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的教育学”的作者

“活的教育学”的作者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教育家,他的很多话经常被引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教育理论被苏霍姆林斯基说活了,他的教育思想指导和引领了无数教师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教育家的本色。

一、“活的教育学”的作者

(一)他是一面旗帜

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教育家,他的很多话经常被引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的名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都是教师心目中的经典。

读他的著作,会感觉异常朴实,通俗易懂,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或者深奥难懂的理论,像李镇西老师所感叹的那样,“原来教育理论居然还可以写得这样平易而富有魅力”。

的确,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尤其对于做过教师的读者而言,特别会有“深得我心”之感。如此精辟,击中要害,令人豁然开朗。他的理论是深刻的,更是有血有肉的,每一个教育命题都有着深刻的哲理,这些文字对于眼下的教育现状来说,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比起不少教育家的名校毕业或者博士头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起点显得极为草根,他的成长起点就像我们自己,但是他走到了一个令我们敬仰的高度。中师毕业,经过不断的研究学习,积极进取,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并成为教育科学院院士。更重要的是,当然是他对教育的贡献,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教育理论被苏霍姆林斯基说活了,他的教育思想指导和引领了无数教师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教育家的本色。和他相比,那些满嘴新名词、深奥概念的专家的确只能称之为“半吊子专家”。

苏霍姆林斯基所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原本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由于他坚持不懈的教育改革和实验,使之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也被看作教育的圣地和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总爱重复的一句话,更是他35年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他是一面旗帜,对于我们普通教师的感召意义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觉得教育家之路高不可攀,进而望而生畏的话,那么以他为榜样,我们也许会有更多努力的勇气。

(二)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第一线

苏霍姆林斯基毕业于一所农村七年制学校,然后进入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开始自己的小学教师生涯。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只有17岁,类似于我们中师毕业生的程度。

当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孩子,并能从中获得快乐。就像我们常说的,“这个人天生就是适合做老师的”,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个人不但有亲和力,更有这样的潜质。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言,“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在任教过程中,和我们很多中小学教师一样,他选择了继续进修,他参加了师范学院的函授学习,取得中学教师证书后,进入一所完全中学任教,第二年就兼任教导主任,负责全校的教学领导工作。

应该说,这样的工作经历与实践心得,为苏霍姆林斯基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所接触到的名优校长,基本上也都具有业务骨干、学校中层的履历。

苏联卫国战争之后,他先后担任过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然后主动辞去局长职位,申请去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而当他获得院士和功勋教师称号后,各地师范院校纷纷邀请他去任教,面对这个可以离开农村前往城市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也还是婉言谢绝了。

不愿当局长却想当校长?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事例。有的优秀教师、校长觉得,在学校里更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不愿“高升”去当局长。当然,也有人感觉学校工作压力太大,操心太多,而离开教育教学一线岗位的。总之,也许我们不易相信,但是这世界上确实会有一些人,发自肺腑地热爱着教育事业,由衷感受着教育之美、教师之乐,并乐于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孩子们。

显然,对于自身的事业追求与人生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并不为眼前的名利所动。他深深地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和幸福。所以,他很果断地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条从教之路,一生不曾后悔。

当然我们也会很遗憾地发现,一些很有发展潜质并已作出一定业绩的校长,因为想调往城市,或者希望相对安逸一点的岗位,而放弃了自己眼下得心应手的工作,后来因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有失落之感。人生的选择总是有得有失,关键在于当扪心自问时,自己的人生是否充实,进而体会到幸福?

显然,一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如果认为一线工作是“苦行僧”的生活,或者把教师职业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那这样于人于己都不是痛快的一件事。唯有能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幸福感的,对学生对自己都是一种幸运,也许这才算是最高境界的教师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