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学力行”的教育方法

“强学力行”的教育方法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他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其二,荀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很大,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很重视教师的尊严。其四,荀子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其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他的门下。

荀况:“强学力行”的教育方法

请跟我来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况,也被称作孙卿,我国古代战国后期赵国人,世称荀子。他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

荀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他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他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

他的教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思行结合。荀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之明,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

第二,锲而不舍。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计划与步骤,循序渐进。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教学应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逻辑顺序而逐步深入。学习是积累过程,需要有恒心,如同雕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认为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治学要虚心求实,埋头钻研。他强调要冷静、客观地、不带任何先见或偏见、实事求是地认识、分析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他认为不断积学就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学会利用前人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

第三,隆师亲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授与学友的切磋有益于进学。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的捷径是当面接受老师的教诲,学生应主动接近教师。他认为治学要有良友相辅,学友之间相互切磋,“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隆师亲友的目的是得到批评指教,它应与笃实好学相结合,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是自欺欺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笃实向学的态度。

在荀子的眼里,教师是怎样的?

img5

荀 子

首先,荀子认为教师的工作崇高而伟大,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才能承担。因此,他重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在国家生活中举足轻重,他告诫统治者应记住“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其二,荀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很大,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很重视教师的尊严。教师是礼仪的化身,必须绝对服从,统治者决不能容许有人背叛、怀疑、非议,否则就要以刑法问罪。

其三,荀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主导作用,表现为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与采用的决定作用。

其四,荀子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学问之外,还应具备尊严的威信;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仰;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能够根据内在逻辑,循序渐进,诵说时有条有理,不凌不乱;善于阐发微言大义的能力。另外,还应具有善喻的讲解能力,善于辩论,批评不仁之言。

荀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有哪些?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大开眼界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其思想极其丰富,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他的门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