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反思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政策制定是政府部门着重要研究,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不断予以完善的。其主体是新农村教师,任何促进、支持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内容,其实施的着力点、关键之处是如何发挥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推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研制相关的政策、意见及要求,要确实担负起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奉贤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反思

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政策制定是政府部门着重要研究,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不断予以完善的。其主体是新农村教师,任何促进、支持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内容,其实施的着力点、关键之处是如何发挥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1.落实政府行为

在推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研制相关的政策、意见及要求,要确实担负起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因为推进新农村学校建设、促进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就可以落实到位的工作,而是需要区财政、人事、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努力,这就需要政府来加以协调,来加以统筹,政府必须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其公共职能来加以履行。

目前,全世界有170个国家与地区,通过政府立法来实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国务院领导、省市级政府加以统筹、区(县)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政府的责任相对比较清晰。政府促进区域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强制性要求,同时,推进区域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考核地方政府负责人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但最终需要依靠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与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不是“被均衡”出来的,同样,学生、家长也不是“被公平”出来的,因此,努力构建区域,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每一个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是均衡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与表征。科学谋划,找准撬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公平的“支点”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公平,社会呼唤建立教育公平的规则。对于整个社会建设、社会发展而言,只有建立教育公平的规则,才会有教育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的过程和教育公平的结果,而且教育公平的规则更重要,更有意义。

2.制度配套联动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需要支持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配套联动,要加大对新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大力改善边远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这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需要制度配套联动。这是区域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要建立与完善区域教育前瞻性科学研究机制。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科研是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建立与完善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的工作机制,同时需要建立与完善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机制。长期以来,城乡教育二元化发展,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畸形发展,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因此,建立与逐步完善比较科学的区域教育资源分配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如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校设点布局的区域整体调整与优化机制。经验表明,区域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最主要的是合理规划区域学校试点布局。如建立比较科学的教育投入机制。要加大区域统筹的力度,理顺区域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3.促进有效流动

政府需配套更完善的人事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优质教师服务农村边远学校,到农村边远学校执教。

奉贤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实践经验表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人,是教师,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要优化与有效推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让优质教师主动参与区域城乡之间的流动,教师动起来,学校才能活起来。加大政府部门政策措施的配套,增强优质教师支援边远学校支教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让区域优质教师有规模、成建制的流动成为可能。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政府需配套更完善的人事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优质教师服务农村边远学校,到农村边远学校执教。过去常常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教师干部流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师干部流动成为“流水的兵”终将实现,让教师在流动中提高,在提高中更好地流动,从而在区域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师的动态流动机制。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划调整、“三个集中”的背景下,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不断地拉大,不均衡发展状态日益明显,区域优质教师资源均衡、有序、合理地流动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如果教师处于流动状态,那么家长对所谓的名校、优质学校的期望就会下降,这样一来也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有助于促进区域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推进区域优质教师资源主动地参与到城乡之间的流动,首先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教师均衡流动为先的教育理念,需要摒弃传统的城市优先、城乡有别的观念,确立城乡一体、区域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全新理念;从大局出发,从整体着想,制定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纲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安排,确实有效地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创新优质教师流动制度与完善保障措施。要实现区域优质教师均衡有效地流动,必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疏通“流动管道”,让区域所有教师变“单位人”为“系统人”,从而整体优化组合,按需设岗,科学管理,包括目前教师即效工资的实施,客观上,都为教师的定期流动创造了条件,以保证城市、中心城区优质教师向边远地区、边远学校定期流动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完善中心城区、南桥贤城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尤其是到边远学校支教服务的制度,时间一般在1~2年,并将优质教师支教作为其晋升职称、晋升职务、评优评奖(双“扎根”)、绩效考核以及评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其三是建立新农村教师定期学习进修计划和农村教师流失补偿制度。要研究和制订农村教师到中心城区学校学习进修和交流计划,特别优秀的选送到国家、国外学习,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以及区域优质教师资源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相关培训,实施东进序曲,设立东部边远学校流动补偿制度与办法。用制度、政策来保障农村教师学习交流制度的贯彻落实,不断地完善农村学校优质教师的造血功能,让农村学校教师进得来,安下心,留得住,自觉自愿地服务农村教育。

在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是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而又分布均衡的教师队伍,是标志着一个区域教育发展是否走向成熟的关键,现代社会、现代学校发展、现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用人力资源观来武装自己,每一个教师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都有专业发展的潜能,都有教育思想走向成熟之可能,都是可以造就与依靠的教育资源,要为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形成区域教育整个队伍的幸福感和发展动力,是一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持续的关键之所在。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期,教育管理者往往过于重视10%~20%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人才的培养,导致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这些人才的均衡配置。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削峰填谷”,避免陷入“一边制造分化差异,一边去推进均衡发展”的窘地。而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后期,其内涵不仅仅是靠流动少数的人才,而只有当区域均衡配置优质教师和优质校长的资源日益丰富时,区域教育才能达到高位发展,才能达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状态才会出现。区域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状态,是一个区域的所有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同时要处理好支持政策内容的共性与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的关系,在量的分析基础上,特别注重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质的分析,在着力体现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操作的层次性的基础上,应着力体现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着重处理好评价结果的运用与适度调控处理的关系、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的关系、继承传统评价与推进现代评价的关系、评价标准的共性与教师发展的个性的关系、评价系统的科学完整性与评价操作的层次性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