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现在讨论的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即有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教学设计,我们当然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这个因素。国际上教育思想的这种变化应当反映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来。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适应教与学方式的这种改变,以满足网络教育与网络课程的特征和需要,并要在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网络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充分体现出来。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介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教学设计属于方法学范畴。教学设计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课程开发者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及其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直接相关。另外,现在讨论的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即有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教学设计,我们当然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这个因素。所以,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必须特别关注并认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教学设计是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这种教育思想是否确实具有先进性。

二是教学设计建立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这类教与学理论是否能适应网络课程的特定需求(传统的教与学理论可以满足课堂面授的需要,但不一定能适应和体现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特征与需求)。

三是要考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主要看所用模式是否能反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发展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不同模式要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去实现。

这些都是在从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注意并认真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1.第一个问题——教育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

我们应当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几年间,整个国际教育界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大的转变。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到90年代末一直很流行。但是经过十年左右网络教育实践的探索以后,人们发现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由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所体现的网络教育确实具有运用其他媒体、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这种网络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比如,传统教育中的人文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更有效发挥等就是E-Learning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强调二者的结合——既要发挥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也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也就是主张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结合称之为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简称B-Learning)。从教育思想看,这就相当于由“以学生为中心”转向“主导—主体相结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国际上教育思想的这种变化应当反映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来。例如,目前在一些网络学院实施如下十多种教育模式[4][5],如表5.1所示。

表5.1

img22

实际上这就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在认真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体现了B-Learning的教育思想。

还有一些网络学院在构建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时,强调要从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个人门户网站为中心,以便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类教育模式和教学平台的选择与设计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比较先进的——是“主导—主体相结合”而不只是“以学生为中心”,是B-Learning而不仅是E-Learning。

2.第二个问题——作为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教与学理论是否能适应网络课程的特定需求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直接体现在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有很大的变化如表5.2,这种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新发展[6][7]

教与学方式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代教与学理论的新发展,也反映了网络教育与网络课程的特征与需要。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适应教与学方式的这种改变,以满足网络教育与网络课程的特征和需要,并要在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网络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充分体现出来。

表5.2

img23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把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学教并重”的新型教学设计,才能相得益彰。除此以外,要想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多重交互手段),如下图所示。

img24

这就要求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除了应当考虑诸如情境创设、启发思考、实验仿真、案例分析等与启迪诱导和主动建构的教与学方式直接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外,还应更多地关注信息资源提供和增强多重交互这类教学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是网络课程的两个最基本特征。甚至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至少不能算是优秀的网络课程)”。

至于“学教并重”教学设计该如何具体实施,可参看第四章第二节的有关内容。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特别是有网络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若能自觉运用“学教并重”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论是人文学科还是数理学科皆是如此)。

3.第三个问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模式是否能反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新发展,从而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基于因特网的网络课程既然是由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就必须考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变化(因为不同的应用模式要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去实现)。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早期模式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向CAL——计算机辅助学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多媒体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国际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式又有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模式不再是CAI和CAL,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进入这一阶段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所强调的不再是工具、手段,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营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交流等多种教与学活动,也就是能支持上面所述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较充分地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所以,能否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新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式,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注意并认真加以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