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智障学生良好习惯初探

培养智障学生良好习惯初探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障学生是特殊的学生,大脑的残疾,使得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传导神经受阻;反应的迟钝,使得各种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到位。作为培智教育的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养成教育,授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习惯。节假日请家长督促孩子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保持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智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那些细小的,繁琐的生活小事做起,需要做出艰苦细致的工作。

安康市阳光学校 赵春英

智障学生是特殊的学生,大脑的残疾,使得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传导神经受阻;反应的迟钝,使得各种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到位。正常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指导以及父母的榜样示范可以自然习得的生活习惯,对于智障孩子而言却是举步维艰。作为家庭一员的智障孩子,因智力的残疾,常常受家长呵护和放任,在生活能力和习惯培养上,家长往往有始无终,最后包办代替,结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与正常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家人照顾,更加难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当你看到智障孩子随地大小便,随手扔垃圾,你可能不会斥责他缺乏社会公德,而是想:智障孩子嘛,就这样!其实你错了,良好习惯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不是先天形成的。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作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好习惯的形成与智商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智障孩子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需要更多次的重复,需要培养者有更大的耐心,付出更多的努力。

初次接触智障孩子的时候,看到他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认为培智教师就是学生的保姆,照料他们的生活,随着特教工作的深入,以及对培智教育的钻研学习,渐渐发现,智障孩子也是可塑之才。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培智教育的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养成教育,授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习惯。在此,我把自己在培智教育中培养学生习惯的一些方法做以总结,与同行分享。

一、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

智障孩子往往通过视觉来认识事物现象,而且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老师在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些琐事中都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注意点滴。比如看到未关的水龙头能拧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讲台办公桌上的用具摆放整齐,与学生见面问好,分别说再见等。在自己做的基础上去要求学生,去教育学生,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示范作用远大于课堂中的说教效果。教师在做表率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到持之以恒,记得刚开始跟学生问好和说再见的时候,学生是没有回应的,那时候心里当然很难受,但是我没有气馁,依然坚持遇见学生时微笑着向他们问好,分别时说再见,渐渐地有语言程度好的学生也会学着我说“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了,这时我再教他们说“老师好”“阿姨好”“叔叔好”,让他们懂得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礼貌用语。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已经懂得主动向老师问好、说再见。这说明孩子们养成了一种文明交往习惯。

二、从小事做起,训练良好的习惯

对于智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地点滴抓起,落实在一桩桩一件件零星琐碎的小事上,培养是非标准,提高生活能力。

1.上课。要求坐姿端正,头正,腰背直,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眼睛注视着教师,上下课要起立问好再见。下课前要整理好学习用具,桌椅摆放整齐,上厕所要举手告诉老师。

2.课间。课间到教室外活动时,要求排队,队列整齐,不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行。

3.就餐。饭前洗手,排队打饭,不挑食,不倒饭菜,吃饭时不说话,不看电视。饭后漱口,擦嘴。

4.就寝。离开教室时要熄灯,关好门窗,按时就寝,睡前刷牙、洗脸、洗脚,睡后不打扰他人休息,起床后要整理床被,整理宿舍卫生。

三、时时留意观察,处处督促改正,及时表扬激励

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其行为往往具有随意性,需要天天强调,天天训练,直到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坚持每天早上检查学生穿着是否整洁,个人卫生状况、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并及时指导。

2.坚持吃饭时,协助生活老师排好队,检查是否洗手,和学生一起用餐,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加以纠正。

3.坚持每天评价学生当天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与批评,用食品或小红花作为奖励,在学生中产生榜样,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4.抓住家长探望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节假日请家长督促孩子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保持已养成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智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那些细小的,繁琐的生活小事做起,需要做出艰苦细致的工作。良好的习惯能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利用,促进他们知识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使教育和教学获得成功,就须加强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通过教育训练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的能力,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有一定能力的劳动者。

此文于2009年6月在安康参加的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第三届校长联谊会上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