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当运用模糊教学艺术

适当运用模糊教学艺术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亦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教学艺术,就是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糊教学艺术,就能弥补教学过程中科学主义的不足。

第三节 适当运用模糊教学艺术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亦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教学艺术,就是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种理论,使得人们热衷于用精确的方法来思考和推理,相信我们周围本质上是精确的而不是模糊的,不满足于近似的模糊的方法,极力追求精确的明晰的方法,以获得事物的科学的逻辑美。如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争相设计各种教学程序的系列化,讲究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和考试命题的标准化。这些精确化的科学手段虽然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诚如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性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38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糊教学艺术,就能弥补教学过程中科学主义的不足。脑科学的大脑互补优势说和神经回路说研究表明,模糊机制具有中介的功能,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在教学艺术感知中,也像一般审美体验那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渗透、统一中得到提高,能激发学生智力情绪和求知欲望,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艺术的模糊美进行有效的体验和把握,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其深层的思想观念。换言之,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理解溶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不仅不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反而能促进教学尽快地实现教学科学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科学化。

教学艺术实践也表明,模糊教学艺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育时机下,往往能收到比用清晰的表达、明确的语言、严谨的推理等科学教学手段更优化的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创造力。《晋祠》是一篇文质优美的中学语文课文,有位特级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一反常规的教学方法,采取模糊教学艺术,将《晋祠》作为审美客体,引导学生进入到对大自然旖旎风光和古代灿烂文化的审美过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使学生陶醉于审美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试想,这位老师如果对《晋祠》作纯理性思辨的教授,按课文层次分析有关成分,或者为了所谓的严谨、精确,讲授中冷不防提问道:“这一句是单句还是复句?”那么教学审美过程将会因此而中断,一节完整的充满审美情趣的课堂教学将因此而被肢解得鸡零狗碎,生动的艺术感知审美想象还有什么可剩下呢?有些世界文学杰作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反感,是因为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模糊教学艺术,片面地过分地追求所谓科学、严谨、精确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