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着这样的困惑,恰逢桑教授把我校作为《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我校语文科组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在习作教学中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通过对具体课例的剖析、反思,寻找和解决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继而培养学生学习反思的意识。

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习作教学中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收获

清溪中心小学 周玉环

习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多数的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水平不高,语文老师每每谈到习作教学颇感无奈。小学习作教学到底要怎样教?面对着这样的困惑,恰逢桑教授把我校作为《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我校语文科组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在习作教学中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通过对具体课例的剖析、反思,寻找和解决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继而培养学生学习反思的意识。

我校中年级组刘静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写一处自然景观》习作教学,经历了耐人寻味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让我们领略了反思性教学的魅力,提高了我们对中段习作教学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实践过程,谈谈这个课例带给我们的收获。

一、初次习作指导,观察分析,生成问题。

《写一处自然景观》习作教学,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景物,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上课伊始,刘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从课文中领悟到的写景方法,然后以熟悉的清溪森林公园为实例,指导习作,具体环节为。

(1)展示收集、拍摄的关于森林公园的优美图片,唤醒学生熟悉的记忆,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2)重点指导观察清溪湖、黄茅田瀑布、山间禾雀花等美丽的图片,分类回顾、交流描写山、水、花等优美景色的好词好句以及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运用,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景色。

(3)从说到写,按照游览的顺序完成习作,现场点拨、评改,再次指导。

课后,课题组成员认真调阅了学生习作,组织反思评议,一致认为:学生的习作从内容到形式,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语言,究其原因,在于刘老师指导得过于细致,限定了习作内容,束缚了学生思维,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选择要写的景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二、二次磨课比照,调整策略,检验论证

出现教学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新起点,需要我们教师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想、新策略,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在研讨交流之后,刘老师吸纳课题组成员的建议,调整教学设计,换一个班级第二次执教:在回顾从课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去过哪些景点,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丰富的生活被引入课堂,同学们纷纷举手畅谈旅游的景点看到的景物。但是,学生谈印象深刻的景物时,大都三言两语,粗枝大叶,语言干瘪枯燥,有人只提到景点名称,不能描述观察到的景色,有人眉飞色舞地交流玩的游戏,吃的特色食品……

课后收上学生的习作,与第一次的习作进行对比,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尽管第一次习作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遗憾,但是,学生基本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清溪森林公园景物的主要特点。第二次习作的题材虽然丰富,但内容不具体,景物特点不清楚,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只谈玩了什么游戏,根本没有景物描写,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

在第二次习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案例,一个名叫李俊贤的小朋友写的《暴风雨中的公园》,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叹,这篇习作层次清晰,观察细致,语言优美,比喻恰当,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详细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际公园里景物的特点。有的老师甚至产生怀疑,这样的一篇习作是一个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吗?高年级的孩子也未必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习作。

后来这个孩子的语文老师告诉大家,李俊贤小朋友的习作一直比较突出。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也有点怀疑,后来与家长沟通后才了解,这个孩子的所有习作都是真实的,因为其家长文化素质较高,从小就注重培养俊贤细致观察的习惯:下大雨了,会叫他去观察雨滴是怎样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适当地加上联想和想象;小草发芽了,又叫孩子观察小草生长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平时叫孩子多读课外书,适当摘抄一些好词好句。

第一次习作指导课后大家不约而同形成一致意见,要践行“自由、个性、创意”等现代习作教学理念,在调整后的第二次课例认真执行,却没有实现想要的效果,甚至还有点南辕北辙。我们津津乐道的理论,难道经不住实践的检验论证?

三、深入研究分析,反思提升,达成共识

同一内容的习作指导课,不同的教学策略形成的问题和矛盾,活生生地摆在课题组成员的面前:以固定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详细指导,造成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鼓励个性表达,指导出的习作多是茫然无序、无所适从;多数学生因观察能力的欠缺而不知道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个别优生因为长期有效的训练而得心应手、精彩纷呈。

两个班学生截然不同的习作,摆在每个老师的面前,习作教学中习以为常的基本理论和课例中呈现出实践的尴尬,让每个老师不由地慨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年段的习作指导课,到底该怎样上?如何才能透过表象,看清“庐山真面”?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让我们直面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让我们在看似简答的是非之间产生困惑,走向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辩,课题组的成员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反思中提升对中段习作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逐步达成如下共识:

1.中年级习作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训练过程。初始阶段,学生缺乏习作的经验,在习作的道路上刚刚起步,正如扶床学步,需要老师的扶持和指引,从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一直到详略处理材料取舍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老师一一指点,甚至不妨降低难度,用“填空组句”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组句成段、组段成篇的技巧。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入“习作之格”,进“习作之门”。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雷同,是老师耐心细致的“搀扶”结果,也是学生“入格”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正如练习书法,开始的时候要一丝不苟地临帖,遵循一定的章法,寻求“入格”。

2.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具备基本的习作技能之后,循序渐进地引入“自由、个性、创意”等现代习作教学理念,逐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练习自由习作,个性表达,抒写自己的真性情,实现“出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然要把握好训练的梯度,要有前一课的指导为后一课作铺垫的意识,更要有后一课的训练须把前一课的写法迁移过来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实现作文教学的扎实高效。

3.要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大量的阅读。李俊贤小朋友的典型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契机。桑教授也指出:要让学生去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学会借鉴,欣赏。我们可以在后续的习作讲评中,范读李俊贤小朋友的作文,讲讲李俊贤妈妈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故事,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向李俊贤学习,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细心观察和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这种反思意识的培养也利于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形成,这样生动鲜活的事例比老师无数次的说教更为有效。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一次原本平常的习作教学研讨,因为践行着反思性教学理论,而点燃课题组成员的思维火花,引发对中段习作教学的深入思考,形成了扎根实践属于本体的教学理念。一年多来,正是因为践行反思性教学理论,开展课题研究,语文老师在专业发展的征途中,进步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