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误区和对策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误区和对策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现象和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互动式教学在破解这一难题时所发挥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师生互动教学理念认为:互动式教学是指师生间以知识为内容,借助于“对话”而进行交往、沟通的一种教学形式。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但由于对互动式教学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所以,课堂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牵着走路。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误区和对策

王孟芳

摘要:怎样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现象和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互动式教学在破解这一难题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互动式教学误区策略

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实施互动式教学,可改变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模式,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实现老师“要我学”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的转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我校是实施新课改的学校,实施新课改以来,全体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的探索和实践中,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对新课程提出的互动式教学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取得了不少受益。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

一、互动式教学的涵义

师生互动教学理念认为:互动式教学是指师生间以知识为内容,借助于“对话”而进行交往、沟通的一种教学形式。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答应,而是广泛意义上的交谈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互动式教学的特征

互动式教学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民主平等。指教师和学生都是完全独立的人,相互之间不存在尊卑、权威、依从,在人格、权力和自主性上完全平等。

2.相互尊重。指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包容,彼此向对方敞开心灵的世界。

3.独立自主表现为教与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4.灵活多样。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人性化、个性化教与学的形式。

5.创造生成。指教学过程充满了创造性和生成性,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

三、互动式教学存在的误区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实施互动式教学,但由于对互动式教学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所以,课堂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牵着走路。课前教师对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提前预定好。课堂上教师进行“教案剧”的上演,没有丝毫的弹性和灵活性,学生只不过是教师表演的配角。当学生答应的问题与教师提前的预定不一致或“节外生枝”时,教师要么不予理睬;要么用一句“下课再说”进行敷衍应付。这样的教学,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固定的,教学是按部就班的,无视了学生的存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看似有师生互动,其实质仍然是教师的“教”控制着学生的“学”。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会受到限制,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二、放任自流。有的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理解为教师无事可做,课堂由“满堂灌”变为“满堂转”,把自主学习理解成“自发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习环境之外,对学生放任不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讨论不能及时地加以指导、引导、评价,导致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迸发出的很多思想火花不能及时、灵活的给予回应,致使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白白流失,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三、启而不发。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预期的反应,致使教师的提问遭遇冷场,师生互动更无从说起。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认知水平不相符,二是因为问题设计切入点不明确,学生无从回答。

四、机会不均。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学生;只提问一少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致使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消极、被动,课堂气氛枯燥、沉闷。

五、表面热闹。有些教师认为课堂花样越多,气氛越热闹,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课堂出现热热闹闹但学生收效甚少的“嬉戏型”的现象。

六、一问一答。有的教师认为“对话”即是一问一答,课堂上出现教师按自己设计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教师问多少、学生答多少,教师不问、学生不答。这样的课堂教学,师生的语言互动似乎非常频繁,但却基本上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更缺乏学生主动的、深度的思维。其实质仍然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兴趣倍增,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民主、自由、平等、合作、探究的氛围。

(1)建立民主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共同的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可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和灵魂提升的沃土。事实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之相伴随。反之,在没有民主、平等、极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中,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总是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理解的能动性,影响着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前提主要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做到:第一,放下架子,消除“师道尊严”,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第二,付出真情,献出爱心。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教师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要爱“小天鹅”,也要爱“丑小鸭”。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无奈;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教学艺术,扩展知识视野,爱岗敬业,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

(2)建立自由的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自由的氛围,不但要允许他们发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还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当学生说出与问题“不搭边”的话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切记态度粗暴、挖苦讽刺,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乐说。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

(3)建立合作的氛围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建立积极平等的协作关系,引入“小组学习”形式,以问题引发情景,启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困惑时,教师要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4)建立探究的氛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要注意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发问的时间、批判的时间,使学生逐渐学会问问题。

2.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教学情景的创设,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大家知道水能灭火,有谁听说过水能生火吗?话一出口,学生立刻用惊奇的目光相互观望。我接着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是怎样生火的。话音刚落,一滴水滴在了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上,顷刻间,棉花就燃烧起来。顿时,教师里一片哗然,此时学生非常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在他们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由于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兴趣浓,学习欲望强烈。为下面师生的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巧妙设计提问

问题是互动的源头,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交流、互动。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创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主题,又具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一上课我就分别演示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石蕊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溴水、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二氧化硫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

(2)通过上述反应总结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

(3)分析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判断二氧化硫是否还有其他的性质?若有,如何验证?

上述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于第(1)问,学生根据先前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很快答出,第(2)问具有概括性和归纳性,需要学生经过讨论,由个别推广到一般,第(3)问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判断,需要学生在先前的认知基础上,认真思考才能得出结果,有一定难度。由于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精神饱满,讨论激烈,学习在宽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完成。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以下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2)富有挑战性、激发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3)要把握好切入点,不能漫无边际“随便问”“任意问”,要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问题指向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4)问题的难易要适中,既不能脱口而出,也不能高不可攀,要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得着。

(5)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消除学习中的自卑和骄傲心理。

4.帮助学生提高应答提问的自信

激励能催人奋进,增强人的信心,能使人产生动力,勇敢地面对困难。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学会赞赏。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抓住这些闪光点及时地加以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提出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样,学生才能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2)善于鼓励。课堂中,当学生想回答又不敢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思维发生质的飞跃。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敢问问题的习惯。

总之,实施互动式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民主、平等为前提,以双向交流、平等对话为基础,使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使教学过程充满创造性、生成性。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付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佐斌主编:《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