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道德规范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道德规范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本管理对师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学校行政管理,重视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实施人本管理,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计划的实施都要以人为基点,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人展开。它要求现代学校行政管理者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应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以及注重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对师生发展的意义

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管理就会流于无序。但学校行政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其实,学校行政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本管理。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重要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的潜能,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本管理对师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

学校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个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以人为本的学校行政管理,重视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增强合力和向心力,增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从内心激发每位教师、学生的归属感,创造一种有和谐的组织氛围的管理活动。这是管理理论的巨大进步,也是人性化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二)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和学习之中。实施人本管理,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计划的实施都要以人为基点,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人展开。师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参与政策的制定,自由民主地发表意见,体现其主人翁地位和主体意识。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习中去。

(三)有利于师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人本管理其实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师生的情感和矫正其心理、行为。因为实施人本管理,是以师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为前提的。师生不再是消极接受管理的个体或群体,而是积极参与管理的、具有主人地位的个体或群体。他们感情世界里的渴望、困惑等,都有机会外化出来并得到合理的保护,都可以在平等的交流中实现情感的交流,得到必要的支持、理解、同情,而不至于无端受到斥责。这样,师生感情世界的心扉就会洞开。另外,人本管理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发扬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被管理者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管理者针对被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以帮助他们回到正确的感情和理性的轨道上来,使他们克服不健康的心理,改正不良的行为。无数教育教学管理的个案证明,教育过程中的管压也好,惩罚也好,不仅不是矫正师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最好方法,反而会导致部分师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偏激行为。其实,教师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只有在人性化的氛围中才能健康地发展起来。

二、当前我国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行政管理正向着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加速学校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果我们全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当前的学校行政管理,会发现不少学校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忽视伦理道德的倾向,出现了诸多道德问题。

(一)学校行政管理方式过分理性化和物化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界对学校行政管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观点上,认为管理就是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对象是一个静态的、可以控制的封闭系统。在系统内部,管理者依靠自己的职务、权力和责任对管理对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16]这种认识在学校行政管理具体实践中表现为过分推崇以物为基础的理性管理方式,将理性管理形式化,而淡化了以人为基石的人文管理方式。

(二)学校行政管理者的道德失范现象

学校校长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学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法定代表人,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和灵魂。校长良好的道德品质比言语教育和规章制度管理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学校师生的影响也更持久、更深远。遗憾的是,这一群体还存在着许多道德失范现象,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有的校长独断专行、以权压人。其工作方式依然采用行政命令或经济处罚那一套,企图个人解决一切问题,作决定前不同集体成员讨论,故意减少与下属的接触;在奖惩下属时,凭主观印象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与下属交谈时,官腔十足,容不得下属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还有的校长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很多校长乐衷于学校硬件建设,大兴土木,扩建校园,如果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本也无可厚非,可是有些学校校长却利用搞校建之名,大收回扣,牟取暴利,权钱交易,中饱私囊。更有甚者,借教师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暗箱操作,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收受贿赂,甚至打击报复不给自己送礼或与自己不和的教师,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优秀人才流失。另外,“高衙内校长”、“旅游校长”、“市侩校长”、“交际花校长”等也不乏其人。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引领教师和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清正廉明,民主用权,以德治校。

三、学校行政管理伦理化的实现路径

学校行政管理伦理化,是现代社会对各级学校行政管理者的基本愿望和要求。它要求现代学校行政管理者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应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以及注重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学校行政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重视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说来,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注重满足他们的社会和情感方面的需要。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在于依靠个人,管理任务在于开发人的潜能,管理宗旨在于尊重每一个人,终极目的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发展。[17]

(二)学校领导者素质的修炼

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者,处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不仅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而且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师生员工信念的影响者。鉴于校长承担的重要职能和责任,校长必须具备胜任此职务需具备的素质。校长务必重视自身素质的修炼,把学问进步和修炼人品结合起来,既做学问、抓管理,更重人格修养,养成良好的德行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样的校长所管理的学校,才能真正成为激发人、培育人、发展人的乐土。

(三)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它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但是,受科层制管理体制的影响,“校长负责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未明确授权参与何种决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内部管理事务等。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学校行政管理,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运作效率,应提倡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

(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18]这里的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具体到学校,硬环境指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外显的东西;软环境指学校的校风校训、校纪校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员工的价值取向、道德信念等内在的东西。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成员的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信任、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论学校行政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有多高、管理体制有多健全、管理制度有多完善,学校行政管理的实现都将会成为一纸空文。目前,一般认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主要受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组成的。

【注释】

[1]钱焕琦主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6。

[2]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270。

[3]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

[4]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

[5]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

[6]杨芷英主编,《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7。

[7]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8]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9。

[9]周德义主编,《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程》,开明出版社,2009,112。

[10]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1。

[11]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2。

[12]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7。

[13]周德义主编,《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程》,开明出版社,2009,133。

[14]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3。

[15]杰普莉茨卡娅编讲,《教育史讲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史教研组翻译室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84。

[16]陈孝彬著,《学校行政管理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

[17]王力平著:《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命与发展》,载于《山东教育科研》,2000(11)。

[18][美]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全球化视角》,马春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