具性质的传道、授业、解惑,其使命更是价值性质的关切生命的意义、发现生活的乐趣,使学生未来活得有意义有趣味,健康向上。为此,教师须约束自己盲目地、习惯地传授知识,灌输道德的“器皿”意识。在这方面,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孔子教学不重记诵知识学习,重“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学而思”。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多变的,甚至知识解读也是多样的,一个“仁”字的多种解释即可为证。再比如,当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时,孔子回答:“君子就是不忧不惧。”当子路问孔子怎样成为君子时,孔子微笑地说:“君子就要待人和颜悦色,亲切和蔼。”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完全不同呢?因为孔子的教育是因人而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各人不同的状况给出对当事人最有帮助的答案。犹如医生“最有帮助的答案”是亲眼看见那些病人自己治愈自己,教师“最有帮助的答案”就是亲眼看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成长。简单说,教师是学生生活方式的榜样,不是知识的传声筒。

教师须健康生活,传递生命的正能量。一个心态宽厚、知识宽泛、生活乐观、精神丰富的教师,讲出的道理生动有趣,锐利、聪明,像歌词儿似的,使人听了心跳心热。教育关注的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生命状态,一种由生命本能发动的生活态度。学习是积极还是消极,就取决于这种内在生命状态。倘若内在的生命力已经衰竭,教师无论作为教育者还是帮助者都只能加速衰惫。当然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有内在生命张力的人。

教师须透彻领悟生命的独特性和意义。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趣味、有情调、有意思的教师,一笑一颦都写着诗意的纯美,一言一行都携着浪漫的情怀,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般温暖舒适。反之,一个苍白无趣、无活力的教师,教书就是一个责任,觉着他为学生当个教师是非常冤屈的事。就像老舍笔下的毛博士,跟他谈话,得设想着我是个留声机,他也是个留声机;尽管说就是了,不用管谁明白谁不明白。谁能和一个留声机推心置腹地交朋友呢?

教师须明白我们过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生活。尼采说过,如果没有对生命意义的关切,只是以求知为目的,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不管其多么博学也仍然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其生活是没有内在联系的碎片。教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应为了生命、生活而从事教育,教育是文化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就教师而言,职业义务决定其必须担当学生文化生活的引领者,而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完成教化使命,教师不是“家教机”。

在个人经验层面上,二十多年教学也有许多狼狈之处。比如,当我试图传达对生活、生命、世界本质的认识时,除了概念、理论的苍白解释,还鲜有其他手段。比如我在讲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更多讲述的还是“马克思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完全陷入知识“复读机”的循环播放中。我羡慕那些高明的教师,他们善于找到精准的言辞、概念,把它投放出来,能够使聪慧的耳朵借之听到生活的交响乐,借语言魔术使无数矛盾的表情同样成为释然后欣悦的面貌。他们能体会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而不仅是教育者的劳苦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