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招生与考试制度

招生与考试制度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校”规模小、教学质量高、招生制度异常严格、淘汰率高,是法国精英教育的典型代表。对于大多数平民学生来说,通过竞争考试进入“大学校”是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为此,法国“大学校”在入学招生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减轻升学竞争压力,促进高等教育各学校之间的生源交流,新一轮的招生制度改革在“大学校”内部推出了“预科班”教育。

一 招生与考试制度

法国作为西欧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悠久,800多年的高等教育历程终于形成了层次结构多样、学科门类齐全、学制灵活完整并具有浓郁国家特色的教育体系,这使法国在西欧高等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多层次、立交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独特的招考制度和张弛有度的教育政策是组成现代法国高等教育优势的基本要素。

(一)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法国的中学毕业会考制度是法国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由于法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因此,每个中学毕业生必须通过高中毕业会考,才能被允许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法国的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始于19世纪初。1805年3月17日,拿破仑颁布了《大学组织令》,建立了国家中学毕业会考和中学毕业文凭制度。学生取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证书既标志着完成了中学学业,也标志着取得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资格。至今,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已历经了200多年的历史,尽管几经改革,但是其集中学毕业与高等教育入学资格为一体的双重性质依然没有改变。随着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化的推进,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法国高中教育逐步分化成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三种类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也逐渐形成了相对应的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技术高中会考制度和职业高中会考制度,构建了高中会考制度的多元化局面。这一考试制度的国家特色非常鲜明。

(二)招生与考试政策改革

法国高等教育是个复杂、独特且多元的体系,它不仅可以从教育的性质分为综合教育、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类,还可以按学制的长短分为短期高等教育和长期高等教育两种。

短期高等教育主要有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等技师专科两种类型。一般来说,短期高等技术学院是根据各系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从拥有相应种类高中毕业会考证书的学生中择优录取。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获得了高中毕业会考证书,就基本上获得进入短期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格。长期高等教育主要指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法国综合性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大众化、职业化高等教育的角色。从理论上来说,凡是获得高中毕业会考证书的学生都具备去这两类高校深造的资格。“大学校”规模小、教学质量高、招生制度异常严格、淘汰率高,是法国精英教育的典型代表。要进入“大学校”深造,在获得高中毕业会考证书后,一般还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考试进入“大学校”的预科学习两年后,再参加“大学校”或几所“大学校”联合组织的难度极大的竞争性考试,然后依据教育部规定的名额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现实中,似乎只有那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或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才有可能考入“大学校”。对于大多数平民学生来说,通过竞争考试进入“大学校”是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法国教育改革的政策对“大学校”选才偏向于家庭背景较好学生的倾向进行了大幅度纠正。同时,随着教育全球化趋势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促进欧洲范围内的学生流动、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诉求,再加上受教育机会均等呼声的不断高涨,法国“大学校”过于严格的招考制度受到民众的指责。为此,法国“大学校”在入学招生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大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大学校”内部“预科班”。在改革之前,完成设置在高中学校内的“大学校”预科班教育是进入“大学校”的唯一途径,而且每年只有大约10%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进入“大学校”预科班学习。为减轻升学竞争压力,促进高等教育各学校之间的生源交流,新一轮的招生制度改革在“大学校”内部推出了“预科班”教育。比如,1993年,格勒诺布尔、南锡和图卢兹三地的综合理工学院(INP)联合推出的“综合理工学院预科班”(CPP),学制同样为两年,所有获得高中理科会考文凭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就读,校方通过一对一的面试决定是否录取。相比于传统“大学校”激烈的预科班入学竞争考试和两年学习过程中的高淘汰率,综合理工学院预科班项目则要轻松许多,每年大约只有5%~10%的学生因被淘汰等原因转入综合性大学就读,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直接升入理工学院学习。类似的还有近些年成立的“化工学院联盟”(CPI)和“国立应用科学学院联盟”项目,也相当于传统“大学校”预科阶段,直接设立在“大学校”内部,经过两年学习合格后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升入工程师教育阶段[2]

二是帮扶弱势群体政策。为了促进招生民主化,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让更多有潜质的人能就读“大学校”,一些“大学校”推出了帮扶弱势群体的政策。该政策的原则是在不降低招考标准的前提下,主动为有潜质而出身于社会和文化弱势家庭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大学校”深造。一般的做法是,由“大学校”与高中签订协议,每年在高中学校中挑选一定比例学习成绩好、有进入“大学校”继续深造意愿的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高一学生,由国家基金和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承担其将近2 000欧元的学习补习费用,由相应“大学校”的学生和协议高中的教师共同对协议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能力培养。

三是“社会混合”[3]招生政策。2001年,巴黎政治学院推出了“社会混合”招生政策。巴黎政治学院是法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院校中的精英,是法国社会人文社科领域最为著名的“大学校”,它提出“社会混合”招生政策的目的是让更多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进入被誉为法国社会最著名精英教育学府——巴黎政治学院或其他的“大学校”,从而改变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只有上流社会家庭、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或巴黎某些“精英高中”的学生才能就读著名“大学校”的偏见。具体做法也是由巴黎政治学院与巴黎大区和法国北部的某些高中学校签署特殊的招生协议,通过为协议高中学校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的优秀学生提供专项的特殊辅导,并采用特殊的招考方式,使其能进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2009年11月10日,巴黎政治学院院长里夏尔·德古安(Richardd Descoings)与法国政府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瓦蕾莉·贝克莱斯(Valérie Pécresse)签署了一项巴黎政治学院与中央政府的四年期(2009——2012)目标合同[4],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继续推动学院招生的“社会混合”政策。

2.“大学校”预科录取办法改革

尽管法国没有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但是“大学校”预科的录取流程与中国的高考基本类似。学生最多只能报6个志愿,待学校签注同意报考意见后,由招考部门按学生所填志愿顺序依次投档。每个学校有15天的时间研究是否录取,如果选择不录取,学生的档案就转到下一个所填志愿的学校,直到最后一个志愿学校。这一录取办法的最大缺陷就是由于志愿填报不当,可能导致本来有希望入选的学生落选。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法国对大学预科的录取办法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是:每个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选择两个专业,在每个专业方向上都可以填报6所学校,然后通过自己所在的学校把“大学校”预科录取所需的相关材料,包括高中毕业会考证书、平时考试成绩、教师和校长的评价等,同时转发给所申请的12所学校。最后由招生部门在互联网上公示第一批录取情况,学生如果对第一批的录取结果不满意,可以暂时保留录取机会,同时等待更靠前的志愿的依次录取情况[5]。这一改革措施既能避免学生因填报志愿不当而落选,也能使学校招收到更多自愿就读该校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