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实践中进步,在思考中前行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实践中进步,在思考中前行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于2001年2月27日在宁波、杭州两地分别挂牌成立。同年12月,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成为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软件学院在宁波办学以来,一直在践行服务社会的理念。2010年11月26日,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在浙大软件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实训基地位于浙大软件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大型校内实训基地。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实践中进步,在思考中前行

img92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全景图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于2001年2月27日在宁波、杭州两地分别挂牌成立。宁波办学点在宁波国家高新区,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杭州校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年12月,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成为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软件学院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IT领域专业性学院,成为国家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与加速器。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结合浙江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实际,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Computer+X”和“X+Info”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学院在宁波办学以来,一直在践行服务社会的理念。学院通过构建“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充分融合政府、学校、产业、行业的资源,积极探索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机构,形成了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应用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一、建立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提升政产学合作水平

智慧人才基地的想法的提出,源于一次偶然的对话。2010年,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干红华副院长与宁波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有一次在一起开会时,谈到了如何培养高端人才的问题,随即想到可以建立一个人才基地,利用浙大软件学院的10年办学经验,联合宁波各高校建立联盟,为宁波本地作贡献。这个理念提出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就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项目申请。

2010年11月26日,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在浙大软件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宁波市教育局胡赤弟副局长等宁波市相关局委领导,IBM、0racle、阿里巴巴、华为、浙大网新等企业成员负责人出席了在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校区举行的揭牌仪式。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浙大软件学院院长陈纯共同为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揭牌。

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是一个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多层次人才的专门基地,将直接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智慧人才基地将紧紧围绕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面向智慧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着力在产学研平台创建、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实践、实训、实习研发基地等载体建设、面向服务领域的核心引导课程开设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照规划,经过3~5年的建设,智慧人才基地将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宁波市智慧人才基地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实训基地位于浙大软件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大型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占地2800平方米,能满足10个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训需求,同时容纳5个专业方向160名学生进行实训,并且满足400名学生同时上课。基地内还设有8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场地,给予学生创业支持。人才基地计划自2011年开始,每年面向全宁波高校学生开展15个实训项目。

智慧人才基地工作由浙大软件学院牵头,以宁波16所高校和IBM等8家IT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智慧人才产学联盟。联盟将根据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智慧产业的规划布局,结合在甬高校相关学科专业设置,确定在智慧产业中的物流信息服务、金融创新服务、艺术与信息产品设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高端外包服务、产品软件服务、行业信息化服务、物联网及应用服务等八大服务领域开展产学研活动,并根据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进度,逐渐扩展到其他服务领域。联盟还依托各成员的优势资源,共同制定产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规范,认证课程及实训实习基地,指导产业人才培养过程,联合颁发产业界认同的培训证书。

img93

智慧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教师研讨会

核心引导课程是智慧人才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紧贴宁波市智慧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开设的,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或专业知识的综合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工程规范、职业素养、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等能力,八大服务领域每个领域设立10门核心引导课程,课程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教授,企业工程师主要讲授实践技能部分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实训。

浙大软件学院在核心引导课程申报和建设方面,积极组织和参与,前三批分别申报了9门、17门和12门,均占各批次研究生层次课程总数的75%以上,在培养数量和影响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起到服务社会的职能,组织和召开了三场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教师研讨会,在智慧产业人才培养上作了广泛的交流和总结。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立足之本。智慧人才基地的师资队伍,全部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体构成。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人才基地师资队伍素质和基地管理水平,达到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基地依托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牵头,开展教师专题培训,重点培训主讲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和基地主要管理人员,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通过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举行的教师培训,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的老师和担任培训教师的德致伦公司有关负责人达成一致,把培训实验用的NEXYS3开发板等设备引入到各自的学校。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或者说受益最大的环节就是实训环节。由于我所在的小组获得了实训环节作品评比的第一名,个人贡献也得到认可,让我这个跨专业修读软件工程的学生自信心倍增。实训环节是一个很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可以对曾经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梳理。”软件学院的一名毕业生说。智慧人才基地的成立,是浙大软件学院服务地方和服务学生的重要体现。

与智慧产业及服务领域相对应,产业人才基地将与行业龙头企业工会共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IT服务等若干个高质量、开放式的综合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产业界的技术、产品、培训、人才等资源,搭建产业认可的专业训练平台,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裁剪,作为实训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以合作企业的工程师为主体。各实训基地可以接纳其他高校的学生参加实训。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与IBM、0racle、浙江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整合有关资源,将继续强化软件技术、网络工程、IT服务、RFID与物联网应用、现代物联网应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嵌入式系统、ERP实施等专业方向。主要负责智慧城市相关各领域的实训,满足在甬高校有关学生的实训需求。

二、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人才输送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培养出的一大批IT届精英,离不开学校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给予他们的巨大帮助。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学校中设立北仑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的设立,为学生科技创业搭建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校内外“两级孵化”的互动格局,即在浙大软件学院内创建学生创业一级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待创业项目成熟后,可直接进入北仑区(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区进行项目的二级孵化。该基地主要为研究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指导。笔者也采访到了北仑孵化基地的创始人史亚芬老师,史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北仑孵化基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北仑孵化基地一共有20多个团队在基地孵化,在虚拟运作中团队合作的氛围很重要,学生之间需要经过长期的磨合。孵化过程中开发的软件能直接面向市场,可见虽然是虚拟创业,但是跟实际创业也是相通的。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团队到北仑创业,其他团队有的去了宁波其他地方,大部分去了杭州,这主要是因为杭州等地的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宁波力度更大,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为此,北仑政府出资50万元为创业打基础,吸引学生去北仑创业。

img94

孵化基地签约仪式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接受政府帮助的同时,也积极响应政府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号召。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宁波市IT人才驿站”政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宁波市IT人才驿站”是根据宁波高层次IT人才相对紧缺的现状,专门为海外留学归国、“211工程”院校和全国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本科以上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设立的,是宁波市人民政府加快IT人才引进,改善IT人才就业创业条件,加强IT人才与企业紧密联系,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宁波市IT人才驿站”一共有六个,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是高新区驿站所在地,学院不仅为人才驿站提供住宿,如有需要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训机会、建立开放实验室等多种途径,提供立体式的支持,帮助他们不断地自我增值,具有更多实用技能和专业本领,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为宁波的IT产业发展多作贡献。到目前为止,已有100余名学生在该站入住过。入住人才驿站的人最高可获得5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资金来自市财政专项资金。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十分鼓励学生创业,学院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积极争取合作企业和创业学生企业的资金支持,奖励给优秀团队,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种创业比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创业基金,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评选出优秀的创业计划书,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获奖的创业计划均能够获得人社局提供的创业辅助资金。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位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创业,其中2009级信息产业设计方向研究生陈姿孜、徐健鸣同学以优异的创业成果被评为浙江大学首届求是创业之星。学院毕业生近三年来在宁波累计创办了近10家创业型公司,其中有几家颇具规模、较为成功的公司,如浙江钧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赛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

当然,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生主要还是以就业为主。学生们在完成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后,学院会邀请知名IT企业来学院招聘实习生,经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实习中,不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参与了企业的实际项目,更开阔了眼界,了解了IT业的情况,对自己就业的定位更加清晰。在实习期间,学生与一般普通员工(正式员工)待遇相同,在工资方面与本科毕业生相同,学生需要边实习边写论文。每年有超过30%的学生进入世界500强及重点企业就业。经过2~3年的锻炼,很多毕业生都成了部门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学院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毕业生论文答辩,很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因实习忙碌而无法统一到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问题。在就业方面,除了在实习单位留下来就业的,学院的校园网站招聘是学生最重要的就业途径,因为有了相关的实习经验,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就业并不困难,但是要进入自己理想中的企业,还是需要更多的努力,针对目标企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带来双赢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以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主,学院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500名学生,多数学生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

研一的时候,学院实行“请进来”策略,开展就业指导月活动,邀请知名企业资深专家、HR高级经理等来学院做讲座,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规划。学院还与各IT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专业研究方向,共同培养专业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例如,学院与IBM合作共建软件与服务工程系,IBM每年派出20余名资深工程师来学院讲课,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合作企业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体验工作环境,与优秀企业员工交流互动,切身体会一个优秀软件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研二时,实行“走出去”策略,学院积极安排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学院每年组织国内外一流企业来学院专场招聘实习生。为了鼓励学生们留在宁波本地实习就业,学院在实习招聘过程中优先安排宁波本地企业,并鼓励学生们与宁波本地企业接触,让他们适应宁波当地的社会环境,更好地实现学院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软件学院每年有超过70%学生在IBM、微软、网易、百度、腾讯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实习,有1/3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重点企业就业。

软件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说:“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相对于别的学校有很多优势。首先,它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到各大企业的技术和文化,在未来就业选择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预判,更有针对性;其次,它给学生提供提前进入各大IT企业实习的平台,并提供充裕的实习时间供学生支配。等研究生毕业时,学生收获的不止是技能和文凭,还有一份甚至几份不错的实习经验,这将是未来就业过程中一份很重要的筹码;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业界也建立了不错的口碑,毕业于浙大软院,就业时也相对容易得到认可,这就是当初选择在软件学院读研的原因。”

img95

研发中心成立

四、我们自己的俱乐部,让灵感的火花迸发

说到学生自己的社团活动,浙大软件学院最具特色与创意的社团就应该是两大俱乐部——技术交流俱乐部和设计竞赛俱乐部。

虽然这两个俱乐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但它们的偏向发展有所不同。技术交流俱乐部一方面举办技术交流讲堂,鼓励技术牛人、企业高层技术精英和一些已经在企业工作并有较高年薪的学长等给学生做讲座,讲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组成项目团队,以项目团队的方式接下项目,完成企业所委托的任务。设计竞赛俱乐部在德国红点、美国IDEA、IF等国内外大赛中都获得过骄人的成绩,成立当年就孵化出了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在这个俱乐部里,大家的思维火花发生碰撞,从而得到更多的创新创意,形成一系列的链条,提高了同学们的设计水平,发挥了他们的无限创意。学生可以在这两个俱乐部中寻找到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组队,用技术将理念转化为产品并与企业进行合作,将自己的作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两个俱乐部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但是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有的时候需要紧密的合作。在设计竞赛俱乐部准备过程中,涉及技术开发或产品测试调控等精密技术环节,会积极邀请技术交流俱乐部提供技术支持,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完成真正的产品。这样做一方面提升了俱乐部成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创新思维的传播和创新项目的开展,由此实现软件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两个俱乐部也形成了相互交流、互办讲座的合作体制,由技术交流俱乐部同学向设计竞赛俱乐部同学讲解电子电路知识,以此作为未来技术交流的开端。两个俱乐部每个月都会有一次主题活动,比如设计竞赛俱乐部每周会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在他们自己的专用教室里进行创意的讨论,每期有三位同学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得到提升。

学校对这两个学生自己的俱乐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给了俱乐部充分的空间并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这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创业建立一个与此相关的交际圈,为将来自己的工作铺好道路。

俱乐部负责老师说,其实开办这两个俱乐部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因为在开学之前,学生自己就已经建立了QQ群开始进行讨论,他们也很希望建立这样的社团一起交流学习,摩擦出创意的火花,让灵感成为现实。2011年浙江大学评选出8名首届求是创业之星,软件学院陈姿孜、徐健鸣同学以优秀成绩当选,2012年第二届评选,共评出5名求是创业之星,软件学院韩利科同学凭借优秀的创业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当选,展现了软件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不俗的成绩和延续性。当然,学校对这两个俱乐部还是有很多的展望。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不仅学会技术,还学会人际交往,希望学生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性,在课堂以外有更广阔的视野。IT公司与学校合作,能够为学校、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教给他们更多更专业的技术,而学校也可以将这些人才输送给这些IT公司,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开发出更多的软件,服务于大众。

五、加强党建工作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学生

党建活动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推进党员的素质建设,还为了提升师生党员的责任感,学校党委副书记姚青说:“开展党建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回馈社会,做一些有利社会的事情,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党建活动中学到更多东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党建活动颇具特色,学院党组织创新党建形式,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党建活动大多围绕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和回馈社会几方面展开。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根据学生第二学年分布杭、沪、甬三地实习的特殊情况,创新性地采取了三种方式推进基层党支部活动。一是以地区为单位,以党员为骨干,探索采取“同城会”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比如,同级同地区的部分实习生集体参观博物馆,既开展了活动,又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第二,以创新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学院党组织老师在线参与指导的网上QQ支部会议,实现跨省支部活动。第三,采取老师和骨干党员聚餐的形式,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各班级学生就业情况,并解决学生在实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党组织在2010级八个党支部中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在暑假和寒假期间,鼓励回家乡的同学开展“认识家乡发展,结合学科特设,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项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精神,真正做到了回馈社会。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还发起爱心捐赠活动,发扬党员的创先争优互助精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软件学院一位同学患了脑癌,在得知了这件事后,2010年7月5日,学院发起了“让我们来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的捐款活动。在学院党组织的领导下,软件学院44位教师合计捐款33280元,其中党员捐款16130元,学院院长捐款10000元,班级同学和其德育导师捐款近9000元。学校还争取到了浙二医院的支持,帮助这位患病同学解决了两次住院的床位问题,使该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对贫困生的经济补助是非常丰富多样的,首先是学生可以获得一笔高达10000元的高额奖学金,其他还有勤学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和宁波政府补助金,还会安排勤工俭学来帮助学生,使学生不会因为家里的经济困难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和理想。

除了学院党组织开展的主题活动,各支部也开展了有意义、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1002党支部书记说:“目前社会上的竞争力,不是说你有一技之长,你就有竞争优势,而是要在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要更加了解社会。”一个好的党员要付诸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浙大软件学院1001党支部结合支部实际情况,开展了创先争优的系列活动。2011年3月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他们利用节假日到镇政府和北仑区街道打扫卫生,清除白色垃圾和杂草,号召大家积极学习雷锋送温暖。这一系列活动向社会昭示了学院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1104支部开展了“孩子需要关爱”鄞州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福利院里的很多儿童都有生理缺陷,如脑瘫、兔唇、先天性心脏病、肢体残疾、眼部失明等,福利院共有30个孩子左右,其中最小的才3个月大,最大的也不过15岁,而福利院工作人员只有院长、3位管理负责人、3位照看小孩的阿姨及若干伙食负责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去福利院和孩子玩耍,喂他们吃东西,照顾他们,陪他们说话。经过此次活动,学生领会到了更多不同的东西,他们说:“感谢党和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做更多类似的志愿者活动,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并且,他们还为这个活动做了以后的规划,计划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再次集体去看望孩子们。

img96

前往福利院,关怀弱势孩子

另外,该支部还做了一个模拟招聘交流会活动,即在真正的招聘交流会之前,先做一个模拟的交流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招聘会的流程,感受一下氛围,并且会让一些同学讲述他们的面试过程以及面试中的注意点,给同学们一些好的建议。

2012年3月7日,由浙江大学软件学院1101党支部17名党支部成员外加4位同学组成的支教小组在党支部书记胡柳凯、副书记陈莉莉和支委俞文昊的组织下,与西郊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牵手”活动见面会。这也是学校结合实际,继续推行德育导师制,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多元育人的一个大措施。西郊学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的孩子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软件学院1101党支部书记胡柳凯表示,他们这些在读研究生们要用自己的大手牵着同学们的小手,一对一地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帮助、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分享学习心得,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开展关爱弱势学生的活动,自身成长了不少。参与活动能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位参与此活动的党员说。这样的社会实践,让党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建树,能弘扬党员精神。”这项活动在软件学院将长期化,对西郊学校的学生建立起长期帮助机制。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教育做人的地方。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将党建活动与学生教学、学生就业、学生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在实践中回馈学校,回馈社会。

六、同城支部服务站,温暖服务在行动

研究生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和带动学院广大研究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体,是学院推进创先争优工作的排头尖兵,起着带头作用。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关怀机制,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关爱、关心,是学院党组织服务党员、密切党与群众关系的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活动能够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助提高凝聚力。

由于浙大软件学院同学在第一学年末开始分散到沪、杭、甬三地实习,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被打散。支部活动无法及时、有效开展,支部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减弱,同学们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考虑到这种特一情况,浙大软件学院决定以地域为单位,组建以2007—2010届校友、2010级实习生为主体的同城支部服务站,通过同城支部服务站推进“12345”送温暖活动,让分散在各地实习的党员和群众重新感受组织的温暖。

但是这样的温暖服务行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无论是在开展初期还是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难题。由于实习生的人数基数大而且分布在三地,联系工作就比较繁杂。实习生的实习地点也不固定,有的时候会从一个城市转战到另一个城市工作,那么学院就要定期更改资料,方便今后的联系工作。从事IT等行业的实习生工作都比较繁忙,基本上都要晚上11点以后才能回家,所以要确定大家讨论交流的时间就很困难,在双休日搞活动也并不容易。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支部活动也会定期开展,同城的校友活动一年也会举办3~4次。在这些活动中,让那些已经在工作的学长学姐给在实习的学弟学妹做讲座,讲一讲他们的亲身经历、面试技巧和工作经验等等。也会在周末闲暇的时候相约骑车游湖,讨论生活趣事,形成一个交流圈,大家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当然,温暖服务开展到现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些同在一个IT企业的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可能互相不认识,缺乏沟通交流,而学院今后也会在这方面加强联系,给这些实习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心,工作上有更好的发展。

同城支部送温暖服务于学生,让这些在异地实习的研究生依旧可以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心与帮助,这更促进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以此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回馈社会,将自我价值提升到最高点,成为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

大力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是现代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实现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高校产学研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更是地方高校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承担宁波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体系、宁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课题研究工作;与宁波科技创业中心、宁波研发园、宁波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等本地重要“三创”载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宁波东海蓝帆、浙江钧普科技、宁波东海集团、宁波国际物流等本地著名公司共同承担IT服务管理、RFID应用、水务物联网、第三方物流服务等研发项目。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办学十几年来,一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地服务宁波地方经济,参与建设宁波智慧人才基地产学战略联盟、与宁波各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基地,为宁波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校的党建工作也紧紧围绕着服务社会的理念。软件学院的政产学研发展模式在为其自身带来有益成果的同时,也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并且给宁波各高校以很好的启示。

一座智慧城市需要大学在人才、科技和文化上的有力支撑,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围绕“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这一目标,以名校—名城合作机制建设和名校—名企合作机制建设为主要抓手,坚持“平等自愿、互利共赢”原则,强调“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科研优势,共同构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以服务地方人才为导向,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尽可能地向宁波输送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为宁波经济发展作贡献。

“行走的新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小分队:

林 瑶 李丹妮 梁梦丹 刘 瑜 焦凯迪

指导老师:周 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