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袁隆平精神

论袁隆平精神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说,袁隆平精神是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袁隆平精神是基于或超越于儒家文化之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袁隆平精神的独特品质就是其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与统一,也是种子般的科学精神、钻石般的人民情怀的有机结合。
袁隆平精神_科技创新社会发展

精神既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力量。袁隆平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动力,是当前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一面光辉旗帜。

袁隆平院士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当代杰出农业科学家,享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他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学习袁隆平,更重要的是学习袁隆平精神。因此,发掘和弘扬袁隆平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一)袁隆平精神的丰富内涵

湖南农科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奉献事业的崇高品德,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胸怀全局、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服务“三农”、富民兴农的高尚情怀。也是说,袁隆平精神是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

1.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袁隆平身上,闪烁着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不盲信权威、不因循守旧、勇于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遗传学中的结论,也是使遗传学理论长期止步不前的一条理论鸿沟。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年轻的袁隆平通过阅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他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在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以后,他仍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挑战超级杂交稻取得骄人的成绩。袁隆平说得好:“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他坚信“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每当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时期,他总是头顶烈日、脚踩烂泥,用自己的实际践行科学的实践精神,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表率。

2.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袁隆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曾目睹有人挨饿的场景起,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发誓要以实际行动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为之不懈努力、顽强拼搏。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始终置国家和集体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在全国兴起杂交水稻研究热潮,他利用总理拨付的数千万元研究专款,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推广杂交水稻;他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他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奖励为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国际上有多家研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的心里装的始终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

3.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因此,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在他看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克服的。的确,人生的种种困难境遇都被他挺过来了。他曾感觉过环境条件的艰辛,经历过政治斗争的险恶,遭遇过科研事业的低谷,感受过亲情割舍的苦闷。然而,他在困难面前从来不退缩,从不屈服,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的堡垒被他一道道攻破,登上科研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他始终保持着农民和实干家的本色,信守“实践出真知”的科研准则,将田间地头作为他最大的实验室。他说,“我的工作主要在实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情况,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田实验。”几十年来,他坚持下田观察,每天两次,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正是凭借他这种“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机遇才来光顾已经打开灵感大门的他。

4.顾全大局、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

科学探索既需要科技领军人物的“头雁效应”,也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合作。团队精神是科研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杂交水稻的成功,既离不开袁隆平个人的贡献,更是在他指导下全国协作攻关的结果。在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充分利用“杂交水稻之父”的威望,发挥全国科研力量的整体作用,协同攻关,在他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杂交水稻界英才辈出,形成了一支精诚团结、协同作战的技术队伍。

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就将所申请到的研究课题分配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合作攻关;每年的制种关键时期,他都要在海南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点拨今后研究思路;长期以来,他始终将科技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视为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上世纪70年代,为加快全国协作攻关的步伐,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农业科研单位,大大提升了这些单位科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平台,使三系配套的难关很快就被攻克。

为加强国际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步伐,争取早日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他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他因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热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袁隆平精神的独特品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纲要,被历代知识分子奉为人生箴言。袁隆平精神是基于或超越于儒家文化之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袁隆平精神的独特品质就是其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与统一,也是种子般的科学精神、钻石般的人民情怀的有机结合。

1.特质一——种子精神

许多老百姓把袁隆平叫做“米菩萨”。袁隆平作为科学家,袁隆平精神的核心无疑是其科学精神,但袁隆平科学精神区别于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就是“种子精神”。袁隆平把自己全身心致力于他的种子研究事业,使自己变成了一颗珍贵的种子。一颗健康而普通种子所具有的特征就是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事业的素描。

探索、怀疑、实证、理性,是科学精神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袁隆平精神科学精神就是于融科学精神的四个方面于一体,表现为种子般的精神。从袁隆平研究的出发点来说,让我们远离饥饿,道理如同种子的名字一样普通;从研究过程来说,如同种子一样在探索、怀疑、实证、理性的四元素中吸收阳光、雨露和养分;从研究手段来说,如同种子一样紧紧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从研究成果来说,如同种子一样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健康的种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袁隆平的种子精神,是一种视科学为生命的精神。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都是视科学为生命的人,都是能在科学研究中找到最大乐趣的人,都是以科学为灵魂居所的人。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获得了19项国内外大奖和荣誉。研究杂交水稻50多年来,他心无旁骛,矢志不移,甘于艰苦寂寞,却乐在其中。如今面对世界顶尖的荣誉,他仍专注于田畴。袁隆平曾告诫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搞育种就是要坚持在科研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产生灵感。”灵感=知识十汗水。袁隆平自己也说:“做事先做人,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上个世纪60年代,袁隆平院士从质疑权威开始了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他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2.特质二——钻石情怀

袁隆平精神的第二个特质是有着如同钻石般高贵的人民情怀。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科学的宗旨是为人类谋福祉,科学家的心中必须永远装着人民。关爱人民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高的追求,袁隆平年轻时候,五个饿殍倒毙于田间地头的景象深深刺激了他,人民的痛苦使他寝食难安。饥荒年代亲眼看到的悲惨情景,一直刺痛着袁隆平的心,这成为他孜孜不倦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最大动因。他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毕生的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既是一个科学家的崇高职责,也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正是由于这种人本的思想、济世的情怀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使他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人文意义。

袁隆平不但是一个有着真正的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人民的科学家。他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研究,从来都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第二个愿望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因此,为人民造福就是他科学研究的永恒动力与目标。

袁隆平不但是人民科学家,也是人类科学家。他将人民情怀和人类关怀完美地结合起来,将祖国情结和世界胸怀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但绝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总是从人类的角度、世界的视野来思考粮食问题,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最大的心愿。袁隆平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于国家、种族以及商业利益之上,而上升到人类的高度,袁隆平精神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类,具有钻石般的珍贵的人民情怀。

(三)袁隆平精神的时代价值

袁隆平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心系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境界,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奋斗意志,胸襟开阔、乐于奉献的团队思想。袁隆平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科技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的旗手,袁隆平精神是科技自主创新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1.袁隆平精神突出科研实践的认识观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先生提出的“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曾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袁隆平以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乐观、自信而又针锋相对地向世界宣布: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中国人的努力,中国人自己来养活自己。

杂交水稻的成功,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减轻了人们的粮食恐慌心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把人与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他毕生的实践,是“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违背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掠夺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境而不破坏自然环境”。

2.袁隆平精神着力于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一大批视科学为生命、以创造为己任的科技领军人才;需要无数精诚团结、互相提携的创新团队;更需要培育一种人人争创新,个个出成果的良好创新氛围。袁隆平精神的涌现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是所有这些方面的有力凝结。

袁隆平走的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持续科技创新的路子,从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到“野败”的研究、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源于他尊重权威但不盲信权威、阅读书本但不迷信书本的科研信条。他阅读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抛弃了前苏联李森科、米丘林的无性杂交学说;他以自己创新的理论与科研实践证明:水稻同样有杂交优势,打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无杂种优势”的传统理论。

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平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特别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

创新不是盲目蛮干,不能投机取巧;既需要知识基础,也需要汗水浇灌;既需要广博的知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还需要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袁隆平领导的研究小组,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性成果,创造了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品牌,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杂交水稻的成功,是我国在原始性自主创新的成功路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又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需要更多的袁隆平式科学家;在实施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弘扬袁隆平精神。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有大力提倡和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敢冒风险的袁隆平精神,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才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3.袁隆平精神启示了新的人生观

在当前深化体制改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思潮竞相涌现、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诱惑,人们的思想的独立性、差异性和选择性日益增强,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分化。袁隆平精神的涌现,有力地回答了在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及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么样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怎么样在得与失、苦与乐、荣与辱等人生重大问题上作出最佳选择。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是时代的楷模,他的事例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最好教材,他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面旗帜。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科研阵地,不叫苦、不叫累,以稻穗为伙伴,用他的青春和汗水,浇灌了一株株的杂交稻之花。

袁隆平说,“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的确,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说的。他是物质生活的贫乏者,每天布衣蔬食,粗茶淡饭,但他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他懂英语、通音律、爱运动,有着深厚的人文修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必定是一位人格健全、情趣健康的人。他率性自然、充满爱心、富于童趣,有着化繁为简、言近旨远的本事,善于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所有这些,都构成一个伟大科学家人格有机的组成部分,成为他创造力源源不断的源泉和动力。

4.袁隆平精神塑造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观

当今,极少数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等头衔者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袁隆平恰恰相反,袁隆平不是书斋里的科学家。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袁隆平告诫弟子:“书本里种不出超级稻,电脑里也敲不出超级稻,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书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与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科研工作者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但当前学界,少数人功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贪图虚荣,导致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争项目,争资金,不惜弄虚作假,相互攻击,这些都是有悖于科学精神的真谛的,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袁隆平具有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他视提携后人、形成团队为天职。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人才梯队;他还把政府拨付的数千万元专项资金奉献出来,他把自己整理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袁隆平作为世界的大科学家,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代表。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弘扬袁隆平精神,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