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管理

浅析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管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群体利益相一致,或志向、或个性和思维相容,有“抱团”现象。对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学校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原则。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及时予以瓦解。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个人利益重于集体利益,组织心态复杂,出发点不一致,因此决定了其“抱团”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分解。

浅析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管理

张顺才

高中学生既有正式群体,又有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校园,要特别关注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活动交往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自然群体。如班级群体、宿舍群体、老乡群体、集书集邮群体、牌友群体等,它是没有正式明文规定而自发形成的无形群体,其成员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喜爱、兴趣需要为纽带,以某种共同的利益、观点及爱好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

高中学生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其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过程中,学校往往只重视正式群体作用的发挥,而对非正式群体重视不够。而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对其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时其作用和影响超过正式群体,在学校生活中有着各种明显和潜在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舆论导向,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和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目标的制订和实现。因而,客观认识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合理地加以引导和管理,有利于学校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一是非正式群体规模小。非正式群体的规模比较小,因为规模大了不利于群体活动,不利于沟通感情。二是凝聚力强。由于群体利益相一致,或志向、或个性和思维相容,有“抱团”现象。三是有核心人物。由于其人物品质和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组织领导才能,便形成了以他为主体的非正式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第一,满足群体成员心理需要。成员间感情融洽,相互帮助,会激励个人更加奋斗,带动其他同学一同健康成长。第二,配合支持正式群体。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和利益相一致时,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会把正式群体的任务看成本群体的任务,便积极参加并努力完成。第三,给予正式群体信息。非正式群体成员往往思维敏捷,社会活动量大,信息灵通,他们往往可以提出某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热点话题、思想动态,对调整好集体工作有巨大帮助。

(2)消极作用。第一,削弱正式群体的合力。非正式群体成员一般三五结伙,有很强的排他性,在某些方面和场合会自以为政,和正式群体相互对立,使正式群体应有的凝聚力下降,犹如一盘散沙。第二,造成正式群体行为偏差。非正式群体的有些成员既是正式群体的成员,又是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当两个群体成员发生冲突或长期处于僵局状态下,会使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行动左右为难,给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

二、高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

对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学校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原则。在班级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勤奋学习,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群体,他们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是班级精神的忠实实践者,是最早为班级精神所同化的群体。在他们的身旁边或多或少地凝聚着一批学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而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对优秀学生产生信任感,向他们学习,促使班级学风和学习成绩不断上进。管理者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且通过班会、墙报、集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弘扬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上进精神。管理人员要对其认真分析,摸清其消极因素产生的根源,对某些成员的合理要求,要及时予以满足,对其需要合理而暂时做不到的要予以说明,对抱打不平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对任科教师不满,不服班干部管教的学生,要及时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认真帮助、引导和感化他们,使之提高认识,解除心理障碍;对拉帮结派,与组织相对立,起破坏作用的极个别学生要严肃处理,用以敲山震虎,促使大部分组织成员向组织目标或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转化。管理其实更多的是引导。

2.做好对非正式群体的支持鼓励和动员工作

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式群体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愿望,他们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总结学习经验,对某一兴趣问题探索和研究而自发结群,以便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以满足成就需要。在成就感的促使下,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在某些方面为班级和学校争取荣誉,提高学校自身的知名度,对这种非正式群体,学校应该积极加以保护,为其创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甚至可以亲临参加并加以指导。

3.为非正式群体提供目标和行为模式

对由于个人兴趣、行为习惯相近形成而属于中性的非正式群体,如扑克迷、象棋迷、网吧迷、球迷等,要认真分析,如采取强硬措施,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管理者要针对其对学校总目标的利弊影响,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将其引入学校正式活动的范围和轨道。经验表明,要消除一个坏习惯,必须提供一个好习惯,为学生开辟新的活动天地。如延长图书馆阅览时间,建立或增加活动场所,举办学科兴趣小组等,以增强学生对有益活动的兴趣,不健康的群体就自然解体。

4.做好动员工作

分清群体性质后,利用各种场合,对非正式群体成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尤其要突出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环境处所有归属感,才有幸福感,才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5.尊重信任与分化瓦解相结合

非正式群体中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往往业务能力和处事能力较强,在专长和道义上较有威信,特别是那些同时具有几种特点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或“领袖”人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左右其他成员的活动,学校管理者应充分信任、尊重他们,要有效地让“领袖”引导群体成员围绕班级和学校发展目标开展活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给予相应的职务,将其纳入正式组织,为班级和学校工作服务。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及时予以瓦解。有些非正式群体是因某种需求与满足而形成的,其表现消极,行为往往很不理智,甚至对班级和学校奋斗目标起破坏作用。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个人利益重于集体利益,组织心态复杂,出发点不一致,因此决定了其“抱团”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分解。

6.必须强调学生家长的良好素质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与父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河北省辛集市的刘吉准老人拉扯了三个子女,长子获超导博士,次子获计算机、物理双硕士,女儿获博士后,在一所大学教书。这位农村老人教育孩子的体会是:爱不娇惯,养成他们上进、做事认真、勤俭持家和热爱劳动的品德。然而,部分家长却不注意个人形象,放纵自己的言行,把一些不良的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到子女身上;部分家长只关心自己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本职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人格培养、心理健康、智力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夫妻间的示范性、互敬性、理解性和容忍性;对子女要求的规范性、统一性、平衡性和适度的严厉性;日常生活中的规律性、朴实性、乐助性和不计得失性等。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正式群体的队伍当中,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从大局出发,为集体争光,直至为集体利益献出一切。家长自身的高素质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想得心应手地引导非正式群体成员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极为重要。管理者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高超的管理才华,出众的协调艺术,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关心学生、尊重民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作者简介】

张顺才,生于1964年,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隆德县第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固原市优秀校长,隆德县十佳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