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版本及主要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版本及主要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化学新教材共有三种在课改实验区使用:1.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主编为宋心琦;2.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山东版,主编为王磊;3.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版,主编为王祖浩。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材版本及主要特点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化学新教材共有三种在课改实验区使用:1.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主编为宋心琦;2.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山东版,主编为王磊;3.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版,主编为王祖浩。三套教材都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作为三条内容线索贯穿始终,富于整体联系。三套化学新教材都是采用模块教学——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不同模块教材具有鲜明风格、独特功能,采用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发挥多种课程设计取向的优势,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

三套新教材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化学1》和《化学2》为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建筑新的平台,为后续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教材,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教材,则大胆凸显社会生活问题中心、技术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使学生直面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实验化学》模块教材首次探索性地采用以过程方法中心和实验活动中心为主的课程设计取向,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套新教材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具体特点为:

一、从三套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方面分析

三套教材特别是山东版和江苏版的教材弱化了教材知识的原有体系,有利于让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实现教与学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三个版本的《化学(必修)》目录初步了解其教材内容变化的具体情况:

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教材体系结构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教材体系结构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山东版《必修化学1》的教材体系结构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本章自我评价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与还原剂

本章自我评价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

硫的转化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本章自我评价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本章自我评价

山东版《必修化学2》的教材体系结构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自我评价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

化学反应的利用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塑料橡胶纤维

本章自我评价

江苏版《化学(必修)1》的教材体系结构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三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江苏版《化学(必修)2》的教材体系结构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以上教材目录体系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使用的三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打破了原有教材长期以来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原有的人为的知识难度而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要求。

二、从三套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栏目设置方面分析

三套教材比以往的教材从教材内容设计到资源运用,都可以说新颖、丰富与鲜活,整个新教材从头到尾图文并茂,形式活泼、亲切,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和可操作性强。

表 三套教材栏目设置

img2

三、对于基础的化学主干知识,三套教材有新的处理

(一)三套教材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的新的处理

从整体来说:三套教材都淡化化学枝节旁叶的内容,降低死记硬背的化学学习要求。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山东版必修化学1中的“认识化学科学”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中渗透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物质的分类、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基本概念。必修化学2中设置了两大概念原理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

具体包括: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等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

具体来说:

如三套教材对“物质结构基础”是这样处理:

人教版:从初中熟悉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在介绍元素性质时以元素族为学习主线

山东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应用

江苏版: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性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又如三套教材对“物质的量”这个中学化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的处理:

人教版: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直接由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粒子数与1个分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阿常数,不用12C);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列出具体的配制过程)、溶液的稀释】,该版将气体摩尔体积作为科学视野的内容

山东版: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直接说明“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其他沿用旧教材),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只给出配制原则)】。

江苏版: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分散体系【分散系,浊液、胶体、溶液】,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只有江苏版在课文中有示例,其他版本均未出现。

(二)对化学主干知识内容——元素及化合物的处理

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由于新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的化合物,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的观点;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观点去学习和认识有关的物质,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做出思考和决策,使学生直接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这样就给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并考虑到中学化学学时数的限制。

课程改革区正在使用的三套新教材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相比,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必修模块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三套新教材跳出以单一物质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元素层面看待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如江苏版: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山东版: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人教版:在课题标题中没有明确指出,但知识的呈现过程以及课后的“归纳与整理”栏目中分别列出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新教材打破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学习方法等知识的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

如山东版:实验方法—钠、氯;基本概念(氧化剂、还原剂)—铁;与生活、生产、自然界的联系—C、N、S、Mg、Br、I;化学材料:硅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又如:(山东版)将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学习。

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时,用金属钠、氯气作为研究对象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而人教版是按元素性质的分类来呈现: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钠、过氧化钠、铝)

二、金属与水反应(钠、铁与水蒸气

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其他金属:金、钛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铝

氢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铁盐和亚铁盐

江苏版的处理与山东版有点相似:

如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三套教材虽然在引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以该元素组成的物质进行相互转换为学习的线索。

(三)对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

三套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综合考虑有机物的类型和官能团体系的需要,选择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学习。水平要求介于初中和选修课要求之间。

(本文在《读书时报·化学天地》2005年第1期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