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胸怀成就大事业

大胸怀成就大事业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就事业,是一切进步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事业越大,所要求的胸怀越宽广;而胸怀越宽广,就越有利于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博大的心胸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因素。我国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事业者,都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进贤之路。成就事业的过程,就是制定和实施正确决策的过程。这说明,成就大事业者,对不顺心的事情应拿得起、放得下,不被它扰乱心智。经验表明,胸怀宽广的人大都知道错误与正确、政敌与朋友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大胸怀成就大事业

一个人的事业是和他的心胸相连的。成就事业,是一切进步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一般的说,成就事业很难,需要许多条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胸怀。事业越大,所要求的胸怀越宽广;而胸怀越宽广,就越有利于成就事业。

千古一帝秦始皇,常有“囊括宇宙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最后灭六国而四海一;青年刘邦见始皇出游盛况,顿生“大丈夫当如是”的雄心,最后终于创下汉朝四百年的基业;宋代范仲淹正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才使他成为一代名相;周恩来因自小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大志,所以成为一位为全世界人民所尊敬的伟人。由此可见,博大的心胸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img20

唐太宗

与此相反,气量狭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同为帝王的李煜,虽会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美丽词句,因为心中只有雕栏玉砌和美人,最终却把自己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施耐庵笔下有一个王伦,本来他应是梁山泊的元老大哥,但他心胸狭窄,先是刁难林冲,后是为难晁盖,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更可悲的是林黛玉了,心眼可能只有针鼻儿大小吧,别人一句话,她可以三天不理人,结局是在如花的年龄就香销玉殒了。所有这些,如此结局,不能不说和他们的心胸狭窄有关。

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胸,可以让他从平民到帝王,也可以让他从帝王到百姓;可以使他成就经天纬地的事业,也可以使他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以令他名垂宇宙,令人景仰,也可以令他默默无闻,一生如草芥。

为什么胸怀与事业之间具有如此密切的内在关联呢?这是因为,胸怀决定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抱负,大志需要有大心胸;胸怀决定发展战略与规模,有多大的胸怀,想做多大的事业,就有多大的愿景与之相对应。概言之,就是心胸包天地。即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财聚;心胸宽则思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胸襟狭小的人,只能看到蝇头小利和眼前的利益;胸襟开阔的,往往眼光高远,不计小利,以大局为重。

综观三国历史,真正的豪杰,能在乱世之中成就伟业者,皆是胸怀宽广,气吞山河,有容人肚量,礼贤下士的贤德之主。就拿曹操、刘备、孙权、吕布、袁绍五位地方霸主相比,气量大小,心胸如何,决定了他们的最后命运,这绝对是客观的事实。

袁绍四世三公,门人如云,武将无数,地盘最大,军队最强,雄踞河北,傲视群雄,是何等的威风。董卓谋反,众人推为盟主。此时曹操、刘备皆是无名小辈,没有一寸战功,更没有一块地盘。然而袁绍其人外强中干,有致命弱点:一曰优柔寡断,二曰心胸狭窄,三曰嫉贤妒能。董卓大败,本应一鼓作气,消灭逆贼,他却鸣锣收兵,给对手以喘息之机,这是他的第一弱点。其后曹操势力渐大,为统一北方,兴兵伐袁,忠臣沮绶犯颜直谏“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惹怒袁绍被囚入大牢。袁绍盲从拍马奉承之辈,好大喜功,举全部兵力,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因乌巢失火,兵败负伤。这是他的第二弱点。兵败之后,本应沉痛思考,吸取教训,自责自醒,向智者讨教,厉兵秣马,收复失地,他却因为好面子,无法面见沮绶而将其杀害。这是他的第三个弱点。如此,三个致命弱点,被曹操消灭,也是迟早的事。

再说吕布,本一介武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喜怒无常,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二浪子。他见利忘义,好色贪财,心胸狭窄,反复无信。只因为有陈宫辅佐,才得了几座城池。曹操捉到吕布后,吕布愿降,曹征求刘备意见。备曰:“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吕布之败,也败在心胸和性格。“三姓家奴”的名声就坏了他的大事。

难怪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把吕布、袁绍当做无能之辈。曹公断人,入木三分。

宽阔的胸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广泛吸引人才,争取多数。事关江山社稷的宏大事业,绝不是一两个人或少数人就能够干成的,必须有事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加入进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我国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事业者,都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进贤之路。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领导者心胸狭隘,奉行“武大郎开店”的用人政策,吹毛求疵,嫉贤妒能,那么优秀人才就不可能为其所用。这样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做到“兼听则明”,实施正确的决策。成就事业的过程,就是制定和实施正确决策的过程。为了制定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比较多种不同的决策预案。如果胸怀不宽,别人就会“报喜不报忧”,听不到真实情况;就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这样,“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状况就不可避免。只有胸怀宽广,才能理智地思考问题,明智地处理问题。讲到胸怀,人们往往会想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器量狭小,意气用事,最终被“气”而死。这说明,成就大事业者,对不顺心的事情应拿得起、放得下,不被它扰乱心智。心智乱了,就不可能正确地判断和处理问题,非犯大错误不可。

检验领导者的胸怀是否宽广,最好的试金石是对“错误”和“政敌”的态度。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力主选举犯了严重错误的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这对于团结那些犯过错误的同志,共同推进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怀。经验表明,胸怀宽广的人大都知道错误与正确、政敌与朋友之间的辩证关系。美国总统林肯曾试图跟他的政敌交朋友,引起一位官员不满,他认为林肯应该利用权力消灭他们。对此,林肯则十分温和地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所以说,一个能够开创一番事业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要成大事,就要有开阔的胸怀,只有养成了坦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

领导者修炼胸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立大志,有大志才有长远目标,才会有创业的动力和激情。二是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没有舍就没有得。能舍一池之水,便能做一池之主,能舍一江之水便能成一江之气,要懂得取舍之道的真谛,要修炼心怀就要先修炼取舍;三是提高经受磨难的能力。宽广的胸怀是在不断的痛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只有从炼狱中经历过的人才会发现通向天堂的途径和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要想当老板就要先睡地板。四是拿得起放得下。得与失在人生发展中皆属正常,胜与败更是兵家常事,几分超然,几分大度,放心胸于坦然处,留一步路宽,让一分人前。学会“释怀”天地宽。五是善于“夹着尾巴做人”。自高、自傲、自大是心胸狭小的表现,不是真正的成功者的本色。要有自知之明和谦逊美德,不张扬、不浮夸。与低于自己的人相处时,要把别人当人看;与高于自己的人相处时,要把自己当人看。懂得学会忍让。忍让是胸怀修炼的基本功,能够忍辱负重,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