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工作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学校工作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素质教育观则把师生放在平等参与、学习竞争中。尊重、理解、民主、平等、多元互动,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是共同教学实践中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

(1)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双素质教育改变了教师过去的那种“死教书、教死书”的现象,教师灵活使用和运用教材,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或开放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适时引导、适当指导、适度辅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教师始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宰地位,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素质教育观则把师生放在平等参与、学习竞争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愉悦和谐有效。教师的“多重角色”观念已树立起来。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咨询者、鼓励者;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位置摆正了,学生的课堂角色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激发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不仅学会,且达到乐学、会学,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3)改变了师生关系

尊重、理解、民主、平等、多元互动,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师生关系。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控制者、指挥者,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是顺从者、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难以得到培养与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是共同教学实践中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师生的双主体关系,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对等的交往,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础,在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相互沟通,从而实现多元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寻求多元智能的发展。

(4)改变了学生的评价方式

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的评价方法,纠正了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改变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现象。考查教师的工作业绩不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志,而是从多方面进行考查。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甄别和评价唯一手段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仅仅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不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去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淡化分数,每次考试不排名次,而是通过考试掌握学生的进步幅度,衡量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过程性把握,不做终极评价。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采用档案袋评价、星级评价,包括课上课下纪律、劳动表现、体育卫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等,减轻学生的压力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差异作为潜能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实施适合的教育,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