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所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基地的配套管理措施。要通过奖惩制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真正发挥作用,要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干部群众,重点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应尽义务,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

第三节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详尽、感性、富有人情味的环境。鲁洁教授认为,不能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是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生活并不是自足的、自成目的的,它要不断地从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吸取营养,也要不断地为学生其他方面生活提供营养,只有在我们的努力下建构起课堂生活和课外生活之间的良性生态关系时,这样的课堂才在严格意义上称得上是“生活”,否则它只能是生活之外的什么东西。为此,在课程实施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和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教育相当重要,班主任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挖掘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一个响亮而又时尚的名称,但社会上很多人还是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新课改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真正的能力,而教育基地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熔炉。基地依托校内外一定的场所,打破传统封闭授课的樊篱,灵活利用基地上的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教育性于一体。

关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2005年5月财政部、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决定,到“十五”末期,全国十万人口以上的县,90%至少要拥有一所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从决定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有关部门想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教育功能。在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建立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为学生创设多渠道的学习环境。

(一)设立校外教育基地的意义

实践研究表明,基地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教育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的基本途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活动平台。尤其在当前“安全第一”的形势下,教育基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安全工作的有效机制和防范体系,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和常态化。同时,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活动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亲密接触,让新课改扎实地走在前进的路上。其意义:

第一,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资源、功能最大化;

第二,有利于各类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三,有利于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四,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教育的宗旨。设立校外教育基地,让城乡学生接受平等的校外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教育的原则。

第五,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设立校外教育基地,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各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二)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培育民族精神

1.加强领导,切实把基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实践证明,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对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巩固人们的共同理想,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现实,贴近未成年人群体,认真履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职责。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2.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整体水平

强化制度约束,是加强基地管理的基础。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所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基地的配套管理措施。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切合各地实际,制定下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的文件,对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办事机构、人员配备岗位制度、资金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要作出明确的规定,要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设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考核,某一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的,基地工作消极,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不仅要认真进行整改,而且对主要领导和具体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要通过奖惩制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二要提高人员素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狠抓各类工作人员特别是师资队伍、专业讲解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结合自身情况,可以采取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年度考核的办法,实施动态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要实行多元投入。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投入,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政府投入是一个主渠道,但光凭政府投入不是唯一出路。我们要采取各级财政拿一点、宣传部门帮一点、基地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对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等作出相应规定。有的地方成立了由宣传、财政和民政等部门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资金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职责,保证了基地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这样的经验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3.发挥作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真正发挥作用,要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干部群众,重点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应尽义务,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一要广泛宣传推介。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将革命战争遗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资料编辑制作成图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进行集中展览。也可以录制成专题片,制成光碟,免费发放给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导检查,大力开展经验做法交流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或专栏节目,集中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基地建设的情况和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基地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要加强组织协调。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协调和组织有关部门,在接待客人、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时,都尽量将参观地点安排到基地。还要主动协调教育部门,把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或德育基地确定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协调民政、文化、教育、建设等部门,对烈士陵园和少儿活动中心等基地的利用和使用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实行免费参观,对学生个人参观,凭学生证要实行半费。

三要开展教育活动。要做好组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到基地参观的工作。要针对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教育环节入手,使爱国主义教育能系统地、全方位地贯穿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各大、中、小学校要把学生参观基地工作活动纳入德育教育考核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后每年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有条件的基地单位应聘请老干部、老战士到烈士陵园基地做专题报告,并要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入队仪式、入团仪式、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要把基地作为加强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之,校外教育基地建设为班级教育活动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它为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使校外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创校外教育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拓展社会交往空间

独生子女大多生活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之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再加之学校教育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指导不力,导致学生社会交往意识不强,交往能力日趋弱化,缺乏交往的技巧,不会与他人正确交往。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从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交往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在社会的环境与实践活动中进行锻炼和检验。所以,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锻炼,去感悟,去提高。

班主任应该利用班队组织的实践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班集体是个小社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集体生活环境,组织开展“我为他人服务”、“我为社区服务”等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尊与尊重,养成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群体生活、对社会生活的爱好,激发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交往的机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适应、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认真组织社区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扩大交往范围,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体会到交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进与成年人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向成年人学习调解冲突和解决矛盾的知识,逐渐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班主任应该经常组织小学生到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工厂、军营、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教育中,要遵循“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一条主线”即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家乡的特色乡镇,在面上选点,组织活动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主题活动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案 例

为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我们开展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单元主题活动。我们设想,一个学期带领孩子研究一两个特色乡镇,开展一两项子主题活动。在小学阶段探究完家乡主要的特色乡镇,充分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如五年级开展了“绣城之旅”系列活动。我们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翔实的活动手册,内容丰富多彩:①绣城档案;②海门到绣城(三星)的交通路线图;③绣品城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④用中英文对照,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并标明绣品销往的国家;⑤采访(设计采访提纲);⑥了解绣品流程;⑦研究布料;给绣品的品牌设计商标和宣传语;⑧探讨考察中的数学问题;⑨听创业报告;img7写考察感想等。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意义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个个满载而归。翻开一本制作精美的活动手册,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为一种产品设计广告语”这一页中,能读到这样的语言:“买回一条被子,收获一份温暖;卖出一条被子,送上一片温馨。”“买三星绣品,入温柔梦乡。”“四季有三星,温暖又舒心。”孩子们经历了绣城之旅,更了解了三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爱我三星,爱我家乡”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在日记中这样说:“三星绣品城每年为我国创收60多亿,身为海门人,我无比自豪!”

教育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绣城之旅”系列活动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它的开发、设计、实施都体现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体验性。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展示了文学、艺术、交际等各方面的才能,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创造,习得了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夯实了基础。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共创社会和谐生活

1.让阅读成为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仅仅靠在学校读点儿书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善于整合社区力量,共同做好这件事情。可以经常和新华书店联系,了解新书快讯,在新华书店开辟阅读推荐书籍区域,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讲座,开展签名售书活动;为每一个孩子办一张少儿阅读中心借书卡,鼓励孩子双休日、节假日到少儿阅读中心看书、借书,进行电子阅览,参加少儿阅读中心举办的读书沙龙、征文等活动;通过孩子向家长推荐少儿名著,倡导亲子阅读,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激发家长的阅读热情,营造浓浓的家庭阅读氛围;组织孩子参加乡镇(社区)举办的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这些努力,让孩子长时间浸泡在书香之中,徜徉于书的世界,遨游在书的海洋,与经典共鸣,和名家对话,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视野,丰富底蕴,提高生活品位。

2.让艺术丰富人生

孩子们对艺术的爱好和不懈追求是在活动中生成的。因此,班主任应想方设法把孩子推向艺术的舞台,锤炼本领,提高艺术修养。让孩子们通过更具个性特色的活动,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有的班主任就抓住时代超市周年店庆、文化广场纳凉晚会、“肯德基”杯英语讲故事比赛等契机,鼓励并组织孩子参加系列活动(书画展、剪纸展、十佳小歌手评选等),既丰富了社区生活,又展示了孩子的艺术才能,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孩子喜爱艺术、追求艺术的兴趣,让艺术充盈孩子的新生活。

3.让运动激活生命

生命在于运动。班主任要善于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球场、体育场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设施,鼓励甚至组织孩子观看或者参加球赛、游泳比赛及其他体育游戏活动,聘请能人做辅导老师,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水平,让孩子的生活因运动而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精彩,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人生,创建未来”是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2004年度报告的题目。该年度报告中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有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而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63%的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了在夏令营接触到的新活动,69%的人说孩子和夏令营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这个资料告诉我们,参加夏令营能够促使孩子走向独立,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处世技巧,使孩子更加自信。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选择参加主题多样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提升综合素质。

班主任工作与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在三大因素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儿童成长的阶梯,社会是学生施展才干的大舞台。班主任将这三者协调整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思考与探究

1.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举行一次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家校沟通活动,并写下反思及调整意见。

2.考察你所在学校的社区环境,思考:怎样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3.在增强班级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方面,你有什么困惑及成功经验?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班主任沙龙活动,分享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