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

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说,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多举一些诱发学生迁移的例子,应用“对比”方法进行复习,培养他们的迁移贯性,让他们自觉、自发、自主的迁移;②多给一些信息给予例子,应用“联想”方法进行复习,通过某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练习学生迁移所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的灵敏性,让他们准确、快速实现迁移。所以说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

学习知识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过程,其中知识的迁移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它是连接学与用的桥梁。因此,化学复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分为正迁移与逆迁移,所谓正迁移,就是指在理解或应用新知识时,将有关的旧有知识信息或现场给予信息迁移到新知的理解与应用中来;逆迁移是指将理解、巩固、应用新知时悟出的道理和方法、获得的重大发现、积累的经验等及时地回迁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流畅而有序的迁移能力,避免思维的盲目性,快速实现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多举一些诱发学生迁移的例子,应用“对比”方法进行复习,培养他们的迁移贯性,让他们自觉、自发、自主的迁移;②多给一些信息给予例子,应用“联想”方法进行复习,通过某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练习学生迁移所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的灵敏性,让他们准确、快速实现迁移。所以说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一、对比法

应用“对比”法进行复习,可以明确概念的本质,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1.基本概念、定理和结论的对比

如复习重要定理和结论,涉及面较宽。但决不能将它们互相孤立起来,而应该通过分析、对比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辩证方法将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示例1: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引申了如下一系列有关气体的重要结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

(2)同温同体积下:ρ12=n1/n2

(3)同温同压下:P1/P2=M1/M2

(4)同温同密度下:P=K×1/M

(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V=K×1/M

(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P=K×1/M

(注:n-物质的量,V-气体体积,P-气体压强,ρ-气体密度,M-摩尔质量,K-比例常数)

虽然灵活掌握和应用这些公式和结论,在有关的化学计算中,可拓宽解题思路,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但由于条件和结论太多,给学生造成记忆上的恐惧心理,即使应用了也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运用“对比”手段,寻找它们共同点,都可以通过:

ρν=nRT=(W/M)RT公式衍变而来,这样一来定能给学生学习效果带来一个新的飞跃。

2.元素性质比较

有些问题,往往是同一物质同一性质展开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零碎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结到同一性质上纳入元素化合物性质这一知识体系中。

示例2:

img11

示例3:

img12

3.计算对比

在复习化学计算题时,往往可由一个问题引出一类题,使知识面拓宽。而每类题都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如方法),解完题后,应及时加以分析对比,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认识到这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清晰可感的知识“链”。

示例4:

题1:往盛有12克三氧化钨的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当残留固体是9.6克时,问三氧化钨的转化率是多少?

题2:含脉石的黄铁矿试样1克,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冷却,称量为0.8克,问该矿石的含硫量是多少?

题3:燃烧8.96升甲烷、一氧化碳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得到13.44升二氧化碳(气体均在标况下测得),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烷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题4:有可溶性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的混合物0.500克,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之成为卤化银沉淀,质量为0.710克,将卤化银沉淀在氯气中加热,使其中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转变为氯化银后,其总质量为0.574克,若用同质量的试样(0.500克)溶于水后,加入氯化亚钯(PbCl2)溶液,此时只有碘化物生成PbI2沉淀,其质量为0.180克,问原混合物中氯、溴、碘的百分含量各是多少?

这四道例题粗看起来似乎是毫不相干的化学计算题,但仔细一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题中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量的变化都可表示为:WA-WB+WC=WD的形式,而其中WB与WC又都有一定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这些物质的量的关系常在题意所规定的化学反应中反映出来。通过这种比较分析,不仅使学生熟悉化学计算的一些基本类型,而且能由简到繁找出各类型的计算题的运算规律,熟练解题技巧。

4.实验对比

示例5:化学实验中加热操作中的一些规则,可用下列方法进行对比总结:

img13

示例6:

img14

二、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联想就是这种联系的“胶水”。

1.抓住事物特征去联想

如氧化—还原反应,抓住得氧、失氧这一特征,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

示例7:从O22-联想到S22-,从—O—O—联想到—S—S—。

从酸的稳定性,联想到盐的稳定性。(硫酸稳定,硫酸盐也稳定,亚硫酸不稳定,亚硫酸盐也不稳定)

从SO2、H2SO3的还原性,联想到亚硫酸盐的还原性。(Na2SO3在常温下被空气氧化)

从Na2SO3在空气中的变质联想到哪些物质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2.从实验意境去联想

如复习H2(或C或CO)还原CuO时,联想到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记住了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

3.数字联想

示例8:

img15

4.关系联想

示例9:

img16

5.网络联想

如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和盐的变化关系。

在我们的化学复习中,联想能将零散的化学知识之砖胶结成美丽的楼房。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