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教育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教育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性,仅凭单方面教材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必须在生活中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据实际情况和调查所得,智障儿童存在共同特征就是记忆力较差。所以应加强智障儿童的生活教育训练。不能因他是智障儿童而包办一切,把在学校所养成的劳动习惯,自理意识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做法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一种潜在危害。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教育

汪显辉

(安康市阳光学校,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使他们能成为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人。因此,生活自理教育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性,仅凭单方面教材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必须在生活中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制定不同的个别教学计划,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各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以满足将来立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智障儿童 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教育 生活技能

一、智障儿童生活自理教育的意义

由于智障儿童属于社会中的最弱势群体,另外他们自身特点也限制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生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的能力,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减轻相应的负担。使之将来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尽可能地适应主流社会的发展。

二、孩子的现状和实施生活教育的必要性

据实际情况和调查所得,智障儿童存在共同特征就是记忆力较差。大多数自理能力存在缺陷,表现为:无法自理或失禁。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正常儿童有很大差异。在生活中,无法处理自己的事情。如洗脸、刷牙、上厕所等。就实际情况而言,对这类儿童实施生活自理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类儿童已经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如不加强生活教育,提高自理能力,将被家庭、社会所遗弃,今后也无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所以应加强智障儿童的生活教育训练。

三、生活教育中如何对启智学生进行启蒙教育

(一)家校结合,转变家长观念,切实做好孩子劳动兴趣的培养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动作不灵活,没有劳动的兴趣和意识。在家往往都是家长包办代替,或吃穿玩用一切都具备,或觉得孩子没有培养的意义,学不学都无所谓,会不会都不考虑。因此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启智生活教育中,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不管在学校、家庭中,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体验他要自己做的,能自己干的事情,让家长明确生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培养智障儿童爱劳动、会劳动的重要性。充分实现家校结合的训练模式,全面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记得2008年12月份的一次家长会上,就生活教育方面我重点做了强调,就实际情况谈到,现实我们还可以照顾她,包办他的一切,将来我们不能照顾他的时候怎么办?这关系到他将来能否独立生活、生存的问题。不能因他是智障儿童而包办一切,把在学校所养成的劳动习惯,自理意识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做法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一种潜在危害。所以,时刻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主动劳动意识非常重要。

1.采用多种形式,形象的教孩子学习各项劳动技能

(1)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老师做事情”“劳动我能行”等激发他们的欲望。以儿歌的形式给孩子讲:“早起刷牙再洗脸,一天健康又美丽;饭前去洗手,健康又可口”让他们知道这些自理的目的,主动去打理自己的事情。慢慢的,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主要负责启智孩子的生活起居,刚开始时,感觉孩子什么都不会,我全权代理,洗脸、吃穿,甚至上厕所,一天工作特别累,后来意识到,现在代理,将来谁代理。不能仅仅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去工作,要为完成既定训练目标而工作,教会学生一种劳动技能,对教师来说,减轻了相应的工作量,更对家庭乃至社会也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铺了一块石头,增加了一点希望。

(2)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是小小值日生”我帮同学做事情等方式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扫地、拖地、擦桌椅、洗碗筷等基本技能,充分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两年的工作摸索得出,这一方法较适合智障儿童的特点,自然亲切,收效较明显。

2.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对于有些智障儿童来说,自己洗漱,自己穿、脱衣服,整理收拾自己的物品往往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要求学生去克服困难,坚持让学生去做,教师先示范,让学生模仿,并对其指导,不管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日复一日,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假如教师替代包办,学生就失去一切自己动手的机会,不仅不能给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勇气,反而助长学生遇事不动的不良习惯。

3.创设劳动环境,养成劳动习惯

首先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如擦桌子、扫地、擦墙、刷地等,先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在逐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熟练劳动技巧。其次,要求学生把宿舍、教室内外打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老师每天坚持督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劳动技能逐步得到提高。

(二)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在家里,家长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学校,老师是最好的榜样。智障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很差,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举止。因此,每次劳动,师生共同参加,给智障儿童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么做,鼓励他们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劳动中,要求智障儿童从最基本的做起,一步一步加深,让他们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并培养劳动的兴趣。

(三)拆分劳动环节,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

在常人看来,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常儿童容易掌握,但智障儿童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如果我们把某种简单技能分成若干环节,逐一去突破完成,就相对容易掌握了。如扫地,先教他正确握扫帚的方法;再教他如何从四周往中间(这一过程先不要求质量);最后,教学生怎样打扫干净并把垃圾扫进簸箕里。正如我们的教育对象里有个学生叫彭华,刚进校时什么都不会,洗脸、穿衣都要老师照顾,在班里从不参与劳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最常做的扫地开始,把扫地这一技能动作拆分成几个小环节,逐层训练,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在他已是启智班的劳动能手,折衣叠被样样掌握,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在生活教育中,如何给孩子定位并开展有效的生活技能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个性差异大,因此摸清、摸准学生的基本情况就成为重要的工作。

在智障儿童入学时,教师必须搜集详细、准确的资料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给予定位、建档。如某某学生,自理能力在哪个程度上,迫切需要哪方面的教育训练(基本的自理还是简单的生活技能训练等)。对定位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其开展分层训练。这样,就避免了“一头抓,两头误”的结局,也不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五、今后的教育教学如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智障教育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学生在校的这几年,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将来他们怎样生存在这个社会大集体中,这就需要把教育教学充分的与实际生活相连接,怎样训练使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就这一问题,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探究。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

(1)基本生活自理。

(2)简单的生活技能。

(3)独立的生活能力。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其实施相应的训练,逐层递进,通过开设家政课,最终上升到洗衣、做饭、家务料理、简单的计算、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充分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说,智障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不懈的努力,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把教学与实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培养智障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造就他们自立的人格,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能够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的人或自立于社会的人,并最终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