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

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在上述两节关于课堂生态系统活力和组织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本节着重探讨课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测量来说,所选择的指标很重要。以上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分析方法和心理学关于心理恢复力的分析方法给予本研究以启示。对于心理恢复力的概念,大致可分为过程说、性质说、结果说等三种,现将其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相比较。

第三节 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不仅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一方面,作为动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总是随时间而发展、形成和变化;另一方面,作为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课堂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的诸多干扰,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的抵抗和自我恢复的能力,课堂生态系统才能够维持、自我调控并不断发展。这种在外界胁迫情况下能够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称为恢复力。由此,在上述两节关于课堂生态系统活力和组织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本节着重探讨课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一、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一)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和分析方法

1.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

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借用了物理学的恢复力概念。英文resilience源自拉丁文resili,意思是跳回的动作。中文可译作弹性、弹力、迅速恢复的能力、适应性等,在本研究中,以上各词同义,主要使用“恢复力”一词。恢复力最初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材料或物体随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并可随外力去除变形的特性,20世纪70年代后,作为引申概念描述承受压力的系统恢复和回到初始状态的能力。查尔斯(32)首先把恢复力引入到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把恢复力定义为某个系统能够消化变化并持续下去的一种能力。尽管从查尔斯以后生态学界关于“恢复力”的概念定义和应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已达成的关于恢复力的基本观点是:恢复力是系统抵御压力和在压力减小时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即恢复力是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如果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生态恢复力,外界干扰将促使系统偏离平衡状态,系统有可能崩溃或达到另外一种具有不同结构的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分析方法

相对于生态系统活力和组织结构的测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还是一个比较难以定量化的指标,直接测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还比较困难,预测生态系统在胁迫下的动态过程一般要通过计算机模型来完成。通过这些模型可估算出恢复时间(RT)及该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最大胁迫(MS)。当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的临界值时,其恢复力为MS/RT,图3‐4说明了能够用于模拟模型的恢复力的两个组分(肖风劲、欧阳华,2002),即恢复时间(RT),以及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胁迫(MS)。

img75

图3‐4 恢复力的两个组成成分所整合成的一个简单的定量化方法

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测量来说,所选择的指标很重要。图3‐4的纵坐标表明,可以选择关键种、活力、组织和优势度中的某一项作为指标。有了测量恢复力的方法,就能够定量检测其恢复力。如用单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率,该比率能够测量生态多余的活力或能量,随着比率的增加,系统储存的能量越多,从胁迫状态恢复得也就越快。

(二)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1.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33)

根据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课堂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胁迫下能够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也就是课堂生态系统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并逐步恢复的能力。

2.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分析方法

根据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分析,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体现为一种能力,那么,如何来分析这种能力?以上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分析方法和心理学关于心理恢复力的分析方法给予本研究以启示。

(1)来自生态系统恢复力分析方法的启示

因为恢复是一种过程,恢复力是在过程中展现的,所以,可以从系统恢复的过程来测量恢复力的大小,上述关于生态系统恢复力测量MS/RT便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但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生态系统的难度在于:不管是原来的状态还是人为设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的原状是客观的、可达到的,因此,生态系统从受胁迫到恢复的时间是可以测定的;但是,课堂生态系统的原状是一种理想状态,而现实状态总是已经受到各方面的不同的胁迫,理想状态只能永远无限逼近而不可完全达到,现实状态又一直处于胁迫状态。因此,难以确定课堂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胁迫和课堂生态系统从胁迫中恢复的时间,所以MS/RT公式很难适用于课堂生态系统的测量。

尽管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测量难以运用MS/RT的公式,生态系统恢复力测量中关于测量指标的选择给予笔者很大启发:比如,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用单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率来表示恢复力的大小,其原因在于该比率能够测量生态系统多余的活力或能量,随着比率的增加,系统储存的能量越多,从胁迫状态恢复得也就越快。这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指标。由此,在课堂生态系统测量中,如果能够找到某种可以转化成比率的功能或结构指标,就可以以比率高低来表示恢复力大小。

(2)来自心理学恢复力分析方法的启发

心理学关于心理恢复力的研究(34)也给予笔者以启发。心理恢复力的英语也是resilience,在心理学中又译作心理弹性、韧性、复原力、抗逆力、压弹等等。对于心理恢复力的概念,大致可分为过程说、性质说、结果说等三种,现将其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相比较。结果说是从描述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恢复力,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35)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36)关于心理恢复力的定量研究有两种方式:其一,把恢复力作为一种稳定的能力加以细化分解而进行量表测量,如陈建文和黄希庭根据个体对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意志激发、认知期望等几个方面,将恢复力分为自控性、灵活性、挑战性、乐观倾向四个成分,并编制了相应的中学生恢复力量表。(37)其二,把恢复力作为一种心理恢复的动态过程而探讨恢复力的内在机制,认为能否达到恢复状态是取决于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之间的抗衡,其中保护性因素指的是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个人的或环境的因素;危险性因素则是指那些会增加一些人出现消极发展结果的可能性的生物的或社会心理的事件。由此,保护性因素和危险因素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3)本研究关于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分析方法的思考

根据生态学关于恢复力的分析方法,恢复力表示一种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测量,可以用比率性质的指标来表示恢复力的大小;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恢复力既可以表示能力,也可以表示过程。对于能力,可以对能力加以细化分解;对于过程,可以用处于同一个连续体两端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抗衡来研究恢复状态,如果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种抗衡,则表现为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比率。

相对于理想的课堂生态系统来说,现实课堂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不同程度的胁迫状态,因此,对于现实某个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测量表示就表示了这个课堂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的恢复能力。因为课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表现为课堂生态系统受到外界胁迫时尽可能维持其理想状态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而根据已有课堂生态系统活力和结构的研究,本研究已经确定了活力和结构的系列指标,因此,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就具体体现为对上述指标的维持。从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来思考活力和结构的指标,活力和结构好的状态就相当于课堂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因素,是促进师生教学能量的输出和维持优良的课堂生态结构状态的;反之,活力和结构不好的状态就相当于危险性因素。比如,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高时,就有利学生学习活动中能量的输出;反之,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不高,那么学生学习投入的能量就少。因为根据活力研究和结构研究,已经确定了活力和结构的基本指标,所以,当将这种指标转化为比率时,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比如用五点量表法:对每个指标按其状态从高到低依次五点赋值,五点分值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百分比,得分越高,说明这个课堂生态系统中好的状态对差的状态的比率越高,反之亦然。

二、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

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包括功能恢复力和结构恢复力。在本研究中,关于活力的研究就是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而在结构研究中,确定结构的两个基础参量是活力和路径状态,因为活力指标同时属于功能指标,结构指标为路径状态。由此,活力指标体系和路径状态指标体系共同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指标体系。当运用量表形式来测量恢复力时,运用的是各自的三级指标。活力的三级指标共24个,路径状态的三级指标共16个,因此恢复力指标共40个。求40个题目的平均分,并将平均分转化为百分比,以平均值的百分比作为恢复力的数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