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信息开放的缘起和发展

学术信息开放的缘起和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提出了开放获取机制,其支持者多为大学、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当网络成为出版商的盈利工具的时候,它们也在开始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在寻求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机制。这种变革就是“开放获取”运动,是一种吸引了众多学科研究者、机构和组织兴趣的策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有关开放获取的讨论和尝试。

开放获取——学术信息共享的新模式

刘海燕[1]

一、开放获取的定义

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OAI)对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的定义是:可以通过公共网络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允许任何用户读取、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检索以及使用全文链接获取全文,支持爬行器搜索并建立本地索引,可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和其他的任何合法用途,而不受财力、法律和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的限制。对复制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是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及作品被正确地承认和引用。开放获取运动中著名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中规定开放获取作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作品的作者或版权所有人应该承诺向所有用户提供免费、不能收回的、全世界范围内获取其作品的权利,允许为任何目的、以任何数字形式复制、利用、传播、传递和公开展示作品,利用和传播衍生文献。使用者要保证以适当的方式显示作者权利,同时有权为个人利用而印制少量印本。

2.作品的完整版本和所有的附件,包括上述复制的许可,需要以符合一定标准的电子格式存储(出版)在至少一个采用适当技术标准(如开放档案定义)的在线存储库中。这些存储库通常由某一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开放获取、无限制传播、互操作和长期保存而进行支持和维护。

这两个基本条件规定了开放获取的两个方面,一是指学术信息的公开获取和开放使用,强调使用的免费,使用者可以不受经济情况的制约,平等、便利地使用学术成果;二是指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需一定的存储支撑,这种存储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其费用通常由一些机构或组织来承担。

二、开放获取的缘起和发展

(一)学术信息开放获取模式的缘起

1.传统出版方式带来了严重的学术交流危机

基于传统出版方式的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学术交流危机,首先表现在学术期刊价格的持续上升。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在1990年到2000年间,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涨幅高达185.9%,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涨幅则分别高达178.3%和184.3%。另一方面,作为学术期刊的主要消费者,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的问题。据ARL的最新数据,2003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虽然增加了260%,但订阅期刊的总数只比1986年增长了14%。这些因素引发了学术交流与共享的危机:研究人员能够利用的期刊在减少,图书馆不能提供或保证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馆虽然采取了种种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举措,如馆际互借、文献传递、集团采购等,但行政隶属关系的障碍、专业的差异、读者层次与需求的差异等使这些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信息与共享的困难。

2.网络的普及使科研人员交流信息获得了更多的契机

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及效率高,科研人员都希望通过网络扩大自己研究成果的影响力,通过网络抢先发表自己的成果,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公众承认的、采用一定学术标准及技术标准的平台来存取他们的成果。这些成果也是其他研究者希望及时得到的最新科研进展与思想。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信息交流存在很多的障碍,如网络平台、媒体类型、信息格式处理与转换等技术障碍,学术信息搜索、获取、服务等管理障碍。

3.网络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

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学术交流的方式。传统印本期刊正在日益受到联机期刊的冲击,随着联机期刊的学术地位和权威性的不断提高,其在研究的信息来源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网络使联机期刊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而且网络的交互性使学术交流更为便捷和迅速,这种优势是纸本期刊不能达到的。尽管联机期刊越来越显示其地位和影响力,其出版和传播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但它们基本上完全由追求利益的出版商所控制,其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即使再有实力的图书馆也往往感到资源获取上力不从心。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提出了开放获取机制,其支持者多为大学、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当网络成为出版商的盈利工具的时候,它们也在开始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在寻求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机制。这种变革就是“开放获取”运动,是一种吸引了众多学科研究者、机构和组织兴趣的策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有关开放获取的讨论和尝试。

(二)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由于开放获取迎合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学术交流模式,吸引了众多组织和机构参与到其中,如美国国会图书馆、ARL、PloS、CNI(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等,也因此有了不少著名的开放获取计划、项目和宣言。

1.SPARC(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SPARC,即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这是一个由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机构、图书馆和组织于1998年6月正式发起并创建的联盟,旨在加强对更广泛的、讲求成本效益的、由同行评议的学术成果的获取,并推动学术交流市场的竞争,积极推动开放获取期刊和机构资源库的建立。SPARC本身并不是出版机构,它最主要的战略是在SPARC Alternatives项目下通过支持和赞助的方式来帮助大学、学会、协会及个人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在不到4年时间里,其Organic Letters已发表了14000多页的有机化学领域的原创成果。同时,SPARC还通过Leading Edge(前沿计划)、Scientific Communities(科技界)两大项目来探索开放获取出版的具体模式,以及创建服务于科研的学术交流社区和交流平台。

2.PloS(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即科学公共图书馆,2000年10月建立,是致力于使科学和医学文献成为公共资源的一个医生和科学家参加的联盟。Plos的第一个行动是鼓励科学出版商通过免费在线的公共图书馆(如Pubmed Central),提供免费的科学文献,并为此发布了一份公开信,有来自180多个国家的34 000多位科学家在公开信上签字,但出版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响应。目前,PloS创办的开放获取期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2003年10月创刊的PloSBiology的和2004年10月创刊的PloSMedicine。

3.BMC(BioMed Central)

BMC,即生物医学期刊出版中心,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性的出版社,提供网上免费查阅经过同行评议的生物医学研究资料。BMC提供由同行严格评议的研究资料,并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在BMC刊物上发表独创研究成果的作者拥有文章的版权,以此保证科学家全面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道义权利(moral rights)”,全部或部分引用他们的文章必须指明其出处。在BMC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的作者,应同意允许他人以免费和不受限制的方式非商业性地使用其成果。BMC目前提供超过130种的开放获取期刊,并承诺将始终如一地坚持开放获取政策,这使得BMC成为开放获取出版的重要力量。BMC网站目前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种的服务。

4.BOAI(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产生于2001年12月,由OSI(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信息自由传播会议上提出,于2002年2月启动。这是一份由全世界数百人和学术与科技组织签署的原则声明、策略和约定,旨在推动和促进全球各学科领域研究论文免费获取的开展,开放获取运动的思想在这其中得以明确地提出和发展。BOAI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大学、实验室、图书馆、基金会、期刊、出版商等团体和个人的认可,目前已有4158个相关机构和个人签署了BOAI的开放存取协议,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BOAI也因此成为开放获取运动中的最具实际意义的计划。

5.柏林宣言

2003年10月20日,欧洲一些主要大学和学会(包括德国的马普学会)在一次科学与人文资源开放获取会议(Conference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上呼吁促进对学术出版物的开放获取,并发表了《关于开放获取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柏林宣言》,旨在促进因特网成为全球科技知识库和人类思想的有效的工具,指出为实现知识的全球传承和可获取的这一愿景。柏林宣言提出了开放获取作品必须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明确希望进一步促进向新型开放获取模式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工作者和社会谋求最大的利益。

开放获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科研机构和团体的广泛支持,其他的机构和计划也有很多,如:PMC(PubMed Central)是生命科学期刊文献数字化的资源库,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生物技术信息国家中心开发、管理和支持。BioOne是学会、图书馆、大学和私营企业合作的产物,提供高影响力的生物科学研究期刊的全文开放获取。Dspace是一个为获取、传播和保存麻省理工学院(MIT)知识成果而建立的机构数字资源库,是该校图书馆和HP公司共同建立的项目,提供对教师和研究人员作品的稳定、长期的保存。

三、开放获取的方式

BOAI提出了实现开放获取的两种方式,即自我存档(self-Archiving)和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自我存档是通过相关的开放获取工具软件,收集机构、组织、团体或个体科研人员的学术信息,以数字形式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以提供使用,从而形成了三种自我存档形式:一种是由机构创建的机构资源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另一种是按学科创建的学科资源库(Disciplinary Repositories),还有一种是以网页形式发表的个人的研究成果、讲义或PPT等。当然在不少的情况下,上述三种资源库往往是交叉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机构资源库多为大学或其他学术团体创建,如英国的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002年建立了本校的开放获取的资源库(e-prints soton),为校内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服务,截止到2005年7月,已经有多近7 000种书目和全文纪录。这个资源库采用自己开发的Eprints开放获取软件,于2001年发布,目前的版本是2005年4月7日更新的EPrints 2.3.11.99.4-beta,可从网上免费下载使用,已经有100多个自我存档项目使用了这个软件。

开放获取期刊是一种网络化的免费期刊,提供给广泛的用户使用。其经费来源,一是由主办者筹集资金,不收取作者的存储与发布费用,如多伦多大学的Bioline International;一是收取作者的出版费用,如PloS和BMC,它们认为由作者付费出版的制度适用于世界上与Internet连接的任何人,允许任何人对他们的学术文献直接免费获取。但根据OSI的协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作者并不必负担费用,不会因为经济情况而影响发表开放获取的论文。虽然这些期刊是免费和开放获取的,但它们对学术研究、出版和学术信息交流也是严肃而认真的,PloS就把开放获取的目标定位于出版像《自然》这样的顶级的期刊。为了更好地方便人们了解与使用开放获取期刊,瑞典Lund大学创办了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指南),这是一个随时更新的开放获取期刊的列表的网站,到2006年2月17日,列表中已有2 043种开放获取期刊,其中有507种提供全文(article level)检索,列入DOAJ服务的已有83 275篇文献,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上升。

四、开放获取对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意义

(一)开放获取促进了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

1.开放获取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益较好的交流信息的方式,它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出版模式的交流方式,对所有用户的完全开放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这种开放获取模式对用户是完全免费的,不论阶层、不论服务对象(传统的期刊订购多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和服务对象)都可以自由阅读、下载、拷贝、打印、链接等。

2.开放获取克服了传统出版的时滞,使得科研成果可迅速与人共享,不会因各期刊出版时滞的不同而引发首发权的争论。这种迅速的传播与交流增加了文章的引用率,也提高了作者或机构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了学术信息交流的效率。

3.开放获取模式往往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供读者发表评论或与作者、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种互操作性实现了学术信息交流的互动,可以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使作者容易了解研究的影响,获得同行的指正和评价意见,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获得新的对研究有益的信息。

4.开放获取对读者的免费,并不说明其出版的成本可以自我消化,尤其对开放获取期刊而言,费用问题一直是争议和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有政府投入、机构或团体的赞助、广告收入和作者付费4种解决的办法。其中读者付费又是焦点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对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变革。怎么让人们接受这种机制、适应这种机制、完善这种付费机制,是开放获取期刊出版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同时,开放获取期刊付费出版,并不说明论文的发表与否与费用绝对挂钩。对质量的控制,开放获取期刊目前要求还是十分严格的,其和传统期刊一样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而且依托于网络的同行评议相对传统期刊而言,并不存在更大的困难,反而更为便捷与高效。

(二)开放获取有利于消除信息鸿沟

开放获取可以使学科间日益严重的“理解障碍”及大众与学术界间“相互远离”的现象得到缓解,虽然说专业论文中的许多专业术语和方法让非专业人士“畏惧”,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阅读各专业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这无疑对提高人们对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促进科研整体上的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科技投入和科研水平也因此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术信息交流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外文原版期刊的昂贵订费使发展中国家在订购时捉襟见肘,而就是这些数量很少的期刊也并不是发展中国家中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能利用得到的。开放获取就消除了这种障碍。同时针对付费出版中发展中国家作者的付费问题,开放获取期刊也有不少人性化的规定,应该能保证不因费用问题而影响发展中国家优秀论文的评审与发表。开放获取也因此在提升发展中国家学术信息交流参与全球化的能力、消除信息鸿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开放获取的实质是实现科学信息共享的自由化

开放获取首先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出版模式,其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期刊危机”,消除学术交流中的障碍,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自由理念。这种理念以实现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自由化为前提,倡导学术信息的迅速与无障碍传播交流。开放获取的支持者都认为信息是一种公众资源,学术信息大多因受资助的科研而来,取之于民,更应用之于民;同时,这种自由化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也是科学家的一种责任。开放获取对读者免费、无限制获取与利用、质量的严格控制、时效性与交互性等,都是为了实现和保证学术信息更好、更自由地、更有效地交流和共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开放获取的实质就是实现科学信息共享的自由化。

参考文献

1.李武,刘兹恒.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66-69

2.于媛.关于开放获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柏林宣言[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12):15

3.初景利.开放使用: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8):1-8

4.乔冬梅.国外学术交流开放存取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

(11):74-78

5.季燕江.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的新模型[J].中国教育网络,2005(7): 43-44

原文刊载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1期。

【注释】

[1]刘海燕(1978—),女,汉族,本科,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