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的特征

素质的特征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如何做人、做事奠定基础的教育。它不是专业性、职业性、定向性的教育,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的特色,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使整个中华民族达到应有的素质水平。素质结构层次主要表现为因年龄不同的教育层次差异。

第二节 素质的特征

这里的素质是指广义的素质。当我们比较具体地研究素质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其特点:

一、相对稳定性

人的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在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在各种活动中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就是具有复杂结构的身心各方面能力及其品质特征的总和。

二、功能潜在性

素质是人的潜能,是以人的内能的形式存在的。一般来说,素质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内隐的,它是人的品质、才能形成及发挥作用的内在渊源。人的素质的高低,是人的潜在能动作用的量度,当我们说某人的素质好的时候,总是指此人的品行、学习活动或工作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实践活动是人的内能外化的桥梁。

三、整体性

人的素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具有全面和谐整体性的特点。人的素质是一种复杂的现实身心能量的整合。它是一个综合的整合性概念,而不是指向某一具体方面,其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协调的统一体。它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素质的效能,是人具有的多种能力和品质实现了最佳组合,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调度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效应。因而,素质的功能具有整体效应性。因而,必须具有较为全面、完整、协调的心理素养。这种心理素养是由知识、能力、智力等许多单体要素构成的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整体结构。不能把“素质”只理解为文化素养,又把“文化素养”简化为一技之长;一技之长仅是“一技”,不等同于“劳动者素质”,它只是素质整体中的单体因素,许多单体因素才构成素质的整体。当然,这些单体因素既不是等量的,也不是等质的,它有主有次。基础教育要重视素质的整体性,从整体上考察、规划、实施某一单体因素的教育。

四、本原性

素质如果作为一个普通名词(最初只是普通名词而不作为科学术语)来解释的话,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这说明,素质是一种对事物认识的还本归原,强调了事物的根源性、基本性。

五、内源性

素质是人的一种以内在形式存在的潜能,是人品特征的深层的意蕴,在平常是不外显的,像人们通常说的“人不可貌相”,具有内源的特点。素质教育就是运用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政治思想道德来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使其得到改善、充实和发展,以形成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例如智能、体能和德能等。

六、内化性

所谓内化的特点是指素质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具有的,是在人与外部世界接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和发挥作用的。不但那些客体性的物质、能量、知识等不是人的素质,而且人的那些外在属性,如学历、资历、地位等不能构成素质,甚至那些偶发的、未经内化的观念、行为方式也不能算是人的素质。只有经过主体内化为其身心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能持久地发挥作用的基本的特点和品质才是素质。

七、发展性

素质又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着的可变量,随着这种发展,素质的总体水平和要求会不断提高。素质的内容和要求,既反映了不同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的发展水平,也表示着这个社会这个阶段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标准。可见,处于动态过程的素质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人的素质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经过若干层次逐步发展形成的,由量变到质变,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稳定到比较稳定.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不断扩展、深化、延伸。而少年儿童的素质是基础性的素质,是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性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人继续发展的生长点。素质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如何做人、做事奠定基础的教育。它不是专业性、职业性、定向性的教育,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八、全民性

人的素质不仅是指个体的素质,也是指群体的素质,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素质就是一个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稳定的特征,包括民族智慧、意志、气质、情感、性格、体质等因素的综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的特色,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使整个中华民族达到应有的素质水平。

九、现实性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对人的素质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社会生产越发展,社会文明越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越高,可见,素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世界上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素质教育应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人民现实的素质基础出发,来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手段,使之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把现实素质教育要求与理想素质教育目标加以区别和联系,应着手于现实的要求,着眼于未来的理想目标。

十、层次性

素质既然是个整体结构,就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素质结构层次主要表现为因年龄不同的教育层次差异。这些差异有着量和质的规定性,同时还存在着同一年龄层次教育个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层次差异具有客观性,教育活动不能一刀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至不同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不能单一化。不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素质应有个统一的起码的要求,要纠正随意性,层次不能过低,各地相差不能太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