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走进化学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走进化学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图片、实验等手段,着意加大学生探究生活化学的力度。“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走进化学

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刘翠翠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刚会走的小孩特别喜欢自己走,当他已经完全学会了走路,再让他无目的地走,却很难再提起他的兴趣。人天生就有一种探索未知的本能,浓厚的兴趣是发生在过程中的。化学作为科学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化学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寻,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图片、实验等手段,着意加大学生探究生活化学的力度。如讲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让学生讨论铁匠铺中打铁时“淬火”的原理;讲了明矾的性质,就让学生探讨炸油条时加入明矾和小苏打的作用,并解释上面许多小洞的成因;讲了原电池,就让学生讨论盛咸菜的铝合金饭盒内为何会长“雀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教学的导入就像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时,可以从如何选购“优质银耳”的生活小常识引入,从看似“白洁如玉”的银耳却是SO2的漂白产物导出新课题;直接划燃一根火柴,引导学生闻气味,发现SO2的产生;也可以播放一段“酸雨的形成和对人类危害”的资料片,从环境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还可以从Cl2气体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的社会新闻切入。教师也可以从熟知的谚语引入,如学习“氮的化合时”时,引用谚语“雷雨发庄稼”等。所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的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我们洗衣服用的洗衣粉有些是加酶漂白的,你知道这里的酶是什么吗?起漂白作用的物质又是什么呢?我们居住的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罪魁祸首”是谁呢?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用来调味或腌制食物的食盐,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呢?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是什么呢? Na+又有什么作用呢?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着重从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素材,精心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下课时恋恋不舍地走出教室,甚至下课后还饶有兴致地探讨有关问题。例如,馒头“发胖”,并有许多空隙,你知道为什么吗?洗碗时,用纯碱水去油污,其原理是什么?用热碱水好还是冷的好,为什么?吃完饭后,胃不适吐酸水,服用小苏打,为什么?有胃溃疡的人服用小苏打好吗?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地提供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训练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到化学原来如此真实!例如,对“金属腐蚀条件”这个知识点,以往的训练设计绝大多数是直接入题,如,铁腐蚀的必需条件是________(多选):A.水B.空气C.纯铁D.生铁E.导线F.酸溶液。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少生活经验的体现,学生也不知道记住有什么用,加之试题的“面孔”显得冷漠,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给试题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小李晚上在家经常帮妈妈洗铁锅,但有时在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其可能的原因是(单选):A.未洗干净,剩菜与铁反应B.残留洗洁净与铁反应C.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D.铁锅与空气接触肯定会生锈。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解释洗锅遇到的问题,学生倍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亲历学习、思维的过程,感受真实、有用的化学,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化学知识训练题是鲜活的,让学生感受的不再是枯燥的化学概念、零碎的化学性质、深奥的化学原理,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实际问题,学生乐于主动去训练,并在愉快的心境中体验成功,学会学习。

总之,在我们身边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化学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有创造性地运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大量地引入了生活实践素材和活动,通过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