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创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通才教育”的导向机制,打破学科界限,重视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强烈获取知识的渴望,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要强调文理兼容等多学科的多元施教,培养具有丰厚知识的创造性通才,以保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应付千变万化的职业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创新

(一)树立市场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要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区域,面向世界,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面向现代化,把高校当成一门独立的产业,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向经济社会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自身改革调整的速度,走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前列,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高等教育视为获得某种身份与地位的手段,把高等教育当成终极教育,认为接受一次大学教育就受益终生,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只“专”不“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更强调通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使学生树立学习是“生命延续、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的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通才教育”的导向机制,打破学科界限,重视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强烈获取知识的渴望,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要强调文理兼容等多学科的多元施教,培养具有丰厚知识的创造性通才,以保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应付千变万化的职业要求。

(三)树立“人力资源共享”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制约下,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终身制”严重影响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作为大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科技前沿,才能担负起教学任务。但在大学校园,社会上的“分流”、“下岗”、“聘任”等机制似乎并未对大学校园有所冲击,在“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影响下,教师管理的方法是身份管理,一个教师的职称就决定了他的各种待遇,至于他是否履行岗位职责并不重要。比如许多教授实际上在承担副教授甚至讲师的工作。教师的身份带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如不破除,一是不利于择优、竞争上岗;二是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只有破除教师管理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实施岗位管理,才能建立起一个公正、竞争、开放、效益、法治和多样化的教师聘任制度。这样,教师既可以被一个单位聘用,也可以被几个单位同时聘任,使用人单位能够面向全社会聘任所需要的教师,实现全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源共享。

(四)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一所名副其实的高职院校,不但要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还要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高等学校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中心,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动力源,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把丰厚的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具有教育、科研的功能,也要具备高技术辐射功能。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形成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机制,把教学、科研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的全部环节,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权和教学制度的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社会实践工作,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