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吗

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吗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近划片”入学,无助于实现其中任一条件的好转,它对择校的质量差别驱动的弱化,一般是以损害教育公平和学校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在各个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就近划片”入学,会在区位义务教育优势上引发教育不公平。

七、小学教育调控的政府失灵的案例研究: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吗?

2005年9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赵鹏和《市场报》记者徐志南的联合报道:《福州择校风才平择户风又起》。该报道说:“虽说‘择校大战’已经停止,但为了能让孩子上所心仪的好学校、能符合政策地‘就近划片’入学,一场新的‘择户战略’在紧锣密鼓地上演……”“想进好学校,‘落户’到厕所,只是家长‘八仙过海’的一个非常招数。林芳斌家访过的今年在该校报名的学生中,有的房址她去年就来过,今年则又换成另一个户主;有一家两居室里竟然上了3个学生的户口,这些家长还口口声声表示,的确都在这里住。有些学生与户主素不相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花钱买来的临时亲戚关系;再有一些家长,实在找不到关系,索性就找‘地下工厂’制作假证明、假户口证、假房产证。”

就我国义务教育而言,无论是“择校风”还是“择户风”,究其根源,无非是义务教育质量差别所引起的利益差别所致。义务教育是由各个学校提供的,它在各个学校之间是可分的,即使政府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也是如此。各个学校提供质量不同的义务教育,造成不同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消费上产生不同效应。由于人们的理性行为一般遵循消费义务教育效用最大化原则,因而只要各个学校提供义务教育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择校行为就可能出现。“择校风”既来源于义务教育在学校之间可分所引起的“质量差别驱动”,又来源于义务教育质量差别所引起的“利益差别驱动”。择校风盛行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义务教育质量差别的大小以及择校成本的高低。义务教育质量差别越大,择校风就越盛行;反之,义务教育质量差别越小,择校风就越不盛行。择校成本越低,择校风就越盛行;反之,择校成本越高,择校风就越不盛行。由此看来,政府在出台平抑“择校风”的义务教育政策时,可能会指向这样两种调控目标:一是促使各个学校尽量提供同质的义务教育,以便弱化择校的“质量差别驱动”;一是提高择校成本,以便弱化择校的“利益差别驱动”。在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让各个学校提供同质的义务教育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各个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可能一样,各个学校的管理效率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是,让各个学校提供质量大致相当的义务教育,则是可能的,而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提供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公共基础设施完备且生均公共基础设施大致相当;②公共教育经费充足且生均公共教育经费大致相当;③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且普遍有较高学历和素质;④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高;⑤法规健全;⑥管理规范;⑦质量评价体系完备且可操作;⑧信息畅通;⑨监控及时有效;⑩升学压力小。要通过弱化择校的“质量差别驱动”来平抑“择校风”,就应该努力创造这些条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条件之一的好转,都将在整体义务教育质量不降低的条件下,促进各个学校之间义务教育质量差别的有效缩小。“就近划片”入学,无助于实现其中任一条件的好转,它对择校的质量差别驱动的弱化,一般是以损害教育公平和学校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在各个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就近划片”入学,会在区位义务教育优势上引发教育不公平。如果说无序的“金钱择校”对广大低收入家庭子女而言是一种不公平,无序的“权力择校”对广大人民群众家庭子女而言是一种不公平,那么在“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下获得区位优势的义务教育标龄儿童对于未获得区位优势的义务教育标龄儿童而言也是一种不公平,无代价获得区位优势的义务教育标龄儿童对于有代价获得区位优势的义务教育标龄儿童而言同样是一种不公平。由于这种“择户成本”是在学校体外运行的,优质学校从中不能获得任何好处,他们自然就会查禁这种择户生入学,为此就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造成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另外,“就近划片”入学使优质学校失去了先前“金钱择校”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弱化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动力,非优质学校也因此弱化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压力,于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整体义务教育质量将趋向下降,各个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差别的缩小所带来的将是效率损失。

在各个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差别难以有效缩小的情况下,就得通过弱化择校的“利益差别驱动”来平抑“择校风”了。必须指出,择校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身并不一定损害教育公平。例如,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严格按高考分数和考生报考志愿来录取,其中考生的择校行为所体现的就是教育公平。近几年来美国有几个州试图运用“义务教育券”来鼓励学生择校,以此来构建义务教育竞争机制,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过去人们普遍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度盛行的“择校风”表示不满,主要是针对无序择校,因为无序择校助长了“金钱择校风”、“权力择校风”,放大了其负面效应,以至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合法利益。因此,要弱化择校的“利益差别驱动”,必须从构建合理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机制着手。一个择校信息和价格公开、透明,择校市场定位合理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机制,将有利于规范择校行为,推动择校有序良性运行,杜绝择校腐败,促进教育公平,增进学校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政府对非教育的过多管制,很可能不利于办学竞争和入学竞争,使教育产出达不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而在教育质量差距足以损害受教育者的利益时,靠政府的指令来阻止教育的入学竞争,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