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开始。这两个会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之间开展了初步的协调和协作,图书馆学研究也比较活跃,并取得较好成果。在这十年浩劫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把我们原来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缩小了的差距又拉大了。总之,在十年动乱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第二节 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概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开始。5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起伏不平的,它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稳定发展的阶段(1949—1957年)

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稳步前进的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着手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图书馆进行整顿和改造,把国民党统治时期地主、资产阶级控制的图书馆变为广大人民所有,把44所私立图书馆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清理了反动、淫秽、荒诞的书刊;大量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革命书刊,改变了图书馆的藏书成份;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调整了图书馆干部队伍,加强了党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使全国图书馆事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短短几年内,科学、文化、教育、工会系统的图书馆都有较大的发展,图书馆数量和类型都迅速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从1949年的17所,发展到1957年的101所,藏书550万册。1949年,工会图书馆只有44所,到1957年底发展到35 000所;农村图书馆(室)到1956年发展到180 000所。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中央文化部于同年7月召开了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图书馆承担着为科学研究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同年12月,高等教育部也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这两个会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之间开展了初步的协调和协作,图书馆学研究也比较活跃,并取得较好成果。

(二)继续发展的阶段(1958—1965年)

这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前期,我国图书馆事业仍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后来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浮夸风,因而造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失误和挫折。其主要表现是: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方面,盲目地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数量过于迅猛,超越了经济发展的可能,因而图书馆数量的增长是不巩固的,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如人民公社图书馆,1958年一下子发展到47万个,1959年又下降到18万个,后来真正巩固和发展的为数很少。图书馆服务对象方面,只注意普及,忽视提高,强调了为广大群众服务,忽视了为科学研究服务。在图书馆规章制度方面,由于强调“大破大立”“先破后立”,致使图书馆某些工作环节无章可循。在图书馆研究方面,开展了所谓“插红旗,拔白旗”运动,没有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对所谓“资产阶级图书馆学”的批判,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混淆了学术思想与政治问题的界线,这对以后的图书馆学研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957年9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颁发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北京、上海两个全国性的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湖北、辽宁、江苏、广东、四川、陕西、甘肃、黑龙江、天津等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先后成立,在外文书刊采购协调、馆际互借、编制联合目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62年以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整顿。其中着重抓了内部工作的整顿,如藏书的整顿,目录的整顿,读者队伍的整顿,规章制度的整顿等。经过整顿,图书馆事业在新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三)十年浩劫阶段(1966—1976年)

这是第三个阶段。在这十年浩劫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把我们原来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缩小了的差距又拉大了。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路线对图书馆事业的破坏,涉及到图书馆领域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是:图书馆的性质和社会职能受到严重歪曲,把阶级性当作图书馆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属性,取消图书馆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的职能和传递情报、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的方针任务遭到严重曲解,把图书馆为工农兵服务与为知识分子服务对立起来,把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对立起来,否定两者的一致性;否定“洋为中用”方针对图书馆工作的指导作用,把引进外文书刊诬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使许多图书馆外文书刊的采购被迫中断,破坏了图书馆藏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反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管理,使图书馆无章可循,管理混乱,大批藏书被毁,业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处于中断、停滞状态。总之,在十年动乱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四)拨乱反正,整顿提高,高速发展,向现代化图书馆迈进阶段(1976年以来)

这是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的。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底,图书馆界主要是端正办馆思想,整顿内部工作,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尚未纠正“文革”的错误路线,图书馆事业仍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历史出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1979年起,在深入批判极左路线、拨乱反正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已逐步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1980年中央书记处在第23次会议上通过了“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198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安徽芜湖市召开了“图书馆改革学术座谈会”,引发了图书界思想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及政策问题等。1996年,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情报所的合并,率先打破了我国图书情报管理体制,实现了图书情报一体化道路。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他专业委员会和图工委的带领下,进行了文献资源布局研究和文献资源调查及其成果,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作了充分的准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一是开通了图书馆与世界最大网络Internet联结;二是我国加速科学教育网和各地局域建设,实现了网络化;三是大中型图书馆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进行数字化的研究和实践;四是应用软件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这样,我国图书馆现代化步伐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这20多年里,图书馆内涵建设,各类型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研究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许多图书馆,添置和增加了许多现代化设备;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特别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我国胜利召开,加强了国际图书馆界的联系,交流了经验,引进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技术。所有这些,都使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由传统图书馆过渡到现代化图书馆的新的发展阶段。

5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解放初期的所有制变革,将国民党统治期由地主、资产阶级控制的图书馆收归国有,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这一重大变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次是技术方法上的变革,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是把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用计算技术所代替。二是文献收藏上向载体多样化方向发展,既收藏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也收藏现代的非印刷型文献。

50多年以来,我国图书馆工作基本上是处于传统的图书馆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过渡,也就是由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工操作的传统技术过渡到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仍在保存着、使用着,即国外所称的“第二代图书馆”阶段。

二、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时快,有时慢,有时顺利,有时受挫折。但从整体上看,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图书馆事业还是取得了旧中国不能比拟的成就。

我国图书馆事业已初具规模,公共、高校、科学、专业、工会、儿童、街道、农村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得到了全面发展,遍布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藏书比较丰富、具有全国规模的图书馆事业体系。

各类型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性质和任务,面向不同的读者和用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中,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和情报,产生了明显的政治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已经或正在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方面,我国图书馆界也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我国已在统一编目、编制联合目录、编制《中国图书馆分法》、编制《汉语主题词表》、编制《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取得了成果。这不仅大大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利用我国的图书馆财富,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逐步完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发展了图书馆学教育。在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我们坚持了无产阶级办学方向,图书馆学教育规模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增设了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等现代技术方面的课程。并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方式,分级培养专业人才,既培养大学本科生、专科生,也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生和函授生。一些省、市还举办了不同学制的专业班、中等专业学校和图书馆学职业班。此外,图书馆在职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

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日益广泛,涉及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科技情报服务、图书馆建筑设计、藏书建设、文献目录著录标准化、分类法、主题法、检索体系标准化、目录学、图书馆法等领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不少人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的研究,例如读者心理、图书馆统计、文献经济效益、图书保护及行为科学与读者工作的研究等等。这些富有新意的探索,对丰富图书馆学的内容和提高图书馆学的科学水平,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还开展了图书馆现代技术的研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汉字信息处理、图书管理和检索的现代化手段、缩微资料与视听资料的管理与利用、检索语言、机读目录款式、文献数字化、数字图书馆、网络化,以及图书馆工作过程机械化等。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近几年来,图书馆学刊物和专业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图书馆学刊物,不但有全国性的,而且几乎各省都有,有的省还不止一种。据粗略统计,现在全国共有80多种图书馆学专业刊物。

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各省市、各专业图书馆学会非常重视图书馆学专业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近些年出版了一批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

我国图书馆界与国外的同行交往日益增多。1981年5月,经国际图联(IFLA)执委会讨论,恢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国际图联中的合法席位,成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员。作为机构会员参加国际图联的已有20多个单位。这样,就使我国图书馆界的对外交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1年以来,我国连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图联历届大会。1996年8月,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我国成功召开,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出访方面,中国图书馆学会派代表团出席了美国图书馆协会第100届年会和访问了许多国家,先后接待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泰国、英国许多图书馆界代表团。此外,还邀请了一些国外知名的图书馆学者和国际图联的领导人来我国访问。

通过上述国际交往与学术交流,不仅与各国图书馆界交流了工作情况与经验,加强了业务联系,而且扩大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国际上的影响,增进了我们与各国图书馆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