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对待遭遇不幸的孩子

如何对待遭遇不幸的孩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罗马创建的首批“儿童之家”中,我们找到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例子。这所“儿童之家”有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些孩子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还没有摆脱地震的阴霾。意大利皇后非常同情他们,她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欢乐的场所。孩子们在这些修女的教导下,举止变得非常优雅,俨然一副贵族的样子。不仅如此,通常被看做是缺点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人们对善恶的评判标准,让儿童成为隐形人。

在罗马创建的首批“儿童之家”中,我们找到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例子。这所“儿童之家”有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们负责照料60名大地震后幸存的孤儿,那场大地震想来让人不寒而栗。这些孩子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还没有摆脱地震的阴霾。他们冷漠、孤僻、性格极为倔强,有的甚至失眠、厌食,对世事充满了绝望。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来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名。我们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他们晚上歇斯底里的呐喊和哭泣。

意大利皇后非常同情他们,她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欢乐的场所。他们的新家有适合自己使用的各种色彩鲜艳的小家具:有门的小柜、小圆桌、稍高的长方形桌子、立式小凳和小扶手椅。窗户都悬挂着彩色的窗帘。餐具及就餐设施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有自己的小刀、叉子、勺子、盘子、餐巾,甚至肥皂和毛巾的大小也跟他们的小手相适应。在每件东西上都有一个考究的装饰品。教室墙上挂着许多图画,四周摆着花瓶。这是圣芳济修会的一个寺院,有着宽敞的花园、宽阔的走道、金鱼池和鸽房,身着灰长袍并罩着庄严的长头巾的修女平静地走动着。

孩子们在这些修女的教导下,举止变得非常优雅,俨然一副贵族的样子。因为这些修女过去曾经大都是贵族,所以很有修养。这些人回忆起她们过去在上流社会里的行为方式,并把它们教给似乎永不知足的儿童。儿童学习像王子一样用餐,学习像最好的侍从一样端菜。虽然他们失去了对食物的自然欲望,但他们对所学到的新知识和进行各种活动却很高兴。他们的食欲渐渐恢复了,并能很快地入睡。他们的变化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只要到了那里,就可以见到这些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神情。他们会把东西提到花园去,或把房间里的家具搬到树下,既没有损坏任何东西,也没有碰撞任何东西。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呈现出欢乐和幸福的神情。

看到这些儿童幸福地生活,我想到了一个词:归属感。还有什么是比征服忧愁和悲伤更让人心神激荡的事情吗?他们俨然已经迈入了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尽管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归属感是一个与童年时期无知懵懂相对立的,然而这个词可以给我们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这不能不让人称奇。儿童在经历了一种精神新生后,摆脱了悲伤和放纵,产生了欢乐和纯洁。我们若将放任和悲伤看做一种对完美状态的背离,那么,恢复纯净和欢乐的状态就意味着心灵上的归属。

这些儿童确实找到了那种归属感,他们化悲伤为前进的动力,克服了许多根深蒂固的缺陷。不仅如此,通常被看做是缺点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因此,这些儿童带来了一种令人迷惑的更新,他们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明,人一旦犯了错误,必须完全更新。这种更新只有在一个人的创造力的源泉中才能发现。

如果没有这种发现,蒙台梭利学校里这些曾经几乎绝望的儿童,就根本无法区分自己身上的善与恶,因为在成人的眼中,他们早就被当做“坏人”给定性了。儿童的善与恶本无绝对的边界,环境在这中间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儿童的天性往往被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给掩盖。于是,我们再也看不到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神了,他在成人社会生活中完全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人们对善恶的评判标准,让儿童成为隐形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