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滨海开发研究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滨海开发研究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0年,学校成功中标体现着综合研究实力和集合优势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30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4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6项,重大项目中标总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衡量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其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及其论文被引用次数。该著作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成绩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展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坚持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将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和对策咨询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要成果。2001—2010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形势喜人,承担课题数量、实际入校科研经费、研究成果数量及质量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1.立项科研项目“质”和“量”稳步提升

承担国家纵向项目日渐成为高校综合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从历年获准立项的纵向项目数量来看,我校始终保持着国内人文社科研究重镇的应有地位和特色,始终在天津社科界独占鳌头。近年来,学校纵向项目立项总数稳中有升。据统计,2001—2010年,学校承担的国家社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除外)24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包括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除外)270余项。另外,学校文科教师还承担了1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4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0年,学校成功中标体现着综合研究实力和集合优势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30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4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6项,重大项目中标总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2.科研经费稳步增长

10年间,学校文科实际入校科研经费增长迅速。2001—2005年学校获得研究经费8924万元;2006—2010年达到22073万元,是“十五”期间的2.47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7.96%,其中横向经费的年均增幅为47.32%,横向经费增长呈现出强劲势头,表明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校2001—2010年度文科实际入校科研经费统计及增长趋势分别见表1和图1。

表1 2001—2010年度文科实际入校科研经费统计

图1 2001—2010年度文科实际入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

3.科研成果丰硕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衡量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其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及其论文被引用次数。如图2所示,2001—2009年,学校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反映出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与水平在逐步增长。

图2 2001—2009年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量

4.体制创新效果明显

经过长期探索和发展,学校文科科研基本上形成了以专业学院为依托、以专业实体研究机构为基础、以非实体研究机构为延伸的“三位一体”的研究体制。科研体制的适时创新,对于整合学术力量、凝练学术研究方向等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秀科研成果的诞生。滨海开发研究院作为我校参与和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窗口和平台,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成效显著,社会影响也在扩大,受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较好地发挥了天津及环渤海区域的“智库”作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代表中央政府连续九年出版《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抢占学科制高点,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中央决策,是目前最权威的产业政策依据;跨文化交流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顺利完成了国家汉办委托的系列培训项目,并承担了若干跨文化交流研究项目,培训和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学校在规范非实体研究机构有效运行的同时,还鼓励非实体研究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的方式与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以期实现互利共赢。

5.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学校遵照教育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基地建设的五条标准,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断深化基地科研体制改革、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承担咨询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各基地在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学术交流、信息资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充分发挥了“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产出了一批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其中,APEC研究中心和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尤为突出。APEC研究中心为国家主席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提供年度咨询研究报告,每年都得到外交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的致信感谢。此中心还承担了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冰岛、挪威等国家缔结FTA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该研究领域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密贴近社会实践,坚持以厚重理论来回应重大现实问题,连续推出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誉为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实现了在公司治理评价领域与国际接轨。

二、标志性成果

1.《读〈文心雕龙〉手记》

《读〈文心雕龙〉手记》是罗宗强教授二十余年精研《文心雕龙》的会心之作,该书以小题目做大文章,各篇题目多是关乎一词一句的训读,在词句训读之中却都涉及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准确理解和评价,也涉及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风貌的认识。此书于2007年10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被研究者广为引用。书中部分曾发表的论文,引用率也颇高。浙江大学邹广胜先生有书评称:在范文澜、杨明照、王元化的里程碑式研究成就之后,“罗宗强先生集二十余年之功力所出版的《读〈文心雕龙〉手记》,是当代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另一座高峰”。

2.《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三卷本)

这是刘泽华教授近三十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第一卷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是秦以后政治思想史散论,第三卷论述了传统政治思维方式及其形成的范式问题,这些范式贯通古今,在现实依然有广泛的影响。该著作把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该著作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第一卷被译成韩文,第三卷的部分文章曾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出版,也被译成韩文。第三卷中有四篇文章被译成英文,发表于美国的刊物。第三卷中的文章基本都被《人大报刊复印》转载,有十余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该著作系逄锦聚教授所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做到了“三个坚持”和“三个发展”。

该著作出版后,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了书评和相关报道,在全国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和反响。2007年该书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原中国图书奖),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2006年该书荣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4.《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

由李维安等合力完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这部专著,在国内公司治理研究中率先导入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提出的以公司治理评价指数为核心的公司治理评价理论突破了公司治理质量量化这一难题,形成了系统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数(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简称南开治理指数),建立了国内首个专业数据库“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数据库”,成为开展实证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源,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公司治理股价指数(CGSINK)、公司治理计分卡等全新的指数与工具的产生。

该成果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显著。一方面,得到了同行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领先水平。此成果标志着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引起了企业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80多家海内外媒体发布新闻稿百余篇、报告性论文十余篇。

5.《APEC问题研究丛书》

由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编写的《APEC问题研究丛书》共包括九本专著,是迄今为止国内有关APEC问题的最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其内容涉及APEC合作内容、运作制度、改革方向等广泛领域,对我国日后更深入地参与APEC合作进程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该丛书于2006年获得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和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十二五”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创“十二五”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争取能在更多学术领域的主流渠道听到南开的声音,在更多学术领域确立南开的领军地位,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继承和发扬南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实力,加快推进我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步伐。

2.主要目标和任务

(1)集聚引领学术前沿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在稳定已有学术骨干队伍的同时,重点培养、引进学校紧缺的学科带头人,注重青年学术骨干人才的扶持,形成若干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的学术创新团队,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储备。

(2)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按照我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巩固并提升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均衡发展,形成学科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相互带动、开放创新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3)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在更高层次赢得机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现有7个重点研究基地在更高层次谋得更大发展,确保其在国内同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抓住新一轮基地申报机遇,为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

(4)产出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打造更多的南开学术品牌。在加大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优化力度的同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要取得重要突破,学术成果水平要再上新台阶,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要产出一批有分量的、标志性的创新性精品力作。南开学人要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探讨中发出响亮的“南开声音”,在更多领域打造南开学术品牌。

3.主要措施

(1)实化举措,加强学科建设。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要以基础学科、优势学科为支撑,继续实施“强势学科”战略,着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基础,以重点学科领域或方向带动相关学科,拓展研究领域,培育若干新的优势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促进学科群的发展,精心打造南开的优势科学、特色学科。

(2)全力支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管理办法,通过管理机制体制的完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下大力气加强建设现有的7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断健全并完善基地管理体制,促进基地在更高层次取得更大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基地评估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以现有非实体研究机构为基础,整合科研资源,捕捉并加强新的优势,主动出击,力争再增加2~3个重点研究基地,进一步壮大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3)完善跨学科研究机制。通过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和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等方式,摸索建立有效整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机制,不断探索推动跨高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社科研究合作和集成创新,切实推动学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4)变革成果奖励思路,促进成果质量的稳步提升。为鼓励教师多出精品、重大原创性成果,出台《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修订)》,加大对高端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全面推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