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共同富裕之路中收入分配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共同富裕之路中收入分配的影响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这其中不乏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影响。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共同富裕之路中收入分配的影响

张 蕾(1)

摘 要: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给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不断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在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探索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单方面的市场调节已经难以实现充分的公平和效率,也只有政府的适当参与,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而政府的有效调节关键是在于制度保障和人力资本等方面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政府调控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的限制逐渐减少,超出国家范围的经济活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对垒趋于缓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作为更加不可抵挡的历史浪潮——经济全球化,给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包括外向型经济的易波动性、国内民族产业遭遇冲击、金融风险的上行等等。经济全球化造就扁平化的世界,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更多的是带来数千年未有之机遇。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引进和利用了外资,吸取了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了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提升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更快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在“引进来”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开拓海外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显示,201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猛增2倍,至100亿美元。中国企业正处于全球大规模投资的初期,到2020年对欧投资可能在25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之间。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中国企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跨国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中国成为世界资本链中的关键一环的同时,也推动中国更加融入世界人才市场。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秀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为中国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国不失时机地拥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促使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之成果,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在正视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的同时,人们不得不看到另一个失落的中国。

改革开放初时,经济资源极度匮乏、经济发展的条件各地不一。总体来说,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历史沉淀促使中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差别富裕”为指导方针,而这种方针也确实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但是中国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收入分配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利益均衡机制迟迟未得到完善,以致打破了社会利益的均衡格局,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清华大学学者孙立平认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就开始成为一个断裂的社会,整个社会的不同部分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其中不乏经济全球化对国内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而析之,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技术进步与教育等几方面。

1.贸易自由化通过各国生产要素的利益比较、关税降低、进出口商品价格和需求的波动,进而影响相关商品的劳动需求和劳动报酬,相关产业的收入分配相应随之调整。贸易自由化通过价格机制使一国按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了优势产业的就业和工资水平,非优势产业部门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将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东南亚、南亚新兴地区的竞争可能会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收入分配可能降低。但是,随着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2.资本流动全球化即资本的跨国流动,表现在投资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的全球化。它可以反映资本流入国不同产品和不同技术工种的需求,影响劳动力价格与报酬,进而影响收入分配。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外国对华投资呈逐年递增之势。但中国不同行业的开放程度不同,外国资本难以均衡地流入每个行业。开放度较高的行业外国资本流入较多,该行业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会较高;而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国外资本进入较少,该行业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会较低。而对资本输出国而言,资本从国内流出导致国内工作机会减少或薪酬降低,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在全球寻求最佳投资组合和投资地区获得更多利润。于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剩余的分割向资本倾斜,资本输出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外资流入更多地会增加对高技术或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提高这一阶层劳动力的薪资报酬,从而不利于收入分配均等;而国内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多利润,而且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当数大中型央企和国企,此类企业员工薪资报酬原本就属于高工资行列,通过对外投资所获更多利益会进一步提高员工薪酬,从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3.经济全球化会提高一国与世界的金融一体化程度,金融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使低收入者较易获得金融资源,同时使融资成本降低,当然也会增加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随着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业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发展得以深化,更多的人尤其是外国投资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金融资源,即获得资本的成本降低,导致对资本的需求提高,进而增加金融服务行业的就业和收入。事实上许多国家,由于收入分配、经济关系和权力的不对等,金融一体化的受益者更多的是限于少部分人,如富人、社会精英、大财团和具有政治背景的大企业等,从而会恶化收入分配状况,扩大贫困人口比例。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拉大了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均。因此,金融一体化对中国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最大。如果金融体制不进行重大改革,长期内金融一体化仍将继续扩大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金融一体化是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取决于金融体制是否合理公平,如果融资贷款只有利于资金的拥有者、支配者和管理者而不更多地分流向弱势群体,则会出现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收入不均程度加深。这种情况在当下中国较为明显,比如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小农户就很难从银行得到资金服务。

4.贸易自由化和资本全球化会带来技术在国际间的扩散与转移,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则可以反映对不同技术层面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劳动力的薪资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会提高此类劳动者的薪资报酬,相应降低非熟练技术劳动者的需求和报酬。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转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市场与资本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更为支配性的作用,但是,社会发展并不仅仅是依靠市场而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本身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比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的现象出现。这就意味着,纯粹的市场万能需要作适当的调整。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带来了巨大的调整。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呼之欲出。

当然,呼吁政府干预的同时,也需要因事制宜。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之路的探究,我们应该从分析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而发生的改变出发,了解当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收入分配的现状,再根据改变作出相应的调整。目前而言,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在制度保障上,政府应该加强调控力度,尤其是在应对贸易自由化、资本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之时,在制度层面实现公平正义。针对那一部分未富起来的人民群众,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具体而言,在新的国际市场背景下,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国民财富;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地激活市场要素;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增强经济活力、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快推进以税收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通过税收的调节达到“调高提低”的效果,增加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保财力向基层和民生倾斜。

其次,在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资本的时代,政府应该保障教育的公平正义,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应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程度之间实现公平正义。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具体到经济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人力资本承载的是技术的力量。因此,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促使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即使是一些貌似传统的工作岗位,也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分析技能。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对已有的劳动力加强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经济全球化造就了扁平的世界,给中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也造就了凹凸不平的世界,在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生活的差距之时,也给中国的共同富裕之路设置了障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想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中国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认清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据此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在制度保障和人力资本等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陈志刚.金融自由化与收入分配: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4-19.

[3]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改革,2009,(7):5-12.

[4]王伟光.共同富裕问题亟待破解[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7).

[5]张汉林,袁佳.经济全球化、中国收入分配与“人口红利陷阱”[J].财经研究,2011,(6):37-6.

[6]李炳炎.注重社会公平探索共同途径[J].探索:经济建设,2011,(5).

【注释】

(1)张蕾,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