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上海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开展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调整等工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上海职业教育通过实施六大战略调整和八大工程,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从20世纪末以来,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快速增长。对此,上海尚缺乏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2010—2020)

课题组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

一、上海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职业教育经历了从以数量规模发展为主的恢复性发展阶段过渡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调整、巩固和提高阶段,在办学条件、服务功能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近年来,上海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开展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调整等工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是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世纪之交,上海中等职业教育通过百个重点专业建设工程,积极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基本适应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基础资源条件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上海职业教育通过实施六大战略调整和八大工程,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全国各省区相比,目前上海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等在可供给资源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四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从20世纪末以来,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上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支撑。

(二)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一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03年以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就业水平也不断提升,近年来,上海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职业院校成为就业与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场所。三是职业教育积极为中西部地区和“三农”服务。

(三)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

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以品牌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社会办学单位、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对口支援地区学校等,与社区、企业(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动,促进了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并率先在现代护理、交通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凝聚起上海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海市职业教育以开放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培育出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加强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改革;探索和逐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实现教育的“直通车”和“立交桥”式构架,为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铺平道路。

二、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面对未来快速变革的工作世界和高速发展的上海经济社会,上海职业教育要以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主线,从转变办学理念、调整数量规模、提高质量效益、改变教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等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变革着的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尚未适应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发展特点。上海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大型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型、技术型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信息化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开辟了技术要求的新天地,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劳动方式,不仅要求大批具有现代意识、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加快职业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上海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我们面临着技能型人才总体需求增大与中职学校生源不足的矛盾,面临着高技能人才匮乏与生源质量不高的矛盾;面临着提高城市人口素质与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矛盾。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上海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对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职业教育高成本办学与经费不足的矛盾;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够问题。一些职业学校处于半关闭状态;职业学校教师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工艺了解不够;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规模萎缩,企业改制过程中职业教育资源流失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紧密衔接的机制;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对此,上海尚缺乏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三、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面向2020年,上海的职业教育要做精、做特、做强,形成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一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毕业生职业适应、岗位变动和继续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能为变革着的工作世界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二是形成与上海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基本相当,技术型本科与硕士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突破,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知识基础、强化职业技能为根本,以市场和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主要途径,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服务产业升级,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城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升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合作水平和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支持。

五、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开放办学理念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谋划自身发展,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现体系、机制、模式三个层面的全面开放:加快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使职业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职业教育机制的开放,实现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快职业教育模式的开放,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大职业教育体系

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大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成教育“直通车”和“立交桥”式构架,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畅通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联系。

(三)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办学评估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特色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实践环节,强调实践导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与企业的职业要求相适应,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经验的一致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引入行业(职业)要素和企业真实环境,改变传统形态;在办学评估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评判标准,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增强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评判。

(四)增强实践教学,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一方面,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企业的要求和标准,使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五)共享优质资源

突破单一的学校资源依赖,积极争取政府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和境内外合作资源,为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创新人才提供资源保障。

(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重点实施“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等、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开放实训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区域产学合作联盟推进”等七项工程。

六、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政策保障

(一)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确立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量部分要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款制度,制定高职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特殊工种、弱势群体及困难学生等的生活津贴资助力度,保障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积极筹措和吸纳社会资金发展职业教育,以互惠互利和协调合作为原则,积极调动和寻求各种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领域。

(二)改革职业教育选拔考试,推行“宽进严出”的弹性学习制度

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选拔考试方式,以职业教育需求与特色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推优生免试入学比例。实施弹性学制,允许用较长的周期和非连续学程完成学业,以保障多元人群的职业教育需求,满足特殊需求。以经济社会技术发展需求为基点,按照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和发展需求,灵活推行学制管理,鼓励发展一年或两年的短学制培训,保障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专业教师职务系列和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服务机制,强化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与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专业教师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设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具有教学改革领导力的校长队伍。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高等职业教育该比例不低于40%。推进人事分配管理制度改革,使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成为上海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一大亮点。

(四)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就业准入标准建设与实施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职业资格标准建设工作。加强对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合理划分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型,制定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适应动态性特点,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职业标准。瞄准国际先进标准,不断提高职业标准的水平,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化程度。强化对本市新增劳动力的职业培训要求或职业资格规定。实施学分互通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累计学分的新模式。

(五)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社会的信任度

加强职业院校质量意识,建立职业教育绩效制度,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确立以学生学习结果为重点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和绩效考核机制,由职业院校提出明确的绩效责任标准,由中介机构通过统计数据或现场考察等方式考评职业院校或专业是否达到这些标准,公开考核结果,增加透明度。

(六)优化政策环境,为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技能型人才职称系列与工资标准,建立和健全优秀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资标准和社会地位。加大媒体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吸引学生报考职业教育并从事相关工作。率先建立职业教育的教研服务体系,按照每3 00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研员的比例,由院校、企业行业和教育行政人员三方代表组建一支有效指导教学改革的教研员队伍,加快职业教育科研队伍与科研系统的高水平建设。

课题承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负责人:马树超

课题组成员:郭扬、陈嵩、朱桃福、张晨、王琴、胡秀锦、陈娟、张鸣

执笔人:马树超、陈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