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道-理解-能够”模式的课程目标究竟是否合理

“知道-理解-能够”模式的课程目标究竟是否合理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学校教案模板上用的通常是“知道-理解-能够”格式。我认为,正是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了认可老师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道-理解-能够”模式才被运用。下面以一组“知道-理解-能够”模式的学习目标做例子:不可否认,通过这个不太严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见前两个学习目标都包含在第三个当中了。

设定课程目标比你预想的要难得多,这似乎(也应该)是一个极容易掌握的概念。目标就是你将要教的内容,按现在的说法是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人可能告诉过你,要成为一个“学习的促进者”,你甚至还听过那种陈词滥调,说你应该是“站在一边的引导者,而不是舞台上的圣人”。那些只要想到这个词,又没有打算马上自杀的人,都应该被立刻处决。所以,如果听到这句话,你就完全有权利骂他“傻瓜”,而且绝无可能有人用这个词来回敬你。

问题是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比看起来难得多,而且很奇怪也很烦人的是,对于什么才算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众多思想流派的观点不一。目前学校教案模板上用的通常是“知道-理解-能够”格式。这个格式要求你设定的目标包括孩子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去运用什么。这似乎是在反驳过去的模式,因为在过去10年,目标设定的主要停留在“能够”这个层面。过去对“能够”的侧重,我觉得是为了确保教师们注重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因为只要老师告诉你了,你就能“知道”某个知识,同样你也能“理解”它,但要能够去运用就需要你主动去做点什么,而且这个活动可能还得需要某种技能,比如写作、绘画、交谈、表演、设计或者计算什么的。把“能够”作为学习目标的唯一格式,不再专门学习事实性知识。英国教育体系一直在进行内部对话,探讨它所理解的“事实”。古典主义者,比如像克里斯·伍德黑德,认为一个完全恰当的学习目标是:教育体系应该给学生配备他们应知道的一整套知识、细节、日期,以便正确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但是有些人觉得给学生灌输事实是一个过时的甚至有点狄更斯式的方式。他们指出,一味灌输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退化,就像空洞的容器,被灌满一堆死知识。

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后一种观念居于主导地位。下面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不太符合政治策略:只传授你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而没有说明他们还应该学习的某种分析如何利用知识的技能。所以,你不能在教案上写“这节课结束时你们能知道种姓制度是什么”,这会被看成是不可接受的说教主义的证据,表明了老师跟不上新世界培养学生的技能重于灌输知识的教育理念。你应该这么写,“这节课结束时你们能够叙述种姓制度的不平等”,运用“叙述”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动词,暗示学生必须把信息进行再加工。他们不能只坐着听老师唠叨种姓制度有什么缺点,而必须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一切看起来非常合理,直到你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掌握分散的知识点或信息又有什么大错呢?”

我认为,正是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了认可老师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道-理解-能够”模式才被运用。这看起来也很合理,但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理解一件事情本来就包含“知道”,所以“知道”这个学习目标完全是多余的,这种愚蠢的行为又被“能够”这个目标深化了。同样地,就像你必须知道某种知识才能理解它,你也必须理解它才能再加工它。下面以一组“知道-理解-能够”模式的学习目标做例子:

在本课结束时,你会:

● 知道熊在树林里排便。

● 理解它们为什么不用卫生纸。

● 画一幅图并具体注释熊不用卫生纸的原因。

alt

不可否认,通过这个不太严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见前两个学习目标都包含在第三个当中了。想要画出熊不用大卷卫生纸的全部理由,你必须首先知道他们在森林里排便(这也是最基础的作业)。更进一步,你必须理解他们不能使用Andrex(英国卫生纸品牌)的所有原因。因此,我们看到“知道-理解-能够”模式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知道”和“理解”总是包含在“能够”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