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科学术社团指导意见

社科学术社团指导意见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山东大学已进入“十二五”重要发展时期。方案根据山东省和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科研情况,整合了各学科的研究力量,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九个方向。十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优秀成果奖励750项,其中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0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3项,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10项,另外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3项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1项。

一、总体情况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人文社科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2000年开始,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实现了三校合并。十年中,学校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和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学校有人文社科学者1600多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研究基地15个,校研究机构50多个,主办学术期刊5种,挂靠一级学会5个。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

目前,山东大学已进入“十二五”重要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大学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弘扬传统,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实施学术振兴计划,努力建设具有德性、思想性、创新性、特色性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凝练方向、汇聚研究力量,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年来,学校文科科研平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新增加了30多个研究机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产权理论与产权制度变革研究、党政理论研究、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品牌与传播研究、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研究、应用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先后被设立为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东方考古中心、宪政与政治文明中心、法律方法论中心、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被设立为山东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做好服务经济社会的工作,学校先后组建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及“山东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旨在打造集“高端学术研究、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文献整理、高端学者交流、高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学术特区”,通过新的现代儒学研究与弘扬为中华民族复兴、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前景提供有益的精神力量。山东发展研究院的宗旨就是:“三为一培养”,即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提供服务;为山东各级党政部门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和参考;为山东有关行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决策和管理服务;培养适应和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优化科研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从而更加有效地参与山东省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决策、咨询、服务等工作。这些研究机构的建立为我校在上述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承担并完成一大批国家级项目,研究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十年来我校人文社科承担纵向研究项目790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152项,承担教育部各类项目350项,承担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编修项目5项;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3项。十年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发经费近2亿元。

(3)横向合作研究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有较大提升。学校遵循“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原则,坚持把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山东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2004—2007)”、“山东大学服务济南行动方案”。方案根据山东省和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科研情况,整合了各学科的研究力量,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九个方向。十年来我们共承担了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75项,科研经费达1.5亿元。横向合作研究发展迅速,学校社会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4)研究成果丰富,精品成果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十年来,学校人文社科成果数量有大幅度增加,共发表论文17000余篇,出版著作1800部。成果质量有较大提升,2000—2009年在CSSCI来源期刊发文7000余篇,在国际学术期刊,特别是SSCI、AHCI等学术期刊上的发文数量也有明显增加。十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优秀成果奖励750项,其中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0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3项,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10项,另外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3项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1项。

(5)人文社会科学与国外合作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术交流层次大大提升。十年来,承担了20多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如结核病控制卫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效果与筹资政策研究、日照双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欧盟项目等,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加强了我校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影响。

十年来,学校学术交流有了新的发展,学术交流的高端意识不断加强。举办高层次、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0余次,出国从事学术交流活动近400人次,国外学者来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约200人次,大大提高了我校人文社科的国际学术对话能力。

(6)学术期刊办刊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有5种,分别是《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周易研究》、《民俗研究》,十年来期刊的办刊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先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尤其是《文史哲》集“国家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国家期刊奖”银奖、“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名刊工程”入选期刊等多种声誉于一身。2011年《文史哲》杂志凭借其公认的办刊质量、鲜明的古典人文特色和广泛的社会与学术影响力,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目前,《文史哲》已经发行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期发行量近600余份。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十年来,学校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鸿篇巨制。

(1)董治安先生主编的《两汉全书》,历时14年,全书共36卷,1300万字。《两汉全书》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两汉历史的断代研究,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面总结,是一项全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反映当今古籍整理水平和成就的重要代表之一。

(2)刘大钧先生主编的《百年易学精华集成》,历时5年,最终成果总计2000万字,共30分册。该成果对过去一百多年的易学论文加以搜集和整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文化保护工程。

(3)《山东文献集成》收集影印山东先贤遗著稿本、抄本、刻本之罕传而较有学术价值者1000余种,至今已先后编纂出版150册。《山东文献集成》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地方文献丛书,是山东省历史上第一部全省文献丛书。

(4)王育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8年卷),整套1600万字,7卷本,是国内首次编纂、按年度持续反映中国文化产业理论走向和研究水准的大型学术文摘类权威著作,也是目前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信息容量最大、资料索引最全的大型权威工具书。

(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王绍曾教授著)、《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本(陈炎教授主编、廖群、仪平策、陈炎、王小舒教授撰写,2000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2年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中国墨学史》是郑杰文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成果,2006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该成果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墨学发展史的专著,对墨学史研究和中国学术史研究将起到积极作用。2009年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廖群教授著),2007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8)高鉴国教授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研究》被国家规划办《成果要报》摘发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该成果针对现行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的表现、内在要素及相互关系、存在问题等开展了深入的调查,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慈善捐赠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大学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山大党字[2010]15号),围绕“到建校120周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办学目标,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理念和“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学校人文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国内合作、服务地方以及参与青岛校区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新战略,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术实力,推进学校事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2)目标(2011—2020年)。坚持学术立校、学科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大幅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到2015年,主要学术指标和其他可排序的学术要素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的位次明显前移,部分学科和研究方向位居全国一流;到2020年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构筑起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科研平台,部分学科和研究方向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