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双飞”的语文课堂

构建“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双飞”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点评的是胡丽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叙事说理文。作为听课者,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特点可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构建“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双飞”的语文课堂。先说语言训练,胡老师能依据目标,精心设计训练点。纵观胡老师的《自然之道》的教学,这是第二课时,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课堂的,所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构建“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双飞”的语文课堂——点评胡丽娟老师执教《自然之道》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点评的是胡丽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叙事说理文。从教学现场看,胡老师激情饱满,快言快语,干脆利落,掷地有声,真是课如其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闪烁着智慧的光彩。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精彩纷呈,即时效果令我感动。作为听课者,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特点可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构建“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双飞”的语文课堂。

先说语言训练,胡老师能依据目标,精心设计训练点。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一提法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纵观胡老师的《自然之道》的教学,这是第二课时,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课堂的,所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胡老师上课伊始,让学生讲《人与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小故事大道理,引入课题,十分自然,将语言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在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动物,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概括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学生学会了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紧接着“直奔重点,深入文本,重点进行词语理解、表达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的训练。在学习三、四自然段时交代了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勾画有关语句,抓住“探出”和“若无其事”、“踌躇不前”、“欲出又止”等词语,指导学生采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再引导学生读出想到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不仅做到了《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和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幼龟的生存之道、入海之道,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由于此处的“探出”和“若无其事”使用恰当、准确,能较好地表情达意,这样就可以在此处着力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正所谓“一字未易忽,语语悟其神”。

再说情感体验,胡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换位思考,巧妙设计体验点

2011版《新课标》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胡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五至八自然段时,注重找学生与课文情感相联系的接点,设计了“读5-8自然段,思考发生了怎样的一幕让人震惊?”“此时,这么多的幼龟冲向大海,有什么梦想?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幼龟、食肉鸟、岩石、大海或“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幕,用三五句话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浸染,在品味语言的阅读实践和课堂对话中,学生的朗读形神兼备,学生写出的语句富有良知,充溢着真情的善性。这是“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换位体验,是一种零距离的对话。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触摸着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感受。这种换位思考是“书入我心,我入书中”的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学生有无限的潜力,也感受到了胡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有素,更让我体会到,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时间、给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丽,学生会回报你别样的精彩!

(二)亲历体验,触摸作品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很个性化的,不同的读者总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文本。如,胡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三、四自然段,亲历向导与游客对待“被啄小幼龟”的两种不同态度:游客的焦急和向导的若无其事,入情入境地对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切身感受,细细品味,深入揣摩,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实践,领悟游客对幼龟入海这一自然之道的无知等,让人们亲历了一次情感的变化。

(三)移情体验,拷问读者灵魂

课程标准指出,“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的最后,胡老师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创设了情境进行移情体验:“幼龟入海原本有它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作为向导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让学生再次进入到情境之中,站在游客和向导的角度移情体验,从中进行灵魂的考量,进行想象和表达的训练。在此体验过程中,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移情体验,与文章中的人物实现情感交融,与“游客和向导”同喜怒、共悔恨。把落脚点回归“道”——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使叙事说理的文章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拓展延伸,关注文本的示范性

这节课,胡老师能够关注文本的示范性,在对话中引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在训练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揭示规律方法,从而整合了三维目标。除了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理解外,在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拓展交流,进行课内外知识的沟通,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胡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很多,让我分享了她课堂的精彩,然而,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胡老师的这节课也引发了我的教学思考:

1.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的延伸中如果提问过多,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读一两遍课文后就开始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会剥夺学生进行潜心阅读的权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凭借的是教师创设的情景,阅读着老师的阅读,思考着老师的思考,回答着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感受着老师所希望的阅读享受。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去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用“主问题”——换位思考,紧紧抓住“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细细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强调“细细”读、“细细”体会,强调“找”依据,让学生拥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用以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十分重要。那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真正的阅读教学,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2.如何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阅读不仅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与旁人的对话过程,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对话与感悟。如果胡老师在这节课能让学生把精彩的写话与同桌交流或浏览一下,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对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与他人形成共鸣或碰撞,就更是阅读中的一种乐趣。

3.多种形式的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阅读是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信息,习得母语,一方面又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构建学习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展示读,让学生走近文本,入书才能入心。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味道,才有收获,才有快乐。

4.探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质。本课安排综合性学习,目的是提示教师和学生,此次综合性学习应从本课开始,及早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到整个单元学习的始终,利用两周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确定某一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动植物,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进行小发明等,在本单元进行口语交际,展示学习成果。不能今天安排综合性学习,明天就交流展示,时间太紧,综合性学习落不到实处。

总之,“教育还是一门爱的艺术”,胡老师是一位爱岗敬业的人,是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的人。我祝愿胡老师的教学亮色更加闪烁!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妥之处还请胡老师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此文是对校级优秀课汇报的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