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

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如何有效地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如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育人为本的宗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人的成长核心是以德树人。基础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

二、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

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有什么特征?如何有效地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如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育人为本的宗旨?都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创新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质

(1)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做人的尊严,健康快乐成长。

(2)促进学生以德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甚至重视考试,忽视德、体、美、劳协调发展的“应试教育”。

(3)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

(5)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6)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3.素质教育的落实呼唤阳光教育的创新

第一,以更新教育观的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呼唤着变革旧的教学观念、教育制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评价制度。只有冲破旧的教育,倡导充满活力的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人健康、主动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第二,以德育人为核心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培养人与怎样培养人。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人的成长核心是以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对德育发展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把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体艺特长成长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形成人文的、生活的、活力的、有效的德育新模式,实施以德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策略。

第三,以课程改革为阵地的创新。

基础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课程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呼唤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建构一个科学、合理、开放、主体的课程建设。

(1)倡导全面和谐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新建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多、缺乏整合的现状。科学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适合终身学习的要素作为基础课程内容。

(4)倡导建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校本及学生适应的管理。

第四,以注重能力为重点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要求人们具备更加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学校教育创新应关注到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关注到培养胸襟开阔、能够以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公民。例如,日本在2003年召开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会议主席江琦玲呼吁: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今后,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