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培养。放眼国际社会,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一是将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与学校的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熊 灵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世界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竞争。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正如钟秉林教授所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基础和关键全在于人才。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培养。然而,通观我国大学目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打开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建立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特征

放眼国际社会,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概念,但主要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不太关注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比较而言,国外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型人格等外延较窄的概念。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

综上而言,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所谓缺乏创新的人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创新的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人,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应该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与高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知识体系。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前院长基利安所言:“只有通才教育会导致肤浅,只有专业教育则导致狭隘和缺乏远见。”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和整体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其次,创新型人才一般都具有感知敏锐、记忆准确、想象丰富、思维敏捷等智力特点,但这些特点并不足以满足创新的需要。在智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创新型人才还应有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能力、较强的探究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再次,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时代,创新型人才要熟悉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熟悉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能够通过换位思考促进国际理解,并以不同的身份代表各自的利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以俯视全球的高度,目及未来的旷远,以全球的意识和语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型人才不能局限在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于全球,着眼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最后,创新型人才是既要有人文精神,又要有科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既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又需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型人才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会尽己所能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奉献于社会,奉献于国家,为人类造福,同时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奉献中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并为后人所敬仰。不仅如此,创新型人才还要有敢于挑战传统,有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要有批判精神,善于发现有异议的问题。

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人才的路径与措施

在加快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新形势下,武汉大学要建成国际知名、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考虑六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管理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拥有在国际同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拥有达到国际水平的学科或者学科方向;三是能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在科技前沿领域和国际热点问题上具有标志性成果;四是师生具备良好的国际交往意识和能力,能够多方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具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能吸引相当数量国外留学生来校深造和一批国际水准的学者来校讲学或开展研究;六是毕业生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武汉大学还有较大的差距。

学校要不断缩短直到消除这个差距,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树立国际化、开放办学的新理念,进一步跨跃式加快国际化进程,全面实施“以外促内”战略。要站在世界看学校,面向世界谋发展,充分利用外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学校要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在国际一流大学里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激荡思想,研习成长;要把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请进校门,交流融合,共谋发展,引领和支撑学科建设;要通过国际化、开放式办学,让武汉大学的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触角全面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更快发展。

学校应着力于面上的宏观指导,强调高标准。一是将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与学校的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二是要确保校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力求在更高层次进行战略性合作。三是要搭建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拓展国际项目渠道,注重国内外联合,增强竞争力,使合作得到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四是要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学校除加大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资助外,还应设立国际学术活动专项资金,其中包括对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资助。五是要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双语教学,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学校应侧重于具体工作的实施,并力争取得实效。一是积极跟踪世界学术前沿。每个院系都有重点地盯住国外同类知名高校的某几个相关学科,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纽带作用,要求每位教授都联系一位相关学科的国际知名教授,并尽可能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二是进一步加大留学人才的派出力度。学校应积极抓住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良好机遇,每年精心选派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单位进修学习。

三、结 语

高校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武汉大学应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要求,全面实施“以外促内”战略,切实把办学着眼点放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与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加快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