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教育政策的拉力

农村教育政策的拉力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提出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坚持农村普通初中的办学方向。无论三教统筹、多教结合还是绿色证书教育,都是一种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教育的措施,实施三教统筹,农村普教、职教、成教的三教统筹,使农村“三教”实现形式上相互交叉,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补充,效果上相互促进。三教统筹和绿色证书政策充分满足农村社会对初级人才的需求。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后备军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就会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创造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但是,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今天,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的大军,农村跨入工业化、现代化行列将只是一纸空谈,而这与农村教育的问题息息相关。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减少文盲的比例,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尽快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求,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可用的人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上来。这三种教育统筹发展被叫做“三教统筹”,也叫做“三教结合”。教育部、农业部又在2001年6月8日印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从1994年农业部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不延长课时,不加大授课总量,调整部分教育内容,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绿色证书”教育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把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纳入教育内容,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并提出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坚持农村普通初中的办学方向。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因地制宜,自愿选择。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地区,要依据地理条件、农业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不搞“一刀切”;不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地区,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14〕

农村学校开展的“三教结合”和“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农村教育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体现,符合一定时期内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有学者指出,农村不仅要注重发展三教统筹,更要注重把统筹的重点落实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上,认为:“‘三教结合’并非是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长期策略,也不是所有农村地区都必然开展的一项改革措施。农村教育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最终和城市教育一样不限于这几种教育,不限于制度化的教育,多种教育繁荣,‘多教结合’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景。”〔15〕因为各地农村教育发展很不均衡,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程度都不能和城市同类型教育相提并论,提倡哪几种教育统筹结合更要因地制宜。国家宏观指导思想应该是“多教结合”,给地方留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地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国家在提出“多教结合”宏观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强调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

无论三教统筹、多教结合还是绿色证书教育,都是一种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教育的措施,实施三教统筹,农村普教、职教、成教的三教统筹,使农村“三教”实现形式上相互交叉,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补充,效果上相互促进。在教育同外部的关系上要进行农业(或经济)、科技、教育相结合,即农科教相结合,所有这些都是根据农村当地实际进行的。由于农村是以农业经济及农产品加工为主,且农村的教育结构限于初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一些非正规的成人教育,不具备城市完整的教育结构体系,所以整合初、中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就显得很重要,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

三教统筹和绿色证书政策充分满足农村社会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化,迫切需要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初、中级的技术人才。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就是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健全了培养的载体;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技术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掌握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实用技术,回乡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