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性教学,建构语文教师的本体教学理论

反思性教学,建构语文教师的本体教学理论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旨在谈反思性教学对语文教师本体教学理论建构的意义,兼论其对语文教师发展的影响。这种本体教学理论的形成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性教学,建构语文教师的本体教学理论——兼议语文教师的发展

桑志军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在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时,似乎已经充分认识了解理论,而在教学实践时,却还是沿着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其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没有注重自身“本体教学理论”的形成。本书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经过语文教师内化了的教学理论体系称之为本体教学理论。这种内在的本体教学理论与一般性教学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经过语文教师实践,内化所形成的语文教师“自己”的理论系统。

反思性教学为语文教师本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本书旨在谈反思性教学对语文教师本体教学理论建构的意义,兼论其对语文教师发展的影响。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理论,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盛行。其出现是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起步较晚,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而在我国的语文教育领域中,至今还缺乏对反思性教学充分有效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的含义,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界定。维拉(L.M.Vilar,1994)将其界定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⑴;伯莱克(J. Berlak,1992)认为:“仅仅从技术上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的教学有效性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还要求教师审慎地考虑他们实践的伦理意义,并乐意根据顿悟矫正不良行为”⑵;还有人将反思性教学进行层次和要素分析,以便更深入地进行说明问题。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⑶。

虽然不同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但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却是显然的: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道德感,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建构自身的本体教学理论,促进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师发展面临的困惑

当前,我国不管是师范教育还是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发展的主体思路还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是基于一个假设前提条件的,即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之前所学习的教学理论中找到答案并获得指导性意见,这种假设使得语文教师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面对与之前所学教学理论不同的情境,显得无所适从。

这种语文教师的发展模式,是“技术理性”影响下的产物。技术理性强调普适性理论的形成对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意义,而忽视了解决教育教学现实性问题的机智与策略的学习。反思性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的教育家舍恩认为,“技术理性”的重大缺陷就在于它仅承认理论对行动的指导,而忽视了理论也来自于行动,或者说,理论来自于对行动的反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理论,并非是普适性理论的具体应用。

受“先理论,后实践”这种语文教师发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没有和教学的实践很好地融合起来,表面上对现代教育理念非常熟悉了解,对语文教育的规律了如指掌,而具体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则显得力不从心,缺乏解决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出现了在语文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二元对立的状况。

反思性教学的出现使得教师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困惑出现了解决的曙光

三、通过反思性教学促进语文教师的发展

(一)做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者”是反思性教学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是与“技术性实践”相关联的。技术性实践认定语文教师专业实践就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文教学法的相关原理掌握和运用的过程,教师将语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传授给学生。他们对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顶礼膜拜,认为不需要对教学实践的依据和凭借进行反思,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实践的预设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在教学的情境之外解决的,解决的方式也是可以在教师主体之外的外在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培训、行政命令等。这种预设和以外在解决问题的方式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的形成。

“反思性实践”的提出,是从解决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出发的。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对自己已经发生过和正在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和思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批评性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借鉴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做反思性实践者。作为语文教师,其核心任务就是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之前理论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面对这些问题与困惑,“技术性实践”却无法解决,而反思性实践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考。当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问题与困惑时,反思性实践者就会有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与冲动,这种需要与冲动引发反思实践,语文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与这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对话,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反思,教师可以将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梳理改造,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这种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之前所接受学习的教学理论不同,它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的建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思性实践所形成的教学智慧,所形成的是语文教师的“本体”教学理论。这种本体教学理论的形成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反思的内容与方式

反思性教学到底反思什么?可以说反思的内容包括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的理论与实践。反思性教学不但要回顾整个教学概况,更要深入探究教师在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的策略和技能操作。

麦伦(V.Mnen)将反思性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的反思:第一层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这个层次主要反思教学主体目的的适应性和教学策略使用的合理性等。第二层主要反思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点的策略以及课程结果。也就是说,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开始将教育的理论标准运用于教育的实践,以便做出关于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的独立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有关规范性的标准。

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不仅包括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也包括教学主体自身适应性的反思;不仅反思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手段本身,还要对决策过程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涵盖了教学的理论与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

如何反思是形成反思型教师的核心。反思性教学,其实质是教师与教学问题情境的对话。当语文教师将自己以往的所学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时,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教学情境的产生、教学问题的形成并不都与预设相同,而是形成新的情境与问题。这些新情境与问题的形成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反思型语文教师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会不断地与情境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尝试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对话”与“尝试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对话”是语文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首先,反思型语文教师要善于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找出经验与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要与教学理论对话。对于之前所学的教学理论要用批判性眼光进行借鉴,而不是全盘照端,要善于发现教学理论的适用性。反思性教学的“反思”就体现在对教学理论普适性功能的质疑,所以,在对理论的借鉴与反思中,要能洞察其中的局限与意义。第三,要善于与同行对话。对语文教师而言,与经验丰富的同行对话,是对自身很好的反思。可以从同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得到诸多启发。通过别人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当然,反思也包括和学生“对话”。学生学习效果是落实教育教学的最终检验标准,也是反思性教学最终的实现目标。与学生的对话,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对话,达到反思的目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反思性教学研究专家埃拜(J.W.Eby)认为,教师反思必须要具备六种技能:经验技能、分析技能、评价技能、策略技能、实践技能、交往技能。这六项技能涵盖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技能。

四、反思性教学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反思性教学中语文教师本体教学理论的形成并不排斥教学理论的学习

前面我们提到,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对象之一,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就不需要理论学习。教学理论的学习仍然是语文教师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使自己更好的反思,在反思中将经验与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师自身的本体教学理论。没有结合理论的反思,只凭教师自身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实践,这是典型的经验型教师,这种直觉的、非理性的、例行的行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性教学活动。

(二)反思性教学不但要反思教师的教,还要对学生学进行相应的反思

语文教师本体教学理论系统的形成,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甚至是更应该反思的对象,因为这是反思性教学的最终归宿,反思型教师的教其实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有人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把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

(三)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对教学表层现象的反思,还要深入到根本。从教学的表象出发,进行深入的反思,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教师要对自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理性处理,使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使之最终转化为本体教学理论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1页

2.同(1),第2页

3.同(1),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