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形态转型对普通人的呼唤

社会形态转型对普通人的呼唤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人类三次转型的历史可以看出,每次社会转型都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尝试,人逐渐从对物、他人的依赖走向自治、平等、共生。从社会转型的历史分析,尤其是当代信息社会的转型,人已经摆脱了被压抑、被利用的工具性定位,人自身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一种目的性存在,每个人都应是普通人,惟有如此,人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教育目的转性型必须对这一时代的人性特征和人之定位作出应答。

(一)社会形态转型对普通人的呼唤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概念在我国的运用始于社会学界,是借用生物学领域的术语。在生物学中,“转型”(Transformation)是指生物物种间的变异,即一种物种变异为另一物种。在社会学上,转型用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改变。所以,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整体性、根本性的转变,包括结构改变、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价值观念颠覆等基本内容。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为中心的三次转型,每次转型都实现了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飞跃,对人性和人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转型使人类从自然食物中解放出来,成为食物生产者,产生了大量的剩余物品,由此也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土地拥有者占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和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基于血缘关系的贵族奴隶主阶层统治大批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人是按先天的理念来分类的,个人在后天对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这是一个人治人的历史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工业社会是人类的第二次转型,人类从手工业生产转向机器大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理性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价值,理性成为人性的圭臬,主宰人类的一切,并使人类从土地和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公民;但是,理性社会在解放人的同时也确立了精英统治的合理性,理性成为统治人的新的樊篱。现当代则处于人类发展的第三次转型期,即信息社会的来临,它意味着人从机器、理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突出人在信息面前的自治潜能和要求,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从人类三次转型的历史可以看出,每次社会转型都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尝试,人逐渐从对物、他人的依赖走向自治、平等、共生。

信息社会打破了工业社会以来的理性权威和精英统治,终极者的社会根基不复存在,普通人呼之欲出。从历史上的社会转型过程看,“转型期的社会,其社会各阶层处于分化与组合过程中”(1)。而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组合是以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和社会价值观的主导权为导向来展开的。例如,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贵族和僧侣失去了特权,资产阶级占有统治性的资源,主导社会的价值观,拥有社会发展的话语权。在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积累、更新,既定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传统的理性权威受到质疑,精英阶层的地位和价值受到挑战,人们开始以平等、开放、发展的视野来认识社会和人类自身。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资源的主体不再被某个特定阶层所垄断,理性不再是衡量一切人和事的终极标准。在信息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主人,拥有自我发展的资源和权力,人们既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又意识到个体的局限性和共生的必要性,人与人之间差异、平等、共生的关系逐渐确立。所以,终极者内的等级阶层已失去存在的基础,其价值观也日益淡出社会的主流话语;而强调每个人应是有限、生成和共生的人性观就成为转型的基本理念,普通人也就应然而生。

因此,信息社会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新人——普通人的生成。转型社会所改变的不仅是经济方式的改变、社会价值的更新、权力阶层的重构等,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并最终体现到人的身心发展层面上,生成新人。信息社会所造就的新人就是内含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内涵的普通人。我们知道,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知识、观念、资源、权力等的流动性,理性设计好的秩序不能再包办一切,相反,理性自身也要成为流动的,接受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挑战。信息的流动性对人性和人的影响集中反映了普通人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具有有限性,流动性的信息终结了理性无限、万能的假设,随着信息的更新,没有人是“完人”,可以独占确立社会秩序、决定未知的特权,反而多元化的、流动的信息让人看到多样性、变动性、未完成性等复杂性特征给人和社会带来的活力和生机。人与人之间因差异而平等,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真理处于流动的时间之河中。“由于每个人都是真理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每个人的生存愿望和生活旨趣将构成真理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价值趣味和精神取向将内在地影响和决定着真理的内涵。”(2)因此,在承认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的差异前提下,每个人都应是普通人。生存于流动的信息社会中的人是不断生成的,在流动的社会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需要自己去体验、认可,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人挖掘、强化人的自治天性和要求,相信每个人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动主体,人人是自己命运的掌舵者;自治的个体是以不断超越现在来体现自己的人性活力的,而且,人的自治和超越是没有终极性确定目标的,正是人和社会发展的这种不确定性,才进一步说明生成性人性的必然和生成性人的价值。也就是说,作为普通人,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总是在生成的过程中的。生成的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有限性、差异性,决定每个人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人天生就是一个群体性物种,需要秉承共生的理念才能实现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人和人必须共在、共融才能迎接流动性社会的到来,并坚持共生而非同质的发展理念,才能张扬人的有限性、生成性人性规范,不然,人和社会的发展就会被某种观念或某类人所同化,再次沦为终极者,走向生命的反面。

从社会转型的历史分析,尤其是当代信息社会的转型,人已经摆脱了被压抑、被利用的工具性定位,人自身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一种目的性存在,每个人都应是普通人,惟有如此,人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教育目的转性型必须对这一时代的人性特征和人之定位作出应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