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注管理者、教师、学生所共同认同、自觉遵守、更新的教学质量文化,是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成功民办学校的基本规律。学校领导有确立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构建学校共同质量愿景与教学哲学观的重大责任。领导者的教学质量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教学质量战略意识、忧患意识、精品意识。不可否认,学习的基础不太好,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三、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

从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看,民办高校要着力构建独特的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关注管理者、教师、学生所共同认同、自觉遵守、更新的教学质量文化,是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成功民办学校的基本规律。

img28

图5 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主体模型图

(一)领导文化——管理文化

教学体制受办学体制制约,办学体制受管理体制制约,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关键在于举办者、管理者等领导层。学校领导有确立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构建学校共同质量愿景与教学哲学观的重大责任。领导者的教学质量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教学质量战略意识、忧患意识、精品意识。对多数民办高等学校而言,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教学战略意识、质量忧患意识很薄弱。许多学校的决策者把目光瞄向了招生就业及索要外部政策上,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管理和教化服务上,无暇顾及教学,忽视学校的教学质量文化积淀,强调民办学校的“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教学的投入不足,没有用战略思维方法来谋划和组织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建设学校教学质量文化,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校长需要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如何转变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观念,将教育视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树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第二,如何正确地看待学生及相关利益者,包括干部和教职员工如何服务和管理学生和家长,干部如何服务和管理教师、职工,教师和职工如何在受到服务和管理的同时履行对学生教学服务的职责?第三,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教育教学责任?

(二)教师文化——教学文化

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师由三部分组成,主力是从校门走进校门的年轻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无学校教学工作经验,多看中学校所在的城市而非准备在学校长干,蓄势待机跳槽;另一部分是从公办学校退居二线的领导和公办学校退休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就近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以课时挣钱。真正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和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少之又少,实践教学的质量无从保障。

民办高等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多数教师以学校为跳板,教学相长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伺机跳槽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教师对行政管理权力的欲望远比从事教学工作强烈。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业余生活匮乏,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学生管理压力大,工作的热情随着入校时间逐步减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

工作是个心情,许多工作可干可不干,可多干可少干,可主动创造性干也可被动应付着干,全凭教师心情。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民办学校的教师有不利于教学的强烈危机感,不少具有临时打工的应付思想,工作的心情多不愉快。如此这般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不可能形成人人负责、人人参与教学质量改革的局面,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

民办高等学校应该坚持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发展战略,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体,培养教师对职业的自豪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专业成就感。赋予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力,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质量文化,这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学生文化——学习文化

学习是一种文化的氛围。不可否认,学习的基础不太好,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不强。但这并不真正代表学生的学习质量文化,并不妨碍民办学校良好学习文化氛围的形成。文化具有腌酱、熏陶的功能,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在学生学习文化建设领域,青岛黄海学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三大特色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森林效应。在空旷的田野里长不出参天的大树,没有竞争,树枝多亲吻大地,只有在茂密的森林中才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个个都成为栋梁之材。所以学校强化学习纪律,营造学习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点燃的火把,教学就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二是木桶理论。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实施后进生转化计划,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建学习型团队,学生学习一个也不能掉队,强调学习不是竞技体育而是全民运动。三是心手相应。苏轼说过:“心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当,不学之过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对高等学校的学生而言,教学实战化,学习实践化,尤其重要。学校借助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优势,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