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是否存在一个“欧洲新闻模式”的讨论

关于是否存在一个“欧洲新闻模式”的讨论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是否存在一个“欧洲新闻模式”的讨论_《德文新报》研究二、关于是否存在一个“欧洲新闻模式”的讨论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在其题为Is There AEuropean Model ofJournalism?这一欧洲模式是独一的,还是各国分别有其特点?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否存在统一的英美新闻模式和欧洲新闻模式,其根据又是什么呢?纵然有以上的事实为依据,但作者并未就此下定论,认为一个与英美新闻模式相对的欧洲新闻模式必定存在。

二、关于是否存在一个“欧洲新闻模式”的讨论

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Paolo Mancini)在其题为Is There AEuropean Model ofJournalism?的文章最开始便提出问题:在新闻业方面,是否存在一个与所谓英美模式(the“Anglo-American”,“Anglophone”or“Anglo-Saxon”model)不同的欧洲模式?这一欧洲模式是独一的,还是各国分别有其特点?[34]作者肯定了英美新闻业与欧洲新闻业在实质上存在差别这一点,并认为在让·查勒比的文章[35]发表之后,英美新闻模式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闻业的主导模式[36]。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否存在统一的英美新闻模式和欧洲新闻模式,其根据又是什么呢?

该文的作者以欧洲新闻业为立足点,从媒介与政治、文学的关系及国家干预三方面讨论了欧洲新闻业的特点,以此展现了欧洲新闻业与英美新闻业的不同之处。首先,在欧洲国家,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较之英美国家更为密切。在英美国家,大众化报刊是以出售新闻产品为目的,因为广告的缘故,这些报刊能够完全经济独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作者借迈克尔·舒德森所言,便士报结束了政治并行,近代新闻业的核心概念“客观性”由此诞生,这就导致了英美新闻模式与欧洲新闻模式渐渐拉开了距离[37]。此处的论述与让·查勒比的论述有着颇为相似的地方,因而可以说,让·查勒比文章中的法国,的确是作为欧洲新闻模式的代表而出现的。在欧洲,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出现了以商业模式运营的大众化报刊,但那往往是党派性的,德国的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Alfred Hugenberg)[38]即是很好的例子,他能够使商业渗透与政治的党派性两者交融。20世纪之后,欧洲新闻业也逐渐进入商业经营的时代,但“新闻业市场和广告的发展(尤其是广告,这是报刊独立的根本),这两者却渐渐地使大众媒体与外部经济力量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永久地存在着。随后,群众性政党(mass parties)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报刊的党派性传统。”[39]“政党报刊模式可以超越政党报刊的边界之外,大大影响所有的专业新闻。新闻要坚持一个立场,捍卫一个原因并为之辩护,这成为新闻实践中的一种。渐渐地,在随后政党报刊逐渐消失的时候却形成了挥之不去的信念:作为记者也意味着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关于这一点,马克斯·韦伯对记者的描述让人印象颇深:记者就是一种‘职业政客’”[40]。第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新闻业与文学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这构成了欧洲新闻业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一联系要追溯到早期,新闻业起源于评论性文章和解释性文章。”[41]作者再次对查勒比的文章加以阐释,并更进一步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强调文学报刊的重要性,并指明是“‘文学公共领域’促成‘政治公共领域’的出现。”[42]的确,在欧洲,“报刊起源本质上就划定了一个精英的圈子。虽然报刊面向大众,但最终是被特定的阶层认同并肯定的,通常,这一阶层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早已熟知政治生活。”[43]因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新闻业所受到的来自文学的影响直到今天还隐隐存在。”[44]第三,在欧洲的相当一部分国家里,国家是作为调控者对大众媒介和新闻业进行干预的,主要由立法机关的立法来完成。这与美国完全不同,宪法第一修正案[45]使得国会完全不能介入这一领域[46]

纵然有以上的事实为依据,但作者并未就此下定论,认为一个与英美新闻模式相对的欧洲新闻模式必定存在。恰恰相反,作者在论述中同时提出了另外两个问题:欧洲各国之间新闻业的差别和英美两国新闻业之间的差别是否存在?

就政党新闻业而言,欧洲各国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区别。“在北欧国家,记者们对不同的准则都予以遵循,不论他的党派立场如何,这些准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The First Amendment)内容:国会不准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即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的权利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or of the press;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and to petition to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参见: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则适用于这一行业的所有人。同时,这一行业的人也会根据其亲身感受而对不同的事件持不同的态度。世界上第一批对新闻业的评判准则和标准进行规定的新闻同业协会就诞生在北欧。在这里,新闻业行业准则可以与党派新闻模式共存。”[47]但是,在南欧国家,党派报刊模式就意味着工具化和政治化:“报刊生存不靠发行量和广告。他们从报业之外寻求经济来源,报刊也就成了他们实现目的的工具。报刊的政治特点往往是具有工具性,可以遵从广泛的不同目的。报刊被用作集团之间或个人之间谈判甚至勒索的工具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在这些国家里,新闻专业规则越来越淡化,新闻业的专业发展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这一专业之外的各个组织之间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反而更加重要。”[48]

另一方面,作者又在英美新闻业内部找到了非常重要的差别。“除了BBC这个例外,英国新闻业总是有高度的党派性。过去是这样,甚至直到今天,在广播和小报中也是如此。默多克的报刊对布莱尔的支持就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传统是长久存在的。但是,至少在理论上,英美新闻模式应当是大众媒体与政治完全分离的。因此,应当说,英国的新闻业更接近于欧洲新闻业模式,而不是英美模式,虽然英美模式这一名称是来源于英国,然而,较之英国新闻业而言,美国新闻业将这一模式的特征表现得更为透彻。”[49]

该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在同一国家内,也不会只存在一种新闻模式[50]。的确,追溯各国报刊诞生的历史,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别的国家,报刊诞生都是缘于一个强势的党派或者文学。第一张报刊的诞生与宗教有关,与伦理有关,与政党斗争有关,也与政治经济组织有关。”[51]这是各国报刊之间不能抹杀的共性。

对于“模式说”,保罗·曼奇尼既肯定了欧洲各国新闻业之间的共性比差异更多,也承认了英美新闻业之间的共性绝不少于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最终并没有完全肯定欧洲模式的存在[52]。万物之间相互联系,存在差别,也必然有其共性。正如作者所言,要对英美新闻业与欧洲新闻业之间的区别作出明确的判定并不容易。虽然并未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但这一研究所得到的最宝贵经验并非结论本身,而是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上提出问题,通过在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之间进行的对比分析,帮助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研究对象。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对比的视角,可能就没有问题的提出,我们今天认识到的诸如各种新闻业内部的特点和细微差别,也就很难阐释出来。对于提出“欧洲新闻模式”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构建类型学具有深远意义和认知价值,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去分析,这会使得相似性和差异性更有条理。”[53]但作者此言并非完全肯定将研究对象类型化的做法,而是指出,“当处于同一屋檐下的时候,不同的事物与现实总是倾向于牺牲现象的复杂性。因此,尝试定义不同的新闻模式,虽然有效,但也会对事物本身的多样性视而不见,这些多样性往往决定着事物本身的行为方式。”[54]

正是最后这一点,揭示了我们目前研究近代在华外文报刊所存在的问题:以英美报业的视角来观察其他在华外报,这就在不经意间牺牲了在华外报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由此,对于《德文新报》这一研究对象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停止以英美报业视角来对其进行观察,而应当回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前期德国报业传统当中,弄清其本来的面目。因为,可以肯定地说,彼时的德国新闻业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相当不同的特点。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德文新报》究竟是继承了德文报业的特点,将彼时德国的新闻业传统带入中国,还是浸染了其他外文报刊的气息而失去了德国性,此时尚不可知,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