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评价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会评价研究可收到一石双鸟之功。作为一个教育者,教师应该能够对在各种观点,包括学术理论和研究报告加以评价,并判断其适用性。这自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加以控制,特别是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额外变量和无关变量加以严格控制,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可观察、可重复,这意味着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每一方面都是相同的。较高的外部效度意味着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评价

学会评价研究可收到一石双鸟之功。评价性思维有其自身的价值,它能使人评定任何复杂的观点、计划、讨论等。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需要发现错误、纵观全局、求同存异和寻找别的解释。评价研究的这种分析能力在任何职业中都是有益的——从法律到商业到摩托维修。评价对教师而言,具有更为特殊的价值。作为一个教育者,教师应该能够对在各种观点,包括学术理论和研究报告加以评价,并判断其适用性。

一个研究的结果是否有效涉及多种检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讨论,即因变量的变异必须且只能归结为自变量的变化,或者说研究者对自变量的系统操纵是因变量变化的惟一原因。这自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加以控制,特别是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额外变量和无关变量加以严格控制,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可观察、可重复,这意味着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每一方面都是相同的。下面将从六个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

一、研究之前各被试组是否随机对等

如果各组之间的差别很大,那么实验之后发现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是由于原有的差别所致,而不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被试的随机分组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随机安排有助于抵消被试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然差别,因而能够保证各个被试组的同质性,这在理论上非常重要,也是合理的。比如,在教师能力与学生课堂注意力关系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没有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建立实验组和对比组,而根据自然班级来建立,那么可能就混淆了不同班级学生纪律与教师能力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某班学生纪律更好些,上课更易集中注意,即使教师授课能力低,也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注意。这样的研究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无意义的。

二、是否恰当地控制了额外变量

在实现各个被试组同质,并且恰当地控制了额外变量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就是自变量变化造成的。为了能够恰当地控制额外变量,各个被试组之间除了接受的自变量影响不同之外,其他方面都要保持一致。仍以上例说明之,为了考察能力不同的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必须要保证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相同、授课的对象相同,即要尽量控制各种额外变量,得到的结果才是可分析的、可解释的、有意义的。

三、建立一致的数据记录标准

不可靠研究结果有时可能由不一致的数据记录系统所致。在研究学生注意的实验中,如果在各组使用了不同的录像评定者,结果可能就存在问题。因为不同评定者或者对同一现象的评定可能不同,或者有的注意到有的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评定结果肯定不一致,比如,有一个学生脸对着教师但手做着小动作,一个评定者认为注意有效,另一个则认为注意无效,究竟采用哪一个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在评定前对评定者进行训练,统一标准和要求;其次要对各位的评定结果进行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检验,只有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性水平才能接受。

四、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

研究中,被试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对待某种变化,至少会做出临时性的反应。这种可能性首先在对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进行的研究中被发现。研究者想知道改变工厂环境中的什么因素会提高工作效率,其结果表明工作环境的每一种改变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至少在短期之内会这样。换句话说,工人不是对实际的变化做出反应而是对新发生的事做出反应。因为这个实验是在霍桑进行的,因此人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设立控制组有助于避免这一问题。这说明,研究者对实验的某些期望会影响被试,虽然研究者并不想有意这么做。比如,在研究学生注意的实验中,如果研究者告诉教师本研究的目的,教师就可能希望某组注意时间少而无意中做一些消极的行为;如果录像评定者得知了本实验的目的,他们就可能对某组评判过严。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可采用双盲实验模式。

五、研究结果显著性考验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如果两组之间的差异100次只有5次是由机遇造成的,这种差异才具有“显著意义”。在阅读一个研究报告时,你会看到结果用下列方式描述:“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或P<0.01)”,或“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数学意义就是这种差异因机遇而发生的可能性要小于5%或1%。

六、研究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

研究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是研究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问题。如果一个研究在保证做到前述几条要求的情况下,可能获得一个有效的结果。如果能在相同条件或有所改动的条件下进行这一研究并得到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的内部效度较高。内部效度高意味着这个研究在设计与控制上很好地达到了科学研究的要求,内部效度高的研究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成为某种原理,如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如果一个在研究结果能够在更广阔、更复杂的情境中得到应用,比如,能够较准确地做出某种预测,那么这个结果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较高的外部效度意味着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所以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下能够做到较高内部效度的研究,意味着它施行了更严格的控制,进而意味着它的条件与真实生活中的条件更不相同,因而这种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一般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