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史学研究

档案史学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档案学史论》按照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分别评述孕育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停滞与倒退时期及恢复与繁荣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基本特点、主要成就与不足及其成因,并通过对中国档案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大量现象的分析,揭示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并据此预测其发展趋势。

3.11 档案史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史论》(李财富,2002)按照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分别评述孕育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停滞与倒退时期及恢复与繁荣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基本特点、主要成就与不足及其成因,并通过对中国档案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大量现象的分析,揭示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并据此预测其发展趋势。

《古代文档官吏与传统文化》(李福敏,2000)以朝代为主体,以纵向变迁为主线,从古代文档官吏撰写文书、保管档案等工作的职业角度探讨了文档官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揭示这一群体通过对文档的操作而发挥的社会功能,从而使每个时代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并在对有代表性的朝代从相对静止的角度考察分析文档官吏的地位、职能与作用的前提下,进而理出其跨朝代变迁演进的脉络走向和历史趋势。

《中国档案保护史论》(仇壮丽,2004)论述了档案载体、纪录材料发展史,档案库房建筑发展史,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发展史,以及档案保护制度发展史,对中国档案保护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此外,《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研究》(夏宏图,1997)、《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李晓菊,2004)和《中国古代实录编纂研究》(李建宏,1998)分别以清代、宋代档案文献和中国古代实录编纂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始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研究,全面揭示了古代档案文献资料编纂成就,充实和推动了同时期的史学研究(参见3.4.1)。

为了细致探讨明清档案整理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提升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研究》(张会超,2008)探讨了明清档案整理的实践过程,从不同机构的整理着手,阐述其整理过程,并从当时的整理原则、分类和编目三个方面探索整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分析了这一整理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和作用。《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王芹,2009)从民国时期的档案立法着手,阐明民国档案立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从文书与档案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分析考察民国档案法规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其发展动因、性质特征以及历史影响,揭示了民国档案法规在中国档案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由传统到现代的渐进发展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