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交流的障碍

信息交流的障碍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并非都能为学生所接受,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排除这些障碍,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而且过量的信息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减退,出现心不在焉、昏昏欲睡的学习现象。我们知道,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理解、判断等习惯,需要教师在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予以引导和培养。这类出现严重知觉障碍的学生,是不能充分感知和接收信息的,需要给予特殊的对待。

三、信息交流的障碍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并非都能为学生所接受,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排除这些障碍,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1.符号的意义不一致

传递信息需要借助语言、图表、图画、图像等信息符号,但传递信息的内容时,有时同样的符号解释为不同的意义;反之,也有可能不同的符号表达同一个意义。例如,表达感谢的心情,一般是用语言来表达,但有时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这时,虽然信号完全不同,传递的内容是同样的。又如,用动作表示“自己”,西方人指着自己的胸膛,而日本人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这是文化习惯上的不同。由于表达的手段不同,有时传递了信号,对方并不能很好地接收。这些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学生如何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2.信息量过大

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接收信息的速度和量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一限度,信息继续输入给学生,作为人的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学生会防卫性地关闭从知觉输入信息的闸门。而且过量的信息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减退,出现心不在焉、昏昏欲睡的学习现象。其原因与教师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其处理方法等问题有关,也与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和数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有关。由于教学要求的提高或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单向传递信息的速度,我们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

3.教学方法不适当

即便是意义很明确的信息,学生不一定能按教师的意图来理解和解释。如果说明的方法、图表显示方式不当,也会发生学生无法理解和解释的情况。我们知道,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理解、判断等习惯,需要教师在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予以引导和培养。

4.知觉限制

学生会有近视,也会有色盲、弱视、听力障碍等生理残疾的情况,这些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但教师只掌握整体情况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症状。这类出现严重知觉障碍的学生,是不能充分感知和接收信息的,需要给予特殊的对待。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由于某种知觉原因而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由于不识字,完成文字类型的作业会发生问题。又如,在小学低年级中,由于读出声来或在口中念念有词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速度提不高。这些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考虑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5.注意分散

即使是对学习很有兴趣的儿童有时也会由于个人的苦恼、回忆、看其他地方等各种原因而分散了注意,不能正常地接收信息。注意的分散不仅有个人的原因,也有教学的原因,例如,教师过早地分发实验器具,学生们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引人注目的器具,而没有注意教学材料、实验中的本质部分。又如,集中讲授的时间持续过长也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因此,如何有效缩短学生的注意时间、提高注意的效果,是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6.生理性不适

一些特殊的环境会引发生理上的不舒服,导致交流的困难,降低学习效果。例如,在湿度高而闷热的教室里上课,激烈运动后上课,在飞机、铁路、公路带来的噪声中上课。有研究表明,长期置身于噪声中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可能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少数特定的学生身上,教师在处理时要谨慎,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消除环境中引发不适的诱因。

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案里包含了多个教学设计的要素,比较符合常规的教学设计特点。任课教师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太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基础,而是按照新课改的三类目标设计出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目标,并考虑到材料的配备和学生的分组情况。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任课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七个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形式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并预留了充足的时间。从信息交流的模式看,任课教师没有选择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而是更多地采纳了处理判断和相互学习的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组成小组,有序地开展协作、讨论,提出小组和个人对问题的看法,经过了几个循环,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