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略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效力和文化效力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管理效力与文化效力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量也就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的文化精神是,学生为本,质量至上,教学中心。民办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和管理者代表确认的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向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决定了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定位和战略决策,直接催生教学质量方针。

五、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略

由于质量文化融合了文化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对质量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从人文社科和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寻找理论依据,综合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实施建设方略,即基于文化的质量管理和基于质量的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三足共同撑起学校教育这片天空,缺一不可。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和管理是质量的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效力和文化效力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管理效力与文化效力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量也就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人是质量提高的根本,从管理层面看,民办高等学校董事会和校委会等高层领导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决策、中层管理者的战术运用、基层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对学校文化和管理的认同参与等,决定了管理效力和文化效力,从而决定了学校的育人质量。

(一)基于文化的质量管理——管理力模型

学校的育人使命决定了民办学校工作应该而且必须是有质量的,有了教育质量才有民办高等学校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有效教学管理”,“有效教学管理”应该是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是基于质量文化的质量管理。对于一所民校来说,文化是学校品位、特色的体现,质量文化是民办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校人才培养的保证。教育质量的竞争体现在质量文化的竞争上,文化质量管理理应成为民办学校最主要的管理手段。建设高质量的育人文化,是推行“质量工程”的首要任务。欧洲质量组织在1989年举行的第33届年会上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正从强调全员参与管理和最高管理者亲自领导,逐步扩展到强调发展质量文化。

1.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支撑。

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托是质量文化建设,离开质量文化建设的质量管理效度是零。建立在文化自觉和共同文化愿景基础上的质量管理将是一种质量价值目标,基于和谐文化的质量管理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精神。

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的文化精神是,学生为本,质量至上,教学中心。学生是民校之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的全部。教育为了学生,教育依靠学生。坚持“质量至上”是民校生存发展的根基,质量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没有教学中心地位就谈不上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在民校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应只是一种口号。其标志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经常思考、研究教学工作;教学条件建设是学校主要投资任务,教学经费要优先得到保证;满足教学需要是各项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增人计划首先要保证师资队伍的补充;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首先得到改善,教师的收入水平高于其他人员;教师模范地按教师应该具有的标准要求和提高自己,并且服务学科建设和教学团队的需要。

3.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特征。

基于文化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

全员性特征:作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诺,民校应明确质量方针,细化质量目标,人人执行质量职责,人人全程参与质量过程,重点打造一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教学的技术队伍,使其成为质量文化的传播者和标准的维护者,使质量观念、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均是质量工作者,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皆为质量监督员,学校内部的教学、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都是质量设计、质量服务、质量监控工作,质量提高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结果。

全程性特征:以质量文化建设为重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过程,建立持续改进的教学创新体系;关注教学内部流程,确立质量标准化体系,完善教学控制体系。使民校教学质量有标准,教学要求有规范,教学事务有流程,教学过程有控制和监督,教学结果有评价,教学信息有反馈,形成闭环,每一循环都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全方位特征:质量孕育在坚持不懈的全面的常规工作之中,不是靠质量月、质量周、质量年的突击运动。常规工作靠制度建设和机制推动,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方式构建诸如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体系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以此推动质量文化行为层面的建设。

img29

图6 质量文化与质量管理模型示意图

4.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运行模式是质量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计划(Plan,研究情景与过程);执行(Do,按照计划,付诸实施);检查(Check,评价实施结果);处理(Action,总结经验,继续下一个循环)。通过不断循环巩固成果,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每个教职员工的小循环构成中循环,每项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的小循环构成阶段的中循环,各个中循环共同构成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大循环。[3]

img30

图7 管理力模型图1

img31

图8 管理力模型图2

(二)基于质量的文化建设——文化力模型

质量文化建设依托是质量管理,依托质量管理形成的文化力是学校内在的精神推动力。构筑学校以质量文化建设为主的文化力包含四个模块:质量文化的影响因素、质量文化的定位与策略、质量文化的组织管理与激励促进、质量文化的测评与持续改进。

1.教学质量文化影响因素。

主要是指影响民办高等学校教学的环境、条件等,包括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学术环境、员工构成与状态、生源状况、教学条件资源、文化积淀、管理水平等。教学环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定位。美国心理学家勒温(P.Lewin)曾提出一个关于人类行为和环境关系的公式:B=f(P,E)。B表示人的行为,P表示个体的个性、素质等,E表示个体所处的环境,即人的行为是个人素质与环境的函数。环境因素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导致人的行为和管理者决策乘数般的变化。实际上教学质量就是师生行为、素质(群体努力)与教学质量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img32

图9 文化力模型图

2.教学质量文化领导力。

民办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和管理者代表确认的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向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决定了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定位和战略决策,直接催生教学质量方针。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H·沙因曾说:“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学校高层管理重视、推动、参与教学质量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质量文化执行力

文化重在落地,赢在执行。“文化力最终要变成执行力,否则不起作用。文化怎样才能变成具体执行的东西?”[4]那就要建立教学质量文化的推进网络和机制,以教务部门为中心建立日常管理部门,明确质量文化管理方法、手段,以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为目标,全员参与,自我管理,人人参与质量建设,形成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流程,加强内部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质量文化可持续发展。

4.教学质量文化创新力。

质量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的过程,追求是无止境的,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学校才能永远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是文化生命所在,文化在于创新创造,成功的质量管理就是文化的创新。

教学质量文化的领导力、执行力、创新力构成一个不断往复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力,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注释】

[1]刘方涛.文化经营:职业院校经营的核心支撑力[J].职业时空,2008(12).

[2]史峰.论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0(7).

[3]唐仁春.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中国质量协会主编.质量文化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