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研究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是指课堂生态系统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的研究所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有哪些因子以怎样的方式使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形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结构机制的功能在于协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将该图与课堂生态系统活力模型图的学生活力机制相比较,不同的是作为生生关系,学生和学生同伴都作为系统主体,他们作为系统主体的自

第二节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研究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是指课堂生态系统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的研究所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有哪些因子以怎样的方式使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形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这一问题的另一提法是: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能够形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结构机制的功能在于协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上表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生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上表现为“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因此,课堂生态系统机构机制研究在对象上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在研究内容上,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方式。上述活力机制研究已经确定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方式,因此结构机制所要研究的内容就具体体现为: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中,教师教学的影响因子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因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影响因子对于彼此中心主体的作用方式。

一、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模型构建

(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模型

根据教师活力机制和学生活力机制的影响因子分布和作用方式,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作以下分析:

(1)在系统中心主体层,因为“教师教学—学生活动”关系(“教师教学—学生活动”关系,以下简称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是由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活动,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关系受到来自教师和学生自身影响因子的直接作用。

(2)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在受到来自自身的影响因子的直接作用之外,还受到来自各个层次系统环境的因子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也相应地受到了这些影响因子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中,在宏系统环境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受到宏系统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因此,师生关系也同时受到宏系统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在微系统环境、中系统环境和外系统环境三个层次中,三个层次系统环境因子在师生关系中分布如下:

①在微系统环境层,师生关系受到共同的课堂生态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因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发生于课堂生态系统之中,除师生互为影响因子、教师同事/学生同伴这两个因子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受到其他课堂生态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所以,这些课堂生态环境因子也对师生关系发生直接作用。因为环境因子对师生关系都是直接作用,所以对师生关系的双方的作用强度是一样的。

②在外系统环境层,师生关系受到共同的部分外系统环境因子的间接作用。在外系统环境因子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拥有共同的因子是“除系统非中心主体外的其他任意两个微系统层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环境因子也对师生关系发生间接作用,因为环境因子对师生关系都是直接作用,所以对师生关系的双方的作用强度是一样的。

③在微系统环境层和外系统环境层,教师教学的微系统环境因子中的同事关系、教师家庭生态环境因子和辅助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外系统环境因子;学生学习的微系统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学生家庭生态环境因子和辅助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作为教师教学的外系统环境因子。因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部分微系统环境因子分别对彼此的活动产生间接作用。在中系统环境层和外系统环境层,教师教学的中系统环境因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外系统环境因子,学生学习的外系统层环境因子作为教师教学的外系统环境因子,因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系统环境因子对彼此的活动产生间接作用。对于这两类环境因子,它们既作为一个主体的微系统环境因子或中系统环境因子而对这个主体发生直接作用,又通过作为另一主体的外系统环境而对另一主体也发生间接作用,因此,这两类环境因子都对师生关系发生了作用,其中,对于该环境因子所属的系统中心主体的作用方式是直接作用,作用强度较大,而对于另一个主体的作用方式是间接作用,作用强度较小。

根据以上师生关系中影响因子和作用方式,形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模型,见图4‐12。在图中,A表示微系统环境,AT所在圈表示教师微系统环境,AS所在圈表示教师微系统环境,AT和AS相重叠的部分表示课堂生态系统环境,包含了a13,a14,a15,a16,a17。B表示外系统环境,BT所在圈表示教师外系统环境,BS所在圈表示学生外系统环境,BT和BS相重叠的部分表示外系统环境因子中的“微系统环境中除系统非中心主体外任意两个微系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部分的因子,包含了a17-a16,a17-a15,a17-a18,a16-a15。AT圈与BS圈共同经过a12(T),a21(T),a31(T),说明a12(T),a21(T),a31(T)三者既是教师教学的微系统环境因子,又是学生学习的外系统环境因子。S-a(12-17)属于学生中系统环境因子,BT圈经过S-a(12-17),说明S-a(12-17)表示同时是教师教学的外环境系统环境因子;同理,T-a(12-17)同时是学生外环境系统环境因子。环境C圈表示宏系统环境,包含c11,c21,c31。图中其余字母代表的具体内容同课堂生态系统活力模型。

img103

图4‐12 课堂生态系统“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

(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模型

根据学生活力机制的影响因子分布和作用方式,对“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以下简称生生关系)机制作以下分析:

根据学生活力机制,当学生与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相互关系时,生生关系受到学生自己和学生同伴的自身因素、各个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生生关系机制的模型图与师生关系机制模型图相似,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根据访谈资料分析,生生关系比师生关系简单得多,这种简单主要体现在学生同伴的各系统环境因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小。对于生生关系来说,对学生和同伴彼此发生作用的是作为系统主体的学生和同伴的自身的因子,除此之外,他们共同拥有着相同的4个层次的系统环境因子。

根据以上生生关系中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方式,形成以下“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模型图,见图4‐13。在图中,a21(SA)/a21(SB)分别表示学生A和学生B的家庭生态环境因子,a31(SA)/a31(SB)分别表示学生A和学生B的辅助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其余字母代码与课堂生态系统活力模型图代码相同。将该图与课堂生态系统活力模型图的学生活力机制相比较,不同的是作为生生关系,学生和学生同伴都作为系统主体,他们作为系统主体的自身因子和彼此关系影响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余部分及其机制同学生活力机制相同。

img104

图4‐13 课堂生态系统“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

(三)课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机制模型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两种机制共同构成,根据两种机制的特点,对课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机制作以下分析:

(1)在系统中心主体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发生相互作用,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影响因子都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产生直接作用。

(2)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在受到来自自身的影响因子直接作用之外,还受到来自各个层次系统环境的因子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中,各系统环境因子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同师生关系机制的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在整体结构机制中,有关的学生因子由1个变为n个,比如,教师教学受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

根据课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方式,形成课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模型图,见图4‐14。图4‐14的整体结构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图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两处:第一,在系统中心主体层,教师和所有学生都作为系统中心主体,设学生人数为n,则系统中心主体的人数为1+n。第二,对于教师来说,他同n个学生都发生师生关系,因此,在整体结构中,学生自身性因子和四个环境中关于学生的因子都是包括的个数都是n个。

二、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特点和协调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的特点概括如下:

(1)课堂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机制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共同构成,其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比“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复杂。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受到来自教师和学生自身性因子、微系统环境因子中的课堂生态环境因子和共同的宏系统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

(2)“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的独特性是:师生双方彼此互为微系统环境因子(除课堂生态环境因子)和外系统环境因子、互为中系统环境因子和外系统环境因子。

img105

图4‐14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整体结构

(3)“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的独特性是:除学生各自拥有其家庭生态环境因子和辅助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其他环境因子对于生生关系的影响等同于学生活力机制。

课堂生态系统结构机制是课堂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在课堂生态系统运行中,要协调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每一影响因子的独特性,引导影响因子向有利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方向发展。

(2)根据师生关系机制的独特性,不仅应该关注教师和学生自身因子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而且要关注教师、学生各自所独有的微系统环境因子、教师和学生的中系统环境因子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根据生生关系机制的独特性,重点关注学生同伴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