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与现代的较量

传统与现代的较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的语文教材也是在科学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之间走钢丝,寻求一种平衡,其间还交织着摆脱“左”倾思想的努力。反对过分强调实用性,反对肤浅地理解时代性和现实性,认为教材要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别强调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它的使用范围广,时间长,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得较为理想的一套语文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

一、在人文科学,传统与现代之间走钢丝。科学性是主流观点,中后期呼唤人文性

新时期的语文教材也是在科学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之间走钢丝,寻求一种平衡,其间还交织着摆脱“左”倾思想的努力。

科学性是新时期的主流观点。这一派主张教材的选文要有时代感,力求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人民和青少年面临的重大问题,诸如国家、民族、生存、环境、文化、科学等。在编排上要有实用性、序列性、可操作性,不仅要有课文体系,还要有知识体系、训练体系,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材大体上是按照这条思路发展的。新时期中后期开始,一部分学者开始反对语文教学中的科学主义。他们认为教材选文应以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主,以典范性的文学作品为主。反对过分强调实用性,反对肤浅地理解时代性和现实性,认为教材要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别强调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材的编写者则力求在两种观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兼顾科学性和人文性。其实,无论“科学性”还是“人文性”,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都强调教材要适合儿童心理。主张人文性者认为“一部语文课本,不管其思想性多强,科学性多强,启发性多大,如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激不起学生兴趣,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1]。主张科学性的则认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心理学原理是编写语文教材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摆脱“左”倾思想,丰富了选文思想性的内涵

另外,新时期语文教材还经历了摆脱“左”倾思想的影响、解放思想的漫长过程。主要是对“思想性”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肤浅狭隘到深刻全面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思想性单纯地理解为政治性,随着认识深入,思想性的内涵也丰富起来,教材选文的思想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进步的、真善美的,不应该是迷信的、病态的、落后的、假恶丑的。

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陆续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中学语文课本和小学语文课本,在全国全日制五年制中小学和六年制中小学通用,使经过十年内乱后的中、小学又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小学的语文教研工作者们,又编写了种种体例的试验教材,出现了语文教材改革的新局面。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语文教材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一方面,人教版语文教材为我国广大地区和绝大多数学校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制的实施,出现了不少试用的语文教材。有的试用教材通过审定,被一些学校选用。

三、教材统一编制——一纲一本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包括合编型教材、分编型教材和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

1.《人教版合编型语文教材》这套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77年开始编写的。1979年编完,初中六册,高中四册(修订增至六册)。后来,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小的修订,每年都进行);第一次是1981—1982年;第二次是1987—1988年;第三次是1989—1991年。它是随着《大纲》的制定而编写,也是随着《大纲》修订而修订的。

这套教材的体系,概而言之:教材按读写训练的要求进行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册按照文章体裁组成若干单元,古代作品编排在每册之末,不分单元,编排顺序兼顾文章深浅和时代先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各年级都有一定的重点:初一记叙,初二记叙和说明,初三记叙和议论;高一比较复杂的记叙和说明,高二比较复杂的记叙和议论(后来高中改为三年,高三综合性的记叙、说明和议论)。每册有计划地组织几个重点单元,突出读写训练的重点。编选课文坚持“文质兼美”的大原则,必须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文章,每册40课。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类。编写方法是:选文章、组单元、加提示、作注释、配练习、附短文、带附录。这套教材充分吸收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教材的优点,其体系随着三次大的修订,不断提高完善,越来越科学。它的使用范围广,时间长,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得较为理想的一套语文教材。

2.人教版分编型语文教材

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开始编写分编型教材,1986年编完,1989年修订完成。这套教材,初中《阅读》《作文·汉语》各六册。《阅读》课本每册选文40课,分8个单元,每单元5课,主要是按照课文体裁编排。白话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课文分讲读和自读两类。《作文·汉语》课本由两部分组成:“作文”包括写作训练和说话训练;“汉语”包括语汇知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高中《写作》三册,分别供高中三个年级使用。高中的《阅读》课本又分:高一用《文言读本》《现代文选读》;高二用《文学读本》《文学作品选读》;高三用《文化读本》《文化著作选读》。这套分编教材,初中、高中两部分,各自成体系,改革的步子是迈得比较大的。

3.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几经修订,质量不断提高。其体系可谓是“一线贯穿,三珠串连”。“一线贯穿”是指编辑的指导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全套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三珠串连”是指这套教材的体系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像三颗珠子串连在编辑指导思想的红线上。第一个特点是把初中语文学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认识语文运用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照反映生活内容分类编排,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经济文化生活等;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三种表达方式依次分作三个学期的训练重点,课文按照表达方式编排;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着重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第二个特点是教读课文后面的作业划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解、分析”;第二个层次是“揣摩、运用”;第三个层次是“积累、联想”。三个层次的作业练习,从理解到应用,从知识到能力,较好反映了凭借课文“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的一般过程。第三个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较大的弹性:一是时间安排留有余地,可以机动处理;二是课文分教读、自读两类,课内外可沟通;三是练习题分必做和选做两种,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等。

四、教材审定制——一纲多本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中小学教材制度是“统编制”,即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供全国统一使用。到2O世纪80年代,“统编制”改为“审定制”。

1986年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国家鼓励各个地方以及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还有有条件的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参加编写教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多种中小学语文教材接连出版发行,相继问世。其中,有的还处在试验阶段,有的则已经全国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组审查通过,准予在全国推广试用。下面仅就其中的六种现行试用语文教材体系的特点作些说明:

(1)北京师范大学四年制初中《语文》。这套教材共8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张鸿荃。1989年8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组审查通过,准予推广试用。这是一套以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为中心的合编型教材。全套课本由七个部分组成: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指导,听话训练,说话训练,现代文阅读训练,文言文读背训练,写作训练,语文知识。七个部分各自形成序列。每册课本采用“积木式”结构方式组成单元。单元内部的各项内容相互联系照应。语文知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编排方法。每一册第一单元都以思维方法训练为重点,智力训练贯穿全套教材各项语文训练的始终。思维方法训练的重点依次为:观察、积累、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推理、系统化和综合运用等。

(2)辽宁省新编初中《阅读》和《写作》。这是一套分编型的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写作》各6册,共12册。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欧阳代娜。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组审查通过,可在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学校使用。从教材体系来说,这套教材旨在探索初中阶段语文能力过关的可行性,并以拟制的“初中语文能力结构与语文知识体系”为依据,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解为98个训练点(其中听12个,说18个,读36个,写32个),把语修逻文知识编排为40个知识点,以能力训练为经,以知识传授为纬,二者有机结合,其相交之处形成教学训练的单元,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在三个学年的教学中。《阅读》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线,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写作》以培养表达能力为主线,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3)四川省新编自学辅导教学初中《语文》。这套教材是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有关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的启发下编写的,又适当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的需要。其体系的特点是:首先,每册课文分“必学课文”和“选学课文”两部分。目录上不明确地划分单元。课本最后附录《单元结构表》,显示编排意图。语文知识短文作为正式课文编在“必学课文”和“选学课文”之中。课文有意尽量选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其次,适应自学辅导的需要,重视助读系统的设计和编写。“必学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和“复习旧知识”,正文与“辅读”材料结合编排。“辅读”材料分两类,一是提示自学方法,二是循文评点。书中配置了较多的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再次,强调工具书的使用。教材的《前言》中提出:“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把字典和词典包括在教材之中。使用这套课本,学生必须自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定语文工具书配套使用,还是独一无二的。

4.上海H版初中《语文》。这套教材是上海市根据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自行制定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编辑的。其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初中阅读能力训练分三个层次:初一年级训练阅读中的感知能力,重点训练朗读和默读能力;初二、三年级重点训练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初四年级重点训练阅读中的体会能力(较低层次的赏析能力)。第二,增设视听和课外阅读指导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的新设计。它有利于文章阅读和音像读物等配套资料的结合,也有利于推进教材的现代化。第三,作业练习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讲读课文练习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第二种是自读课文后的自读检测题,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完成;第三种是单元后的综合练习,意在复习巩固,加探理解。第四,表达训练单独设置单元,编排在阅读训练的各单元之后,包括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作文训练选用中学生的佳作,并适当穿插应用文体训练。

(5)上海S版初中《语文》。这套语文课本每一册书都分编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阅读”部分的编排是:每册课文总数不超过18篇,另外,在每个单元附“扩展阅读”的文章两篇,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每篇课文后面的训练题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语言、思维”,第二部分是“知识、积累”,第三部分是“方法、技能”。语文知识的讲授与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密切结合。“表达”部分的编排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兼顾,训练内容注意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训练尽量为学生铺设台阶,一步一个阶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训练介绍写作知识,介绍的方法是:有的在训练前加“导语”,有的在训练中作“提示”。

(6)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这套教材在编辑思想上强调切合实际,力求教学内容精当,分量适中,深浅合度。每册课文不超过30课,主张宜“专”不宜“杂”;另选课外读本则宜“杂”不宜“专”。选少量学生习作作为指导写作用,便于学生“依葫芦画瓢”。单元组织或按内容组合,兼顾文体;或按文体组合,兼顾内容。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训练点。训练点是主线,联结方方面面。整套教材的编排结构是“总—分—合。”“总”,主要是在第一册按学习语文的几个重要问题组元,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分”主要是在第二、三、四册按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组元,让学生在学习第一册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进行有关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合”,主要是第五、六册按多角度的综合比较组元,让学生通过综合比较,贯通规定学习的语文知识,较系统地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本章注释:

[1]朱绍禹.教学争鸣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2]观点和材料均参考了周庆元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概论》、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