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中感悟

反思中感悟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总是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展开想象的翅膀后,我再引导学生细致体味、领悟荷花的美丽姿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荷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深刻地领悟到: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想象的参与,要让想象成为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桥梁。像《荷花》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

反思中感悟——让想象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 伍世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教和学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领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和丰富文本的内涵,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与文本不断对话的过程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课文描述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这篇课文的可想象点很多,教学时应该因文而异,适时捕捉触发点。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训练途径,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不同的层面,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一、抓住重点词句

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白荷花的姿态时,有这么一句话:“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抓住“饱胀”这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先理解,再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师:“饱胀”是什么意思?

生:指饱满而鼓胀。

师:想一想,平时你们看到什么东西也是饱胀的?

生:打满气的气球。

生:就好像快生孩子的阿姨的大肚子。

生:看起来像我们吃饱了饭,肚子胀得很大的样子。

……

当学生们热情高涨时,我趁热打铁提出了如下问题: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这朵花骨朵儿。你们觉得老师画得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画得还不够饱满,应该画得更胀一点,才是饱胀。

(师随即把花骨朵画得饱胀)

我们总是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简单来说,也就是语言感受力,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学生对“饱胀”的理解,是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形象的感悟代替抽象的理解,从而得出的自身体会,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就达到了“内化”的效果。因为花骨朵儿饱满得马上就要裂开的情景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他们很容易就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情景,所以带给学生的感受非常深刻。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展开想象的翅膀后,我再引导学生细致体味、领悟荷花的美丽姿态。因此,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语感,要把想象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设想象情境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到不同的荷花,各有各的姿势。但是前面的第二自然段只提到荷花的三种姿态。我发现,这又是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的训练点。

师:满满的一池荷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出示荷花池的图片)

众生:不是。

师:你们还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吗?

一生:有的荷花把腰挺得直直的。

另一生:有的荷花笑弯了腰。

由于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我不露声色地把他们带入情境。让他们通过看图,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或一片荷叶,让他们互相观察,互相欣赏,然后用语言描述身边荷花的千姿百态。

慢慢地,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有的荷花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有的荷花正欢快地唱着歌谣。

——有的荷花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有的荷花在微风摇来摇去,好像是跟人们打招呼呢。

……

语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动,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教材上并没有具体描绘荷花的种种姿态,但又要求学生感受荷花的各种美妙姿态。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让他们从文本、从图中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这样做,既是对教材的一种扩充,也是对语言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运用。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进行感悟,在感悟中进行想象,两者相互渗透。最终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进行补白想象

课文第四自然段,由于作者看荷花入了迷,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荷花,想象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这一段结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我提出: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想到什么?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着悠扬的古筝名曲《出水莲》,一边进行想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景象,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

——小青蛙跳过来,在为我“呱呱呱”地歌唱。

——蜜蜂和蝴蝶闻到了我的清香,也飞过来了。

——我对着太阳公公眯眯笑。

——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向大家展示我最美的一面。

——我希望人们用照相机给我拍照,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美。

——小朋友走过来,称赞我很漂亮,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说要备学生。虽然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比较熟悉,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老师怎么能跟几十个学生比呢?因此,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想象力与学生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真的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材为我们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有能力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心情愉悦、感情激发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他们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因此由蜻蜓和小鱼,想到了小鸟、青蛙、蜜蜂、蝴蝶等等。他们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变成有生命力的了。学生在感受着文字、想象着画面的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共同抒发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以上几个教学事例,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苏东坡的名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文本的语言总是有限的,却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思维。细细想来,真的是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抓住重点词句、创设想象情境、补白想象等不同的训练途径,使学生得到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既激起了想象的兴趣,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的天地。

通过对《荷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深刻地领悟到: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想象的参与,要让想象成为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桥梁。像《荷花》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关键是要看我们教师能否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地开拓学生的思路,找准训练的切入口。既然课文如画,就让我们来构建如诗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如诗如画的审美享受吧!

参考文献

1.王新丽.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J].教育探索,2004(33)

2.刘慧.放飞想象的心灵[J].江苏教育,2004(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