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资购置的步骤和方法

物资购置的步骤和方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要讨论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较大型的物资。此时,决策购置麻醉机就是正确的。2.物资购置的实用性 医疗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要以患者的诊疗效果为第一。如果购置的物资不实用,将对患者无益,于医院有害。对于这项工作医院领导千万不能轻视。这种“无赖”作风往往使购买设备的医院左右为难,哭笑不得。

医院需要的物资用途种类多、使用数量大、质量要求严、保险系数高、价格很昂贵。尤其是医疗用品,用途上的特需性,就决定了购置时的特殊性。这点不同于其他物资,在购置时必须有一定的规矩,有一定的步骤,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当然,医院需要的物资有各种各样,价值有大有小,在购置时也并不一定就都需要那么复杂。本节要讨论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较大型的物资。从一般规律上讲,购置一些较大型的物资(如设备),必须依照下列的步骤和方法。

(一)科学论证,正确决策

所谓“科学论证,正确决策”,是指在购置物资前,对将要购置的物资进行科学性论证,得出是否购置、购置什么、购置多少的结论。这是购置物资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到科学论证,正确决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物资购置的必要性 医院需要物资保障的地方很多,经费有限,不可能全部购置。因此,不论是购置医疗设备还是后勤设施,一定要充分探讨其必要性,以使有限的经费真正地发挥作用。一般可以根据紧急的、必需的、重要的3个方面来衡量是否必要。

例如,某院外科需要做大手术的重患者很多,而麻醉科的麻醉机故障不能修复,致使大量的外科重患者不能手术。此时的麻醉机需要可以说是紧急的(重患者等做手术)、必需的(没有麻醉机大手术不能做)、重要的(不做大手术将使医院服务的3大效益明显降低)。此时,决策购置麻醉机就是正确的。

2.物资购置的实用性 医疗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要以患者的诊疗效果为第一。购置物资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要有实用性。如果购置的物资不实用,将对患者无益,于医院有害。实用性的判断,主要依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3个方面的状况。这里说的社会效益,是指在本地区很实用,能为大多数群众服务;经济效益,是指使用率高,收回成本快;技术效益,是指对疾病的诊疗确实有比较满意的效果,有技术(科研)价值。

例如,某医院所在地群众比较贫困,肝脏疾病较多,如果医院购置一台B超,应用面广,价格能够负担得起,群众乐于接受(社会效益大),B超成本不算大,患者多,收回成本肯定快(经济效益好),B超的临床应用,可以提高腹腔脏器的诊断准确性,如果再拓展到B超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就必然使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技术效益高)。相反,如果为了赶时髦硬要购置核磁共振机,三大效益恐怕就差远了,也就是说不实用了。

(二)货比三家,选准厂商

所谓“货比三家,选准厂商”,是指确定了所要购置物资的项目后,就要对同类产品的供货单位进行考察、比较、挑选。最终解决从哪一个厂商进货等问题。这个步骤也很重要,厂商选不准,不仅物资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对以后的维修也会发生脱节。对于这项工作医院领导千万不能轻视。尤其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后,物资流通搞活,厂商如云,良莠难分,考察、比较就更显得重要。如何在考察后货比三家呢?

1.眼观其实力 实力是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一种体现。实力强,生产能力就强,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反之,质量就容易出问题。

考察实力必须“眼见为实”,要亲自或派人到厂家或公司现场考察,千万不可跟着广告走。考察的内容,一般根据工厂的规模、领导的作风和人员的结构等来判断。

(1)工厂规模:规模是实力的直接体现,包括厂房、设备、管理等。通过规模可以看出工厂的生产制度、生产能力、生产质量等情况。一般来说,规模大的工厂的产品质量是要可靠一些。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企业已经搞活,产品的质量不再以厂大厂小来衡量,但是从一般规律来讲,大型设备的质量还是正规的、大型的工厂生产的要可靠一些。尤其是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必须走正规渠道。在这里一定要提醒各位医院领导,对于规模千万不可理解成接待的气派。有一些厂商虽然工厂的生产情况并不怎么样,但搞接待却是很有一套、很有气派的。作为医院领导,决不能被这些假象所迷惑。

(2)领导作风:领导的作风代表着一个工厂或公司的作风。能体现出工厂的经营方针、服务宗旨、工作方向和办事效率。一个懂科学、会管理、办实事、求实效的领导,工厂的经营肯定是好的。而一个只有嘴上的功夫、言过其实、吹吹拍拍、摆花架子的领导,往往使人觉得不太可靠。当然,作为医院去工厂或公司考察,也不一定能与领导直接交往,但通过机关办事人员就可见一斑。

(3)人员结构:主要是看技术力量状况,这才真正是质量的保证。在考察时,不能只看厂房、设备,而重点地还要看技术力量。如果技术人员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就有科学依据,质量肯定会过关。相反,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情况也就不会太好。

2.耳听其信誉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经营目的、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医院在挑选厂家的一个重要依据。从理论上讲,没有信誉的企业,在社会上是没有市场的。没有信誉的厂商,医院是不敢与其打交道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企业也有鱼龙混杂的情况。有些厂商唯利是图,能捞就捞,能骗就骗,能推就推,能混就混。这种“无赖”作风往往使购买设备的医院左右为难,哭笑不得。因此,在信誉这个问题上医院领导一定要搞清楚。

对于一个企业的信誉,也不能跟着广告走。什么“产品实行三包”、“质量问题退款”、“包退包换”、“以一罚十”等广告词。像这种对信誉的夸大宣传,就是一般群众也不会完全相信,作为领导就更不应该为之而动心了。因此,对于厂商的信誉,最好的办法是到曾使用过该产品的单位去调查,听取意见。

3.口问其售后 售后就是指售后服务,这是挑选厂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许多医院在购置仪器后,受到损失的一个普遍原因。在货比三家时,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条件。

售后服务的情况,不能仅凭厂商的宣传,主要还是要通过询问来得出结论。一方面,在考察时就要向厂商询问售后服务的情况,包括方式、措施。另一方面,要通过询问使用过的单位,了解售后服务情况。另外,还要通过与该厂负责售后服务的人员交谈,掌握情况,必要时可以索取售后服务的登记来判断。

售后服务对于物资(主要是设备)管理的影响很大,世界上再高级的仪器,也有寿命,也可能发生故障,这是正常的。问题是在发生故障以后,要能够得到及时的修理,包括配件等。如果得不到售后服务或售后服务不及时,无论如何对医院也是一种损失。试想,一台很值钱的设备由于没有配件而得不到修复,对医院将造成多大的损失?就是能修复但没有及时修复,又要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医院地处边远,售后服务的问题更应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

在售后服务方面,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在这里说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例1 医院从某公司引进了一套通讯设备,在购买前说的售后服务有多么多么好,但只使用了几个月,就发生了故障。由于尚在保修期内,多次与厂家联系,厂家口中答应,就是不见行动,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真正地成了社会上现在的流行语“黄世仁求杨白劳”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窝心。

例2 某年医院准备购置一台大型医疗设备,原计划选购某一大公司的产品,当征询了某使用单位领导的意见后,真正地避免了一次失误。这位领导讲:这个公司都不愿意来及时地进行售后服务,按他们掌握的售后服务情况,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的设备。在使用后,该公司每年都要派维修人员来医院免费保养。

总之,选准厂商,对于购置大型物资至关重要,这项工作一定要做扎实。

(三)谈定价格,签好协议

所谓“谈定价格,签好协议”,是指在选准了厂商后,就要进行价格的谈判,再签订协议,达到价格合理,协议完善的目的。这是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关键,这步工作做好与否,关系到购置时的花费和购置后的管理等问题。

与厂商谈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同样一台设备,谈价格的经验不同,最后的花费可以相差很大。签订协议,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同样的协议,内容考虑的周全不周全,对以后的保养维修也将出现不同的效果。

根据一般规律,在价格谈判和协议签定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的价格要靠全力去“谈”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营搞活,价格放开,各种产品的报价有较大的“水分”。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干涉,但由于情况复杂,一时还不可能全部走入正规。尤其是对于医疗仪器,价格更是无法统一和监督。同样一个产品,在购置时去不去谈,会不会谈,价格的差别悬殊就会很大。因此,对于医院领导来说,在购置设备时对于价格问题,不但一定要去谈,而且还要会谈。否则,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谈价格是一件非常辛苦、费力伤神的工作,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医院领导一定要物色好谈判的人。不论是医院领导自己,还是委托别人,要去参加谈判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一般说来,参加谈判的人应该具备:既要精通设备的型号和性能,还要掌握市场上的价格和行情;既要思维敏捷和思路清晰,又要镇静沉着和能言利齿;既要针锋相对善主动进攻,又要审时度势能见好就收;既要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敢于打破情面,又要做到谈成后不影响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要具备这些,除了医院领导本人的个性和素质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价格谈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购买设备时首先要有进行价格谈判的意识。要认识到当今世界,没有谈不下来的价格。只不过是谈下来多少的差别。按一般行情,报价的数目可以谈下来15%左右,有些甚至能下降30%。当然,就看你的本事有多大了。本事大,可能下压的要多一些,反之,可能要少一些。

(2)要尽快地掌握所要购置设备的基本知识:要进行价格谈判,就必须清楚所购置设备的有关知识,如用途、型号、指标、性能和附件等。当然,医院领导不是“全才”,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起码要有一般知识,以保证在谈判时说的是“行话”。在谈判询问时“行话”一出口,对厂商本身就是一个压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谈判的进展很有益处。

(3)要广泛地了解所要购置设备的价格行情:现代社会,价格放开搞活,对于仪器的真实价格使人根本无法搞清。同样的产品,报价差别很大。同样的设备,出手的价格相差不少。因此,在谈判前首先要搞清楚同类产品目前销售的最低价格,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谈判时见好就收。

2.完善的协议要靠清醒去“签” 价格谈妥,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真正的还要靠协议去保证。协议受法律保护,协议出了问题,将会给医院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一方面失误的事例很多,有价格出了问题的,有质量出了问题的,也有保修出了问题的,还有在附件上出了问题的,最终只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和“欲哭无泪”的结局。希望各位院领导不要重蹈覆辙。

总结协议发生了问题的事例,除了没有想周全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分相信厂商,注重交情,没有法律意识和观念。因此,还要提醒各位院领导,一定要牢记“生意场上无父子”之古训,千万不能被所谓的交情、许诺所迷惑。

要签好协议,就必须掌握好协议的内容。从某医院近年来购置医疗仪器的经验,认为对协议中的下列几项内容一定要把握住:

(1)价格:主要是要注意“离厂价”还是“到货价”。要明确运费、保险费谁付。购置进口仪器设备,一定要搞清楚是“离岸价”还是“到岸价”。否则,价格上的损失将会很大。

(2)附件:有些设备有许多附件,离开了附件就无法使用,或功能不全,这一点一定要签清楚。有些医院购置仪器,价格是谈下来了,结果厂商耍了花招,不配齐附件,导致仪器不能正常使用。

(3)期限:期限是指货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以安装使用。这一点院领导们不能小看,弄不好会影响效益。现在有些厂商为了推销产品,说的很好,供货如何迅速,安装如何及时,使用如何方便。但当协议签订后,往往一拖再拖。因此,一定要签清楚超期付货的惩罚条款。尤其对“期货”更要小心,以防上当。

(4)保修:保修是属于售后服务工作的一个项目,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很重要。一般仪器设备的保修是无偿保修一年,有偿保修终身,必须签清,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对于保修期的时间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从仪器设备使用之日起,开始算无偿保修期。并且还要规定,发生故障,应该多长时间到现场。超过时间,不但无偿保修期要顺延,而且还要赔偿相应的损失。

(5)付款:签订协议后,尽量做到货到后付款。虽然现在大部分厂商不会接受,但起码应该做到,先付30%~50%,货到后付至80%~90%,余款等无偿保修期到后再付清。这对制约厂商的售后服务很有益处。当然,现代社会的情况有些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厂商把的较死,只有在谈判时灵活掌握处理。

(四)开箱验货,安装使用

所谓“开箱验货,安装使用”,就是指货到后请厂商来现场与医院一起开箱验货、安装、调试和使用。此时,购置仪器的过程才算结束。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医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有教训的。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等厂商到现场后再开箱 这个原则很重要,稍有不慎,将会发生不利于医院的后果。在购置仪器设备时的运输,一般是厂商负责。在运输途中,难免会因振荡等而发生仪器设备的损坏。此时的责任应由厂商负担。如果医院不等厂商到来,即行拆箱,发现问题厂商可能会将责任推至医院,不予负责。另外,仪器设备在装箱时,也是由厂商负责,如果医院自行拆开,缺少部件,厂商就有可能会一推了之。

某医院在这一方面也有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历。1993年底购置了一台CT,货到医院后,未擅自开箱。等厂商派安装人员来院后,开箱发现扫描器支架已被颠断,不能安装。责任全是厂商负责,医院未遭受任何损失。与此相反,购买的进口空调,由于自己开箱,缺少一根管子,结果公司根本不负责。

2.交货时仪器设备一定要运转正常 这也是容易发生失误的问题,关系到仪器设备以后的使用和管理。厂商在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离开医院前,需要医院出具“运转正常”的字据。此时,医院领导一定不能草率签字。否则,就会发生追悔莫及的损失。

某医院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深刻教训的。1994年购置了一台脑电地形图仪,安装调试完毕,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即同意厂商离开。结果,不仅有些功能没有完全掌握,仪器还三天两头地发生故障。既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又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作为医院领导,在购置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一定要进行各种性能的运行试验,直至没有发现问题,才能给厂商出具“正常”的凭据。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有多少条理由,也不能让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