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海市民中,对终身学习已初步达成共识,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相对旺盛,学习向上的风气正在上海迅速地形成。市民踊跃的学习热情,表明市民初步接受终身教育观念。为适应这种变化,上海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上海目前尚缺乏权威的终身教育学习信息发布渠道,市民获取有效学习信息不便捷;办学机构对于市民的学习需求不了解,难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学习要求。

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组

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终身教育取得的成就

(一)市民开始接受终身教育观念

在上海市民中,对终身学习已初步达成共识,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相对旺盛,学习向上的风气正在上海迅速地形成。1994年以来,全市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者超过400万,参加通用外语各类考试者超出100万。据统计,培训、进修的支出要占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娱乐支出的12%左右。在上海郊区,农民踊跃参加培训,有32万人次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有128万农民接受各种教育培训。参加老年教育的人数达到20多万。市民踊跃的学习热情,表明市民初步接受终身教育观念。

(二)终身教育的办学规模正在适应求学者的需求

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56所,在校生数从2000年的11.49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2.45万人,增加95.39%。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2 100多个。2007年接受非学历教育培训已达到320万人次以上,比2001年154万人次增长了107.8%(年均增长率为20.06%)。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21所,已成为乡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的重要基地,年培训量快速上升,从1989年的87.6万人次提高到2007年的203万人次。同时,上海已基本建立起以社区学院为主体、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小区办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格,年培训人数达80万人次。

(三)终身教育现代信息化平台初步建成

目前,全市已建成终身教育卫星网络平台的1个市级中心站和19个区县的分中心,215个街道(乡镇)也建立了卫星接收终端,已有12大类2 700多小时的终身教育资源库,其中卫生保健类占30%、文明礼仪类占13%、家庭教育类占21%。现在每天有8小时教学直播节目,同时将100多集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传送到街道、社区,供居民自主点播学习。

(四)终身教育的相关机制和制度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的各种机制,不少区县正在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使其具备市民学习账户管理、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等多种使用功能,并能便捷快速地实现市民学习统计。

二、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矛盾

1.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终身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亟待增强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转型时期。随着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的劳动力要从原来的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为适应这种变化,上海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据统计,到2010年,上海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每年要平均增长5%以上;上海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5%提高到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要达到5%以上,45岁以下的中青年高级技术人才要占到80%左右。终身教育的发展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质量、布局贯构等难以适应客观的要求,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丰富,终身教育学习机制灵活性亟需创新

最近10多年来,上海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据统计,上海居民食品消费已从1990年的56.5%逐年下降为目前的30%左右,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则从11.9%逐年上升为20%左右;同时,80%以上的市民希望进一步增加文化教育消费。因此,上海市民学习需求多样化,需要创新学习机制,要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通过学习机制创新使各级各类教育沟通、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城市老龄化压力加大,老年教育亟待完善

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随着上海老年人口的增长,现有的老年教育资源已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再培训、再学习的需求。

(二)主要问题

1.基础不扎实

上海已初步形成了社区教育的三级办学网络,但其中区、县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办学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不规范,无法满足区域市民终身教育的需要。街道社区学校、乡镇成人学校无论在数量与规范化建设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学校的性质、经费、收费等问题上,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2.机制不灵活

上海还未建立非学历教育的成果认定制度,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缺乏沟通,入学一般都仍以学历为条件,推进终身教育的机制不灵活。

3.渠道不畅通

上海目前尚缺乏权威的终身教育学习信息发布渠道,市民获取有效学习信息不便捷;办学机构对于市民的学习需求不了解,难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学习要求。

三、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相结合,促进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坚持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坚持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促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从实际出发,突破发展瓶颈,突出内涵发展,注重公平均衡;以人为本,分阶段、分人群、按需求、按规律、有重点地推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满足市民的教育需求、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二)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四个兼顾”、“四个形成”。

——兼顾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普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形成完善的初、中、高级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

——兼顾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和非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形成覆盖所有市民、所有群体的教育培训网络;

——兼顾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格局;

——兼顾体制内教育资源和体制外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全社会协力推进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态势。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开放的、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的,参与教育、培训、进修的从业人员从目前总数的41%提高到80%,参与学习的60岁以上老年人从占总数的5%提高到55%,实现终身学习的市民占总人口的60%,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市民素质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标志是:

1.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多数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2.基本形成以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为特点的终身教育办学网络;

3.基本建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4.基本实现终身教育服务公平均等,保障每个市民都享有学习的机会,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得到关注。

到2020年,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要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完善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居民办学点为基础的终身教育三级办学网络;户籍人口中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学习培训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二;外来人口中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学习培训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建立上海终身教育资源库;基本建立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定制度;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年以上;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就业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培训教育;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合力,全社会的教育投入有三分之一用于终身教育。

四、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营造终身教育的体制环境

要鼓励社会力量办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扩大职业培训的规模。首先在明确产权归属的前提下,依托市场机制,搞股份制办学模式。可以通过兼并、租赁、承包或与海外力量合作、合资等方式办成人高等学校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提高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对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以市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区县积极性,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教育的指导地位和管理作用,扩展社区职能,真正形成以社区(街道)为主,区县教育局进行业务指导,社区内各方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新体制。

(二)重点突破招生考试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的机制

成人高校要进一步开放门户,放宽入学条件,改变入学选拔方式。在入学选拔上,不能仅限于考试,还可以采取推荐、申请、甄别等方式。对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人员,根据学识水平和经历相结合的原则,只要其基本的语文、数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准,就可以有入读资格。成人高校和社区学院可以采取免试入学办法,增强吸引力。

要实行课程学分制,改进学籍管理手段,实行自由出入制和学分累计制。

成人高校和社区学院,要相互开放门户,实行学分互认。成人高校和社区学院的学分可以为相关普通大学承认,成人高校和社区学院的学生可以凭本校学分进入相关普通大学继续学业。成人高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打破固定学习年限,对无法坚持学习的学员,允许中途离校。一旦有可能回校继续学习,原来获得的学分仍然有效。实行累计学分制,达到规定学分者,可以获得相应水平的学历文凭。

要调整改革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要灵活多样,可以有兼时制、晚间制、周末制和集中制等。教学和考试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除面授外,可以进行网络学习、自我导向性学习、经验学习等。要采用多种评价或综合性评价方法,取代课程的终结性考试。

(三)采取鼓励政策,改善终身教育的投入环境

在市、区县两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鼓励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终身教育投入体系。

要针对企业对职工教育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出台鼓励企业投资教育的优惠政策,如企业用于职工教育的费用应全额纳入经营成本;对企业捐资助学、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所用款项,其年度应纳税额3%以内部分,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准予以扣除;企业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教育建设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教育投资等。另一方面,要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出钱的办法,建立内部强化职工教育的制度建设,在企业中要推行带薪教育制度,职工离岗参加培训期间,其工资应由企业负担。企业要按规定每年编列职工教育预算和计划,职工代表大会要审议企业的职工培训计划和落实情况,监督企业保证职工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要积极开展教育储蓄、教育保险、教育贷款等业务,引导和推动市民的教育消费,并允许成人教育等非义务教育按教育成本收费,使这些学校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政府要设立终身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对终身教育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融资担保。要在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在教育考核督察的基础上,把终身教育专项经费拨款与办学效益、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结合起来,使终身教育资金流向优势的教育培训机构,提高终身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上海终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整合教育学习资源

整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特别要加大统筹各类成人教育资源的力度,充分发挥上海教育资源的优势,让市民更方便地获得学习条件。鼓励和支持公办全日制学校、企事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开设适应市民需求的课程,更多地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

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学习资源。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益性社会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或提供学习场所。

(二)加大宣传力度

要大力宣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和表彰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介绍推广个人和组织积极学习的经验,倡导“学习改变命运”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形成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

(三)加强理论研究

鼓励高校、社会科研单位、各种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中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课题承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负责人:季国强

课题组成员:楼一峰、顾晓波、胡丽亚、李珺

执笔人:楼一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